投稿

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硬支撑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郑亚军 时间/2014-04-10 11:49:53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力量、国家才能发展。我们要始终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普及化,使之成为每一个干部群众的实践追求和自觉行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理想、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对“中国梦”的国家理想、“四个讲清楚”的民族文化根基、着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深刻精辟阐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习总书记关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论述,洞察了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国家发展的关键以及人民群众的需要,诠释了国家和人民在当前发展中所需要的民族理想、文化根基与价值取向,为国家强盛指明了方向,唤起了民族复兴的希望,体现了高度的中国自信、中国精神和中国胸怀,树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鲜明旗帜,必将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共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

秉承中国风格、增强中国自信,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守好“中国梦”的文化之“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说政治是躯架、经济是血肉,文化则是灵魂,能够留存史册、传承不息的,也唯有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一脉相承的文明,在上下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融合了众多民族的思想、精神、文化和智慧,发展出了儒、道、法、墨等具有世界性文化意义的诸子百家学说,凝练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形成了特有的信仰追求、价值取向、文明准则、习俗习惯和文学艺术。从那些分布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陈列在展馆中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和流传下来的书法、国画、戏曲、诗歌之中,从延续至今的民族习俗、民间传统乃至当代中国人的道德实践中,我们仍然能够充分感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珍惜和平、追求幸福的中国理想,历经苦难、自强不息的中国自信,深刻体会到中国人民勤劳务实、感恩奉献的中国品质,以及与邻为善、助人为乐的中国道义。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世代相传、博大精深、底蕴深厚,构架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血脉和灵魂,成为寄托当代、传承未来的“中国梦”深邃的文化内涵,也成为我们推动、发展和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是确保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生活幸福,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大幅提升。但随着国家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密切,外部文化大量涌入,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越来越大,广大人民群众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更加强烈,复兴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重大而又紧迫的历史课题。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合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传承好、弘扬好优秀传统文化,必将进一步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进一步激发整个民族的智慧和潜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丢失,更不能在我们手中日益消减。相反,要不断挖掘、弘扬,广大、传播。继承、发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要一手抓传承保护,一手抓创新发展。一方面,建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深度挖掘文化遗产、文物古迹、民俗艺术等存量传统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典籍整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放大阐发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用优秀传统文化吸引人、感染人、激励人,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在全社会形成普及、宣传、学习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尤其是要抓住源头,把传统文化的学习继承纳入国民教育,从娃娃抓起,了解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产生认同、增强信心,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另一方面,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运用现代科技改进传统文化的留存形式和传承手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鲜明的时代性,实现永续传承和全面发展。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中国梦”的生命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悉数中华历史,从天命礼制到诸子百家思想,从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到儒道释“三教并存”,从理学昌盛到西方主流价值的侵蚀,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到我们党的共产主义理想,中国一直具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在一定时期发挥了主流引领作用。特别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贯穿历史发展始终,在民族危难、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回顾党史,我们党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能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执政党,正是鉴于有崇高的革命理想,有真心为民、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从而使我们党赢得人心、赢得胜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战胜了西方社会的和平演变和经济围堵,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中国风景、中国奇迹。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始终离不开核心价值的引领。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意识进入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日益增强,促进了社会思想的丰富和活跃,但也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带来挑战。一些领域存在的信仰、道德、诚信危机和消极腐败现象,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格格不入,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就会败坏社会风气,损害民族形象和国家形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有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共识。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的价值内核,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有利于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匡正社会道德;有利于应对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和挑战,维护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有利于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起来、团结起来,集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力量、国家才能发展。我们要始终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普及化,使之成为每一个干部群众的实践追求和自觉行动。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道德模范评选、社会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提高全民道德素质。运用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生动形象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人、感化人,引导人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阐释中国特色、展示中国魅力,繁荣和发展文化产业,畅通“中国梦”的传播之“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升文化软实力,要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在思想、精神、价值层面,而文化产业既有意识形态属性也有商品属性,既有思想价值又有经济价值,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更加突出,一些发达国家把发展文化产业摆在战略地位,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攀升,甚至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美国的文化产业就已经超过航空、重工业而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产业,其影视、传媒、网络等文化产品模式几乎划定了全球的标准。英、德、日、韩等其他国家也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努力向全球进行文化扩张,“韩流”一度风靡一时,日本动漫至今仍然占据世界动漫产业主流地位。文化产业为这些国家带来的不仅仅是文化扩张,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时,倡导欧亚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战略构想,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新格局。加强与欧亚各国的民心相通,在世界范围树立中国形象、提高国际话语权,文化要先行,文化产业要优先发展。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从单一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国有文化事业业态,拓展到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以市场为主导的经营性文化产业并存共荣阶段,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成为汉语国际传播的重要舞台,电影、动漫、演艺等文化产业也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舞台,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主阵地。嘉峪关是丝路文化与长城文化唯一交汇的城市,自古就是中西方交流最重要的商贸通道、文化通道、外交通道,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关城、魏晋墓群、悬壁长城等文物古迹,有国家首批5A级景区——嘉峪关文物景区、国家4A级景区——东湖生态旅游景区和紫轩葡萄酒庄园等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我们先后举办了国际铁人三项赛、国际短片电影展等赛事节会,引进了深圳华强、中国文化传媒等企业集团,实施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华强方特欢乐世界、丝绸之路文化古镇等一大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成了百亿元文化产业园区,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极,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声音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指示要求,紧紧抓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平台,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一方面,全面挖掘整理丝绸之路文化,利用情景再现、复古还原、修旧如故等手段建设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镇,重现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把嘉峪关打造成为体现古丝绸之路历史风貌和民俗风情的旅游目的地。另一方面,把项目作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口,谋划实施一批能够吸引社会投资、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好的重大文化项目,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现代传媒、数字出版等新兴业态,推进文化与旅游、体育、科技的深度融合。坚持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作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文化旅游领域,充分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鼓励扶持重点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加强区域文化旅游合作,利用节会活动推介文化产品,提升文化产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人民文化融合、民心相通,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文作者:中共嘉峪关市委书记 郑亚军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