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电影《迭部恋歌》观后:找回迷失的自我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焦炳琨 时间/2014-05-01 23:18:33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迭部恋歌》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它讲述的是一个年轻人寻找迷失自我的故事。有思想、有艺术、有意境、有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生活艺术化”与“艺术生活化”的境界。

艺术杂谈:找回迷失的自我

——看数字电影《迭部恋歌》有感

找回迷失的自我

《迭部恋歌》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它讲述的是一个年轻人寻找迷失自我的故事。有思想、有艺术、有意境、有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生活艺术化”与“艺术生活化”的境界。

题材上敢于突破

这是一部无情节影片(或称之为淡化情节影片),作者敢于在当前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时候推出此片,说明编导确实是一位勇于追求的人。爱尔兰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获得者塞缪尔·贝格特推出无情节剧《等待戈多》时,就曾有过争议,但贝格特力排众议,不仅将戏剧《等待戈多》又改编成了电影,而且公然提出了“无情节,无动作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的创新电影理念。这对于无情节电影的发展,无疑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

近年来,随着电影市场化的深入,把强化情节电影提高到了不适当的位置,甚至有人提出“无情节就无电影”,形成了情节电影的一个新高潮。在这个时候,无情节电影《迭部恋歌》由几位作家推了出来,自然争论是难免的,但它的意义却是深刻的,它不仅使观众对无情节(或淡化情节)电影有了一个新认识,也为无情节(或淡化情节)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信心。

当然,探索是要付出代价的,《迭部恋歌》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还有待观察。

这部电影除了在表现手法上的创新外,在题材上也有较大突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族题材的电影发生了极其明显的变化,《迭部恋歌》正是这种变化的代表作,它从表现过去生活转向当下生活,从“寓言化”叙事转向现实主义叙事,从着力挖掘民族性转向表现基于人性的共同感受、体验、情感和价值,它在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上摒弃了简单化,有了很大突破,开闯出了一条新路。

文学手法表现内心较量

影片的定位很准确:首先,它塑造的人物并不是我们惯常看到的英雄形象,它讲说的是身边的平常人,叙述的是身边的平常事,表现的是平民的苦与乐,展示的是百姓的恩与仇。所以很容易在群众中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符合中小成本电影的要求和兴趣点。其次,所选的主题正是当前的热门话题,表现了一些人在金钱的驱使下,不仅忘却了世间真情,也迷失了自我。他们的异化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震惊,而是真真切切的颠覆和耐人寻味的人性拷问。

影片的探索意识较强,其中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它以主人公心理活动为线索来架构整部电影。从表面上看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如小桥流水,“没有”戏剧冲突,而实际上它是通过揭示生活事件本身存在的人物之间微妙的内心较量与窥测来表现的。从表面上看,李伟不显山不露水,可实际上他的内心一直在暗流涌动。我们从李伟平时的烦躁,和丹巴的争执,打电话发脾气,扎西草给他介绍风光,他呼呼睡去等,可以看出他内心的躁动和挣扎。即使在转变时,也没有大喊大叫痛哭流涕,而依然只是颇有感悟的一句话:“到现在我才明白,奶奶让我来迭部,原来是为了让我找回迷失的自我”。话极平淡,但它内在的震撼力非常强悍,它使我们看到了,当一个人和大自然(包括和藏族群众)融汇时,大自然所发出的巨大力量,你也许听不到声音,但是却震耳欲聋。

这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用在电影上相对较少,但正因为如此,才使这部电影有了突破,有了提升。

此电影对故事片的诗化,有较好的启示作用。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