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又名慈恩寺塔,始建于唐永徽三年(652年),通高64.5米,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师为保存从印度带回的经书、佛像和舍利而建。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一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传入中原地区并中国化的典型物证。
【小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又名荐福寺塔,始建于8 世纪初的唐景龙年间,为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小雁塔呈方形,为十五级密檐式砖塔,现残高43.395米。小雁塔所在的荐福寺是唐代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佐证了佛教自印度东传的历史,也见证了佛教在唐代长安的流行。小雁塔密檐砖塔的建筑形式是佛塔这一佛教建筑传入中原地区早期的珍贵例证。
【兴教寺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窥基、新罗弟子圆测的舍利墓塔,展现了佛教沿丝绸之路传至长安后的发展及其对朝鲜半岛的影响。3 座塔呈“品”字形排列于兴教寺院内,玄奘墓塔居中,弟子墓塔陪侍左右,其中玄奘墓塔建于669年,通高约21米,底层北壁嵌唐开成四年(839年)“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一方,记述了玄奘诞生、出家、受戒、取经和译经的过程。
【汉魏洛阳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该遗址代表了东汉至北魏历代中原王朝的文明与文化特征,见证了北魏时期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大融合所促生的独特城市文化, 展现了城市形制的跨区域、跨时间交流,展现了佛教在中原地区的传播和本土化过程。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主要遗存包括定鼎门门址、城墙遗址、天街遗址、里坊遗址、水系遗址。该遗址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方起点城市洛阳城的代表性遗存,见证了东方农耕文明发展鼎盛时期帝国的文明水平,展现了唐代都城城市文化的礼制特征及其影响力,并与丝绸之路上繁盛的商贸往来具有密切关联。
【新安汉函谷关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主要包括东西向坐落的关楼、南北两侧的夯土关墙和阙台遗迹,以及关墙外向南北两侧延伸的长墙遗迹,该遗址见证了汉帝国大型交通保障体系中的交通管理制度、防御制度及其对丝绸之路长距离交通和交流的保障。
【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主要包括石灰岩质古道路面、路旁蓄水设施。崤函古道是汉唐时期沟通长安、洛阳两大都城交通要道的组成部分,是丝绸之路长期、长距离交通保障系统的珍贵物证。
【克孜尔尕哈烽燧】位于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是西域地区丝绸之路交通沿线诸多烽燧中至今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代表性烽燧,见证了汉帝国大型交通保障体系中的烽燧制度及其对丝绸之路长距离交通和交流的保障。
【克孜尔石窟】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开凿于公元3至9 世纪,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佛教遗迹之一,现存洞窟349个,壁画近1万平方米。它以独特的洞窟形制和壁画风格,揭示出佛教经西域地区由西向东的传播轨迹,以及在传播过程中所形成的本土化过程即龟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