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山丹花》:甘肃陇东老区60年的革命奋斗史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王忠民 时间/2014-07-17 21:37:25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山丹花》给予我们的,不单是一段或远或近的精彩故事,更是一首老区人民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一曲经久不衰的激情旋律!

当我从作者手里接过一摞已打印好的书稿时,老实说,我并没有掩饰对它的轻视和怠慢。书名叫《山丹花》——不合潮流,泛着土气。写什么?革命故事,建设故事,改革发展故事,数不胜数的同类题材作品,想必不会有新意,不会有分量,也不会打动和感染人;而作者,年近七旬,并非专业作家,没有文学创作的经验,没有小说叙事的技巧,当然也不会有出色的文采和优美的文笔,能写好?只是,他风尘仆仆地从庆阳革命老区赶来,鞋面上还蒙着一层尘土,脸上含着谦和的笑容,却也充满了对自己作品的自信,并且一遍又一遍地强调说,希望我看看,我认真地看看……

很快,我发现我错了。当我专门抽出六七个晚上的时间读完这部小说时,它带给我的感觉是眼前一亮:一部题材重大、沉甸甸的好作品!我们一直在找寻弘扬主旋律的作品,这不就是唱响主旋律的佳作吗?我们一直在发掘反映中国梦的作品,这不正是诠释中国梦的优秀原创作品么!不仅仅如此,它同时强烈地震撼了我:催人泪下的英雄母亲,感人肺腑的革命女性,勤勉奋进的老区后代……透过书卷,一个个有着寻常面孔的“活”的老区人群雕塑般地凸现在眼前,让我的心为之触动,为之战栗,为之振奋!

为此,我们有理由向杨中义先生——这位从革命老区来的朴实的作者致敬,感谢他能在喧嚣的尘世中抛却杂念,植根泥土,辛勤耕耘,为我们奉献了一道纯正的精神佳肴,一部传递时代正能量的优秀作品。

题材重大,弘扬主旋律,诠释中国梦

这是一部以陇东革命老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及沸腾火热的经济建设为题材,以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为灵魂,以老区人民热爱祖国、忠于革命、坚强不屈、机智勇敢、前仆后继、视死如归、无私奉献、一往无前的伟大精神为筋骨,以诸多的革命战士、干部、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学生、地下工作者、民族资产阶级人物等为形象而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从著名的环县山城堡战役写到改革开放,时间跨度大,涉猎面广,笔墨饱满,几乎全景式地展现出一幅老区人民的革命奋斗画卷。在厚重的大时代背景的映衬之下,人物的命运走向迂回曲折,应和着时代的脉搏:战争年代的栉风沐雨,建国初期的披荆斩棘,改革发展时期的艰辛求索。

与其说《山丹花》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毋宁将其视为一部“史诗般”的纪实篇章,它通过三个特定时期的一系列鲜活的故事,真实反映了战争年代与敌斗争的残酷性、和平年代发展建设的复杂性以及新时期改革开放所面临的艰巨性。在近年来的文学作品中,鲜见如此秉持严谨的创作态度,以“真实的故事”展现“真实的时代”的“真实作品”!它立足于现实却冷静客观,既不伪饰,也不刻薄,人物丰满灵动,故事跌宕起伏,说它是陇东老区六十年来雄浑壮烈的革命战争史、新中国的发展建设史和改革开放的成就史的缩影,一点也不为过。通过老中青三代女性形象的塑造,老区人民忍辱负重、心向光明的禀性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他们生在泥土中,活在泥土中,纯净的眼眸中善恶分明,不掺杂半点杂质,即便历经风云诡谲的磨砺,已然伤痛累累,但无论何时何地,弃恶扬善、一心跟党走的赤诚信念纹丝不乱,坚持不懈地追求着光明,期冀梦想成真。为了新中国革命的胜利,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了共和国的诞生,他们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了中国梦的实现,他们殚精竭虑,孜孜以求。这种广袤如苍茫大地的胸怀,正如陇原厚土中生长、怒放的一朵朵山丹花,扎根沃野,迎风招展,虽素朴无华却充满张力,以其特有的红艳映入后人的精神世界,引领了无限的未来。

《山丹花》给予我们的,不单是一段或远或近的精彩故事,更是一首老区人民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一曲经久不衰的激情旋律!

乡情浓郁,抒写陇东魂,重温革命史

难得的是,《山丹花》思想层面的“高起”并没有影响其实质内容的“低就”,避免了同类题材作品易落的窠臼:假大空。其丰润的质感和毕肖的刻画水乳交融,于看似寻常的生活情境中投射出数十载的沧桑巨变,散发出亲切宜人的烟火气息,静悄悄地感染了我们。也许正因了作者“缺乏技巧”、“疏于经验”的缘故吧,该作品少了诸多我们熟悉甚或厌倦了的雕琢和做作,以一副天然的姿态素面示人,给人以全新的感受。这也许是当下的文学创作中颇可值得思考和回味的一点!

毋庸置疑,作者凭藉深厚的生活积淀构筑了整个故事的粗犷轮廓,而行文的娴熟自如又烘托出故事的细腻肌理,一张一弛,成就了笔下原汁原味的陇东风情长卷,如火如荼的革命奋斗诗篇。其语言精练流畅,没有矫揉造作,没有煽情赘述;叙述行云流水,娓娓道来;情节如歌如泣,引人入胜。苍劲处如古木生节,鲜活处若露润春芽。婚姻、家庭时代感明显,情爱、物爱圣洁清新,妥帖自如,丝毫不见臆想的空洞或者故弄玄虚的夸张。事实求是地说,其中对于战争年代的细致描写尤显功力,并不逊于名家,几可与冯德英的“三花”——《迎春花》《山菊花》《苦菜花》相媲美,甚或,就乡土风情等方面而言,似更胜一筹!在作者看似无意的引领下,不由人留恋于热烈奔放的道情民谣,诙谐睿智的乡间俚语,烟火喧腾的百姓日子之中,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陇东风情,令人恍如置身火热的激情年代,浸润于纯粹的革命氛围,唤醒了一颗怦怦跃动的青春的心!——这趟精神旅程是充盈而深邃的,润物无声般的滋养心田,悠远而绵长……

掩卷沉思,我庆幸自己邂逅了《山丹花》,没有失之交臂。尽管作品亦有缺憾,但瑕不掩瑜。毕竟,在当下弥漫着无病呻吟和小情小调的文学泡沫中,能够诞生这样一部严肃而有分量的原创作品,确为幸事。这部富含“钙质”的作品带给我们的阅读体验,将不只是一种对于文学的审美鉴赏,同时还将是一次圣洁的心灵洗礼。作为一名出版人,我有义务、有责任将它郑重地交付读者。我相信,一部优秀的作品,是星火,也是旗帜,它所引发的,定会是美好的共鸣!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