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陇剧《枫洛池》创演五十五周年:五十五载曲未终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洪文泉 时间/2014-08-13 11:26:46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说起陇剧《枫洛池》,在今天的中国戏剧界几乎无人不晓,它是甘肃戏剧的骄傲,更是新中国戏曲改革的一个标志。甘肃乃至西北许多地区,年纪稍大的戏迷,至今仍能随口哼出其中的一些唱词唱段。

周总理1959年在北京观看陇剧《枫洛池》后亲切接见演员。

1959年,梅兰芳大师和演员碰杯祝贺演出成功。

《枫洛池》剧照  

五十五载曲未终——记陇剧《枫洛池》创演五十五周年

说起陇剧《枫洛池》,在今天的中国戏剧界几乎无人不晓,它是甘肃戏剧的骄傲,更是新中国戏曲改革的一个标志。甘肃乃至西北许多地区,年纪稍大的戏迷,至今仍能随口哼出其中的一些唱词唱段。甚至有位80多岁的老戏迷,几十年来总共观看过150余次《枫洛池》的演出,该剧的影响力也由此可见一斑。

2014年7月,新版陇剧《枫洛池》在兰州黄河剧院连续演出两场,“真假瑶草”的经典桥段、浓郁的陇剧艺术特色,赢得了戏迷们的满堂喝彩。此次演出恰逢陇剧《枫洛池》创演55周年,省陇剧院特地将曾出演该剧的苏秦兰等老一辈艺术家请到剧场,新老两代艺术家欢聚一堂,与戏迷们共同追忆了《枫洛池》创演之初赴京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两进中南海演出的辉煌岁月。

翻开《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对“陇剧”的注释为:“陇剧原为皮影戏,采用道情唱腔,名陇东道情,流传于甘肃东部的环县及曲子镇一带。因演出排场和活动方式均极简便,全部箱具乐器一头毛驴即可驮走,当地群众称之为‘一驴驮’。甘肃1958年建立了专业队伍,从事道情艺术全面的发掘、改革和提高工作,为皮影戏向舞台剧的演变创造了条件。次年,因大型古典剧目《枫洛池》的成功编演而使甘肃产生了一个全新的戏曲剧种——陇剧,并在当年成立了甘肃省陇剧团。”

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省多次组织大批戏曲音乐工作者走遍了董志塬大大小小的山梁,访问了所有能找到的老艺人,征集到深藏民间的手抄剧本62种,各路艺人唱腔200余段,仅当时整理的录音带就长达3000多米。在那个设备落后、物资匮乏的年代,这项工作成了一个艰苦而漫长的壮举。

著名戏剧评论家、原甘肃省剧协副主席肖美鹿,在她《珍贵的记忆》一文的写作过程中,先后多次采访了王界禄、吴富祖、李竹君、马克、马力、陈文生、安志诚等第一代陇剧表演艺术家,当这些老人心中尘封的往事被唤醒,一段关于《枫洛池》、关于甘肃陇剧的历史便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 1 2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