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中国电影产业:新转型 新思维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黄怀璞 时间/2014-08-20 08:09:08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影曾出现过几次比较重要的转型。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经历了回归艺术本体的审美观念转型,促成了探索性电影的繁荣;1990年以来,经历了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逐步市场化的转型,造就了日臻多元多样的电影创作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影曾出现过几次比较重要的转型。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经历了回归艺术本体的审美观念转型,促成了探索性电影的繁荣;1990年以来,经历了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逐步市场化的转型,造就了日臻多元多样的电影创作格局;进入新世纪,则经历了由逐步市场化到全面产业化的转型,从而使我国电影文化事业在产业意义上取得大突破、大发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向艺术领域的渗透,我国电影又一次出现新的转型,这就是电影由胶片生产向互联网时代的数码生产转型。传统电影的胶片“真实”是以摄影、暗房洗印、底片合成等技术为基础体现的,摄影对象的客观存在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影像的真实性,这使巴赞“完整电影”的神话、克拉考尔“物质现实的复原”一度成为流行的电影美学观念;而那些具有假定性的艺术追求可假以暗房工艺中的多次曝光、多底片合成及多样化蒙太奇手段和叙事形态设置得到实现。进入数码生产流程后,从艺术经验方面看,电影将面临如下挑战:胶片经验转向数字经验、艺术经验转向商业经验、大众经验转向分众经验;在艺术审美观念上会引起以下变化:由真实性到虚拟性、由封闭性到开放性、由社会性到个体性以及由单向性到双向性等。

其实,目前以汹涌之势袭来的新媒体艺术亦如此。新媒体艺术根据互联网信息生成、传播、接受的特点,将数码合成、虚拟技术充分运用到艺术生产的各个环节,充分扩展了传统艺术审视、关照的对象领域;同时,新媒体技术为艺术生产主体的能动创造提供了更灵活、便捷、可靠的多技术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与传统艺术的单向、被动接受相比较,新媒体艺术接受者在实时空间中,在与创作者、作品文本进行互动时,能借助电子设备参与到艺术创造活动中,集实际体验、直接感受与主动创造为一体。

另一方面,被视为新媒体时代艺术宠儿的微电影,目前的发展景象可谓如火如荼。微电影的生产、传播、接受依凭的也是数码技术和互联网,其网络平台的性质决定了它比常规电影拥有更大的传播空间和更广泛的受众群;同时,微电影受众(微众)是极具个性化、年轻化特点的一代,在网络(自媒体)平台上,受众经由电脑、3G(或4G)手机及其他移动终端,通过视频点击、转发、分享,以及在率性而为的交互式评论、影响过程中,表达独特的个体审美追求、展示自我个性、宣泄自我欲望、抒发自我情感,从而形成话语表达的“去中心化”,即权威性、精英性、指令性、同一性等话语形态被日渐消解,草根性、民间性、大众性话语得到更多呈现,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了作品生产、文本传播、意义阐释的话语垄断局面。

同时,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思维方式已然对电影/电视的审美观念造成现实的冲击。大数据时代电影的内容生产采取不同于传统电影工业体系的方式,即由依赖原创、改编等方式进行生产转向依赖互联网用户数据进行生产,这就是大数据电影策略,从而使电影进入“用户生成内容”或依照用户需求“定制内容”的时代,这将进一步促使电影在更具个性的意义上寻求“分众”市场上多样而成熟的类型化创作。

在新媒体艺术迅速发展,微电影的传播、接受渠道日趋便利而多样,大数据分析处理为电影提供重要参考指标的当下,生产方式的转型既是挑战,也是电影谋求更好、更广生存空间的机遇。我们需要慎思的是,电影艺术如何借互联网技术充实、完善自身的未来发展之路,如何使电影艺术与数字技术寻求更加完美的结合,同时又能回应时代、社会和文化关切,就不止是艺术表现手段变革的问题,还是重新审视并调整既有艺术经验、审美观念和重建具有深远价值的艺术想象的问题,也是一个重新调整并确立文化思维方式和文化生产/消费观念的问题。

应该看到,电影的诞生及其百多年的成长,是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为其铺就了坚实而宽广的艺术之路,正是在这点上,我们说电影首先是技术,然后才是艺术;更应该看到,当代电影艺术从思维观念到生产实践的变革,其前提之一仍然是技术,而互联网时代的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影响将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传统电影艺术的审美“真实”观、创作的题材来源、受众的集群性及其接受过程的单向性特征等,会因其凭借的技术变化而发生重要变化,何况这种可能已经成为事实。面对这一事实,中国电影人、电影理论工作者甚至电影受众,确需切实做出调整、变革已有艺术审美思维方式的努力。有鉴于此,在今年第2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主办方将举办以“新媒体·新思维·新发展”为主题的电影论坛,相信此次论坛会对我国电影界的思维转向和我国电影的新发展发挥重要的学术引领作用。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