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古琴大师成公亮辞世 好友追忆:默默贡献不张扬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李依依 时间/2015-07-09 10:11:05

琴大师成公亮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昨天17点39分去世。记者昨夜连线成公亮的同窗好友、古琴大师龚一。龚先生连声说:“没想到啊,之前,他生病期间还那么乐观,说‘医生说我还有多久多久,你看,我早已超过了。’”并且,龚一最近还和成公亮约好,下周去南京探望他,“没想到这一约就这样落了空”。

龚一回忆起和成公亮从1957年开始的同窗生涯,“公亮兄长我半岁,我们之间的‘情结’打得很深、很牢”,龚一说。

这份“情结”从两人读音乐附中时就开始了,“我们读附中的时候,校长经常利用早锻炼的时间训话,西北风吹得大家直哆嗦,校长还不停地讲:‘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国家花2000元培养的!要懂得感恩!’成公亮这人很调皮,他能把校长的口音学得惟妙惟肖,逗乐我们所有人,当然除了校长之外。”龚一说起自己的老同学,话语里透着笑意,美好的回忆更给成先生的逝去平添了一份伤感。

成公亮先后师承梅庵派大师刘景韶和广陵派大师张子谦,在演奏技法上更多地继承了广陵琴派的风格。广陵琴派具有300年的历史,善于变换指法,成公亮的声音处理尤其细腻丰富,表达内心的情感可达极致。

作为同门的龚一回忆说,张子谦老师的子女常年住在天津,学生们不忍心看到老师孤零零的,“我们几个一直轮流陪伴老师,我和成公亮跟张老师的关系算得上亦师亦友,陪伴老师对我们来说是应尽的义务。”龚一说道。

成公亮有两张名琴,一名“忘忧”,一名“秋籁”。“忘忧”制于明代,成公亮往往用她弹奏《潇湘水云》《龙朔操》(《昭君怨》)等充满忧患、怨恨、凄迷和伤感的曲子。前者表现了一位古代君子伫足烟波云水之间,凝望残破的河山;后者表现了一位具有深沉远智的美人,无奈而忍恨地将自己的命运交给历史去安排,汉家女儿的红颜,消褪于朔北大漠的风沙之中。“秋籁”音色柔和,是成公亮心爱的宝贝。听“秋籁”琴弦发出的声音,手指在琴弦上滑动的声音,甚至成公亮随着旋律起伏呼吸声,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音乐,可真切地感觉到她是活生生的。

成公亮的学生郭平回顾老师这些年的成果,感叹他做成了很多事:打成了《文王操》,并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作,录了音;随后打成了《遁世操》《忘忧》《凤翔千仞》《孤竹君》;花费巨大心力创作了长达70分钟包括八首曲子的古琴套曲《袍修罗兰》;接着又打出了《桃源春晓》《明君》;又将阿炳的二胡曲《听松》改编成琴曲。这些曲子,大多陆续出版了CD,并公布于自己的“秋籁”网站上,使天下的琴人都有机会分享他的成果。

“一曲名闻天下的《忆故人》,那种幽婉悲怆,不知有几个人能承受得住。”龚一说,成公亮的境遇,并不能算顺遂,生活给他的,是实实在在的负担,“经历分到贵州、调到济南、转到南京,辗转多地,后又经历婚变、丧父之痛,公亮兄其实颇有些郁郁不得志”,但是尽管肩负为人父、为人子的责任,成公亮还是在古琴事业的传承上默默做着贡献。

作为中国古琴界泰斗级的人物,成公亮深知自己在古琴传播上的责任,“他经常到各个高校讲课,为古琴的传承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那种默默贡献不张扬的精神十分令人钦佩”。龚一说,失去成公亮是古琴界的损失,因为他是一位真正有能力为现代古琴界做很多事的人。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