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陇西:甘肃最具文化价值的历史地理名词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王长华 时间/2016-01-20 10:37:56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陇西作为中国西部的一个区域文化中心,在历史上具有独特的文化地位,这也是当今能成为全国最具发展潜力的100个县市的原因之一。

一位学者在谈到“陇西”地名时,一再强调,要把“古陇西和今陇西,大陇西和小陇西”区别开来。事实上,不少人对“陇西”的地域概念并非十分清楚。古今陇西不仅只是一个时间概念问题。古陇西中既有一个得名(郡治)先后的问题,又有一个大陇西、小陇西并存的问题;今陇西虽仅是一级县级建置,却又是三国至清代近1700年的道、州、郡、府治所在地,与古陇西、大小陇西有着难以切割的关系。

“陇西”一词,最早见于史籍,是记述战国时,秦国“使司马错发陇西”,即派司马错调动陇西军队,进攻楚国的事。距今已有2280多年了。这时的陇西,泛指陇山以西地区。是“陇西”二字最早见于史册。

秦昭襄王十八年(前279年)置陇西郡,治狄道(今临洮县)。这是陇西置郡之始。秦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陇西郡为其之一,治所未变。西汉时陇西郡治仍在狄道,辖境约当今陇西、武山、天水等县市以西,礼县、舟曲、卓尼、岷县等县以北及广河县以东、以南的洮河中游地区。东汉西境扩大至今青海省尖扎、同仁等县以东,南境缩小至今岷县一带,东境仅有今武山、礼县等县以西地区。永初五年(111年),因羌人多次起义,兵入狄道,便移陇西郡治于襄武县(今陇西县),又于124年还治狄道。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陇西郡治由狄道迁至襄武县。从公元前279年至公元220年,陇西郡治在狄道,凡499年(实485年),这是陇西早期的地域文化概念。

北魏永安三年(530年),置渭州,治襄武县,因渭水得名,辖有陇西、南安阳(原南安郡)、广宁(治今渭源县境内)三郡。至隋时,实行州(郡)、县两级制,先罢郡置州,后废州设郡,州(渭州)、郡(陇西郡)治所均在襄武,辖渭源、长川(治今秦安县东北)、鄣(治今漳县西南)、襄武、陇西(先改内陶县为武阳县,旋改为陇西县,并非今日之陇西)等五县。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废陇西郡置渭州。太宗贞观十年(636年),将天下分为十道、六百三十四府,置陇右道。陇右,又称陇西。古时以西为右,故名。渭州属陇右道。《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2005年7月上海辞书出版社)载:陇右道“为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之一。开元后治鄯州(今青海乐都县)。”可见在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又将全国分为十五道,并将陇右道的治所移至鄯州。之前的78年,陇右道治所当在渭州,即今日陇西县。陇右道治迁出后,在渭州增设中都督府,州治、郡治、府治均设在襄武县,当时之陇西仍为陇右政治、军事中心地之一。《资治通鉴》记:“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宋统一后,实行路、府(州)、县三级建置,先后在陇西设古渭州、通远军、巩州、通远军节镇等建置,并于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以古渭寨为县城,始设陇西县,一直沿用至今,逾910年。

元朝于路之上,陆续分设行省及宣慰使司等机构。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改金国陕西西路巩昌总帅府为巩昌路便宜都总帅府,治陇西,统管巩昌、临洮、平凉、庆阳、隆庆(治今四川剑阁县)五府及秦(今天水市)、陇(今陕西陇县)、环(今环县)、河(今临夏市)、利(今四川广元市)、兰(今兰州市)等二十七州。巩昌府(治陇西)辖陇西、宁远(今武山县)、伏羌(今甘谷县)、通渭、漳县等五县。陇西仍是当时陇右一带的军政中心。

明代实行省、府(州)、县(州)三级制,在今陇西设巩昌府,领秦州、阶州(治今武都区)、徽州(治今徽县)三州十四县。因军、民分治,在陇西还设立巩昌卫,直属陕西都司。

至清初,巩昌属陕西布政使司,仍辖三州十四县。康熙三年(1664年),陕西右布政使司移置巩昌,辖巩昌、临洮、平凉、庆阳四府,秦州、阶州、徽州、兰州、河州、固原州(治今宁夏固原市)、泾州(治今镇原县东南)、静宁州、宁州等九州二十八县。康熙六年(1667年),将设在巩昌的陕西右布政使司改为巩昌布政使司,为省级建置。次年,移兰州,改为甘肃布政使司。

可见,陇西曾经是甘肃省最早的省会。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秋七月,中宪大夫、巩昌知府汪元祐在为《陇西县志》所作的《序》中写到:“今年秋,余奉简命,来守是邦。抵郡以来,见其山水周遭,城廓壮丽,人物熙攘,闉(yin)匝市辏,烟火万家 ,固洋洋然一大都会。”

1938年,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察西北教育时在陇西日记中写道:“四月二十五日……下午重上仁寿山,观大殿及诸庙……太白故里碑……此间城墙及鼓楼等建筑高伟,颇有省会气魄……”

可见,自曹魏至清末,凡1692载,历12个朝,在陇西县境内,存在过许多建置,尤以唐、元、清三代建置最高,辖区范围最大;陇西既作郡名,又继作县名,长达近17个世纪,在中国历史上尚属罕见。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下诏陇西为天下李氏的郡望。如今,无论海内海外,凡李姓者,堂号上皆冠有“陇西”二字,更扩大了陇西超越地域范围的影响。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的发祥地,渭河文明则是黄河文明的人文摇篮,从天水秦安大地湾文化遗址,到临洮马家窑彩陶文化,从先皇伏羲创八卦到老子李耳西出函谷关,著《道德经》,许多文化现象,皆与历史上的“大陇西”息息相关。

自秦代置陇西郡以来,陇西人杰地灵,文脉绵续。从公元265年开始的南北朝晋代以来的1700多年中,陇西历史上曾经先后有12人封爵“陇西王”或“南安王”或“巩昌王”或“陇右王”。在千百年的历史中,十二代王府气象曾经辉耀陇西,这在中国文化史和政治史上也是相当罕见的。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享有封建社会“黄金时代”美誉的李唐王朝更是将陇西尊为祖庭之地,成为天下之李的朝觐中心。陇西坊间传说的九观十八寺更是折射出了陇西人民的宗教文化信仰。在现代西北革命史中,陇西是和平解放的历史文化重镇,她的历史文化遗存因此免遭战争创伤。

陇西人民在历史发展中,英勇与无畏藏一体,温和与优雅聚一身,其独特的人文气息是长期的历史文化孕育的结果。

陇西作为中国西部的一个区域文化中心,在历史上具有独特的文化地位,这也是当今能成为全国最具发展潜力的100个县市的原因之一。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