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接力丝绸之路文博会 酒泉打造文化产业“国”字号品牌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杨柳 时间/2016-02-20 22:18:51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文化品牌强力崛起,文化产业春潮涌动,这是酒泉文化史册上的醒目标签。

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文化品牌强力崛起,文化产业春潮涌动,这是酒泉文化史册上的醒目标签。近年来,酒泉市充分发挥地方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开发培育、包装制作、宣传提升,努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已成为经济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产业。

政策给力,文化产业发展迅猛

为助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精耕细作”,统筹谋划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制定有效的发展措施,积极培育各类市场主体,构建多渠道、多元化文化产业投入机制,营造出了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极大地激发了企业投身文化产业的热情。2015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下,酒泉的文化产业依然保持“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

春节期间,敦煌大剧院工程建设现场,到处都是建设者加班加点忙碌的身影……按照“体现国际视野、突出敦煌特色、聚焦文化主题”的要求,酒泉“总动员”,力推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举全市之力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同时,充分发挥文博会国家大平台、“国”字号大品牌、国际化大盛会的重要作用,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特色产业培育为重点,以节会举办为牵引,积极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农业、体育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记者从市文广新局了解到,2015年,酒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17.3亿元,增速17.21%。全年共谋划文化项目115个,总投资419.94亿元。月牙泉小镇、敦煌盛典、玄奘取经博物馆、奇石博览园二期、金塔黑醋文化博物馆等87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达到75.65%,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个。阿克塞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敦煌盛典实景演出等20多个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此外,积极利用驻点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等形式,参加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第四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暨第八届甘肃省文博会等重点文化节会,签约一大批文化产业项目,并成功推介了中国·河西走廊(酒泉)户外运动基地、酒泉区域性集散中心、国家青少年研学旅游基地等78个文化产业项目。以旅游精品景区为核心,周边知名景区为辅,积极推进莫高窟—月牙泉、阳关—玉门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3个大景区建设。精心编排了《又见敦煌》《敦煌盛典》等大型实景演出。挖掘资源优势,精心策划包装,成功举办了全国沙滩手球锦标赛、草圣故里全国百家书法作品展、第三届酒泉·华夏文化艺术节、玉门赤金峡漂流文化旅游节等27项重大文化活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为推进文化产业项目获得国家和省上的支持,酒泉市还启动了2015年度文化产业项目征集工作,全市共申报天赐一秀文化博览园等3个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和晶玉工艺美术有限公司等8个丝绸之路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千年敦煌等5个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项目。通过评估审定,最终落实千年敦煌和天赐一秀文化博览园补助资金1130万元。先后5批6人次推荐参加了文化部组织的西部人才培养计划、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文化金融合作培训等人才培养工作。

 劲风鼓荡,化品牌为文化产业翅膀

文化企业的培育,重在龙头带动、品牌建设。

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为龙头,打造展会品牌。今年,酒泉将高规格、高水平筹备举办好第一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着力推进金塔金秋胡杨节、阿克塞赛马会、肃北那达慕大会、瓜州蜜瓜节等系列节会,特别是要把展会做成“内容产业”,启动“历史再现”工程,建设一批民营博物馆、展览馆,形成博物馆聚落,同时将开发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商品,带动文化旅游发展。

以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为龙头,打造“西部户外运动之都”品牌。继续做大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非凡足迹戈壁挑战赛等品牌赛事。同时探索将在地产业变为“线上产业”,加大文化产业与信息、科技的融合,从信息传播、传媒等方面做好营销和宣传。

以大敦煌影视集团为龙头,打造“影视拍摄高地”。以“一年规划三年初具规模五年建成运营”的思路,规划建设丝绸之路影视拍摄基地,沿路布局多坝沟、黑戈壁、胡杨峡等1—2个影视取景地,力争把敦煌古城、阳关景区等申报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以《又见敦煌》为龙头,打造演艺精品品牌。加大对《敦煌神女》《相约敦煌》《敦煌盛典》《雪山蒙古人》的包装推介,力争2016年《雪山蒙古人》面向游客进行演出,加快推进《又见敦煌》实景演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探索开发富有民俗特色、地方特色的演绎精品。

探索做好“智慧文化”建设。依托基层文化阵地,整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信息资源优势,发挥乡镇综合文化专干、农家书屋管理员和农村实用文化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信息网络健全、信息真实可靠的“三级信息网络”。通过政府购买小微文化企业服务,发挥文化创意和设计的优势,搭建起微商平台,同时充分整合文化部门的设施、设备、信息、人才优势,将“在地”信息转为“在线”服务,形成以点带面、脉络清晰、辐射全市的“精准扶贫”网络。

传承中创新,挖掘中发展,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努力培育文化品牌,是酒泉市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共融发展,搭建文化与金融合作的桥梁

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达到20%以上,是今年酒泉市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

今年,酒泉市继续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科学规划、完善体系、培育品牌、搭建桥梁,推动文化产业再上新台阶。目前,酒泉市各级文化部门充分发掘本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挥文化单位和文化领军人才在文化项目包装、谋划、论证方面的积极作用,谋划了一批特色文化项目,论证了一批重点项目,作为推介和招商的重点,力争推介一批,签约一批,落地一批,助力今年文化产业大发展,为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X”活动锦上添花。

举办银企座谈会,为文化企业融资搭建平台;加大创意设计、演艺、动漫、艺术品、展会等产业与保险业的对接合作,为文化企业发展建立保护机制;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品质,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特别是高科技文化产业项目,逐渐形成“全产业链”的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通过搭建文化产业企业与金融行业、保险业、科技发展的桥梁,加快推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敦煌石窟部分遗迹的保护和利用中,数字技术有效使用;在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项目中,先进技术的开发发挥大作用。酒文化、玉文化、丝绸之路文化、敦煌洞窟文化……在古老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沉积下来的酒泉文化熠熠生辉。这些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得到了科技的支持。

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上档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上水平,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突破,群众文化活动有创新,文化产业发展出新意,文化产品有特色。酒泉将进一步破解文化发展的制约瓶颈,激发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活力,努力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共融发展局面。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专栏作者

杨柳认证

杨柳书画

个人专栏
杨柳 中国甘肃陇西籍人氏,河南名家书画艺术研究学会终身会员,香港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