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斜阳射出光芒时,他铺开一张大大的宣纸,再研好一砚新墨,要写一幅新的作品。我带着对他本人的无尚崇拜,敬仰,还有对书法艺术无法抑制的一份激情,走进了他的家里,果然不错,在他家的每个房子里到处都张贴着已经装裱过的作品:中堂,条子,四调屏,楷书,行书,草书……可以说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它不知不觉已经进入我的大脑,刺激着我的神经,我仿佛已经走进了这翰墨流香的书法世界,闭上眼睛,我仔细的回味着这无尽的快乐,那一刻,只有两个字才能表达,真好!
张华(左一)本文作者(右一)
他,叫张华,曾先后担任秦安县第二中学的教师,校长,天水市委党校教授等职务。他是天水市的一位著名书法家,也是甘肃省的一位著名书法家,更是中国的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还是中国老年书法协会的会员。曾先后在国内外各大报刊上发表过各种教育管理,行政管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方面的论文几十篇,尤其是对现代教育研究和探讨,行政管理学,行政组织理论,领导科学,政府经济管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西方政治制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政府机构改革,天水地域文化的研究与探讨,中国行政历的研究,伏羲文化的倡导和推广等各方面都很有建树,他祖籍天水祖籍是甘谷县金山乡水家岔阳屲村人,后来,在父亲的带领下搬迁到了甘谷县西坪乡石屲村。从血缘关系上说,他还是我的亲房,他和我的父亲是堂兄弟,都是同一个爷爷,奶奶。因此,我要叫他一声二爸,他从小生活在西坪乡石屲村,一直勤奋好学,从小就天资聪明,而学习成绩也是在西坪初级中学全体师生人人皆知的,他对西坪的地域文化以及传统的陶瓷,石佛,文学艺术,书法都有深刻的认识。听我的父亲说,他自从在甘谷县秦安县第二中学任教师后,一直酷爱书法,在所有的字体中,他最钟爱的是欧体。记得那还是在前年,我的堂弟张亮结婚时,那一天,张亮在甘谷县三和园大饭店招待四方前来贺喜的乡邻,亲戚。他也应邀来了,在酒席宴上,我还和他老人家一起合了一个影。我向他问了一下关于如何学习书法的事情,他告诉我说,自己最先学的便是欧阳询的《多宝塔碑》。欧阳询的字,是很有风骨的,兼具“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潇洒闲散与“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深沉开阔。楷字像人伫立,草字像人奔跑。他当时对这种字体是一见如故,不知不觉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他的楷字,走起来横平竖直,大气磅礴,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而气势足,骨力劲道而气概凛然。他说:“临摹欧阳询的作品的确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他让我感到了心胸开阔,每一笔精到极致,而后埋锋而下,不留一丝尖锐,每一笔都富有生机,提顿之间尽显沧桑。”这让他又一次的联想到了唐代诗仙李白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同。”当他每每饱蘸浓墨,悬腕握笔时,激情澎湃,豪气万丈。
张华作品
他最爱用楷书写“痴”字。“痴”字有万般解释。他一直都钟爱这字的深度,迷到深处便成了痴。他也最擅长用“连丝”来表现一个字的内涵,下笔要轻,也要自然,这便是他所说的“连丝”的精髓。他说,书法就是一直艺术,一种美妙绝伦的艺术,笔尖运行之处要有包罗万象、生生不息的跳跃感,节奏感,这也就是是“痴”字的真谛。爱一件事,爱到如痴如醉,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他说,王羲之为写一个“之”字染黑了一池清水,那是何等执着的境界!
也许,是由于他出生于甘谷农村的原因吧,因此,也对农村,对农民,还有这片生他养他的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深深地爱着这个世界,也爱馨香美丽的让他一直都流连忘返的翰墨世界。可以说,他是一个孜孜不倦,谦虚谨慎的学者,也是一个寻觅,探讨中华五千年历史考验的一个使者,更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向往的浪漫主义者,一个深深地陷入书法艺术这一美轮美奂的宫殿的信徒,在文字的天堂里,在书法的意境中,他随心所欲的在浩瀚无垠的上空在精益求精的翩翩起舞,突然之间,我仿佛又看见了那穿越千古的尘埃,那浸润万里文化长河,还有那倩影摇曳,墨影流香的艺术盛宴。
张华作品
今天,我急不可待的要提起笔来,我无法抑制自己心中都积蓄着的万千情感,唯有将胸中郁结之气尽情挥洒于纸上,才能穿越时空的阻隔,与他这位已经有七十八岁的孺者,智者,尊者,长者,这位在天水市,在甘肃省,在全中国都有着影响的书法大家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交谈。哎,时光飞逝,岁月如梭,逝去了纸张的柔软,留下了淡淡的墨香。而书法,则将他的心灵冲洗得亮亮堂堂,透透明明,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他要用自己的身体,不,应该说是灵魂来铭刻下那令万世敬仰,让全世界人民都为止赞叹的中华文化之最灿烂的魁宝——书法。
在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被称为华夏第一市的天水,在他那虽然面积不大但无处不彰显着艺术的风采,飘逸着翰墨流香的世界里,他继续写着,也沉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