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庆阳市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黄金机遇,突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这一战略平台,以建设特色文化大市为目标,依托红色南梁、民俗庆阳、周祖圣地、岐黄故里四大文化品牌优势,加快文化产业开发,促进文化事业繁荣,收到了明显成效。
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去年以来,庆阳市从顶层设计入手,编制完成了《庆阳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等6部专项规划和景点详规,庆阳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通过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庆阳市委宣传部争取市财政去年安排文化产业专项经费1.1亿元,其中文化集市建设经费440万元;每个县(区)财政安排的文化产业专项经费都在500万元以上。这个市从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入手,论证储备了8大类亿元以上文化产业项目56个,概算总投资202亿元;市委宣传部在参加深圳文博会、省文博会等国内重要的文化节会,签约实质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48个,合同金额130亿元,到位资金32.95亿元;全市实施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园、传媒大厦等在建项目110个,完成投资43.3亿元;建成南梁红色旅游景区、天富亿生态民俗村、陇东冰雪健身基地等重大项目12个。他们实施“走出去”战略,组团赴阿联酋迪拜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扶持凌云公司建立了“甘肃丝绸之路迪拜国际文化集市庆阳香包展馆”、岐黄公司赴美国开展了庆阳民俗文化产品宣传推介活动、淑芳公司在白俄罗斯开设了庆阳香包销售店;组织庆阳香包、环县皮影、南梁说唱等非遗名录项目,赴香港举办了“根与魂”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完成了庆阳市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协会换届,举办了“第13届中国·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艺术节”和2015庆阳市文化旅游产品(西安)推介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去年,该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5.54亿元,同比增长40.89%,占GDP比重为2.68%;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机构数达到1026家,资产总额39.73亿元,从业人数37449人。
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
在实施重点文艺创作项目资助工程上,庆阳市委宣传部对55件优秀原创作品争取落实补助资金100万元。在第八届李梦阳文艺奖评选活动中,有12类47项优秀作品获奖。同时,他们鼓励文艺工作者改编新创陇剧、秦腔及影视剧本15个,创作拍摄了《红盾先锋》、《杏乡姊妹花》等一大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本土题材电影,并举办了全市“美丽庆阳、幸福家园”摄影大赛、“红色影片基层百日展播”等活动,使各类体裁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浓厚氛围已经形成。电影《我和妈妈》成功参加第12届美国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并获优秀影片奖;环县皮影剧目《盗仙草》荣获国家级金奖;电影《腊月的春》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大型历史陇剧《医祖岐伯》和纪实文学《面向群众》被列为全省参评“五个一工程”奖创作生产项目;省内首部大型历史陇剧电影《古月承华》在兰州举行首映式。与此同时,他们充分发挥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承载功能,组织了“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和“我也上春晚”、电视春节晚会、“千台大戏送农村”、“文化进万家”等群众文化活动1700多场(次)。该市把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抓手,建成“乡村舞台”42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6个。
文化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庆阳市委宣传部4次组织召开文化体制改革专项领导小组会议,制定出台了《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15年工作要点》、《文化体制改革规划(2014—2020年)》、《文化体制改革规划任务分解表(2014—2020年)》、《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15年工作台账》等规划文件。讨论制定了《关于陇东报社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庆阳广播电视台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庆阳市文化市场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庆阳市电影公司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庆阳市国有演艺公司股份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5个具体改革意见,得到了市委的大力支持和同意,并付诸实施。在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他们采取政府控股、市场运作方式,组建成立了庆阳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