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当代甘肃书法批评之张平生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枯川 时间/2016-03-17 12:49:36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张平生闯入笔者的视野,是因为他那不落俗套、可见新意的“二爨”书法,我敏感的觉察到甘肃书坛又多了一位写爨的书家。

书法从来墨语多,

太宗引众上孤坡。

但识千古王颜面,

下自成蹊奏大歌。

这是笔者最近读过张平生书法作品后的一首感言诗。

张平生闯入笔者的视野,是因为他那不落俗套、可见新意的“二爨”书法,我敏感的觉察到甘肃书坛又多了一位写爨的书家。

书法艺术发展到新时期以来,由于它已然彻底地退出实用舞台而成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和一门综合性的专门学科,面对“传统”与“创新”而派生出的诸多课题,很多人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不知所措。多数的守成者遵循“取法乎上”的原则,或遵从唐太宗李世民的意旨法王追王,或迷于欧褚颜柳、米芾王锋一路穷追不舍,或效法于汉魏名碑亦步亦趋,芸芸众手,端出的菜多是全国连锁式的“酱板鸭”。孰不知,几千年辉煌灿烂的书法艺术长河中书家林立,群星璀璨,风格各具特色,岂能只是此等几家?风格路子岂能只是这几条?也有聪明者、激进者。聪明者另辟蹊径,从敦煌写经、秦汉简牍乃至古代“民间书法”中寻觅出路,旧菜新炒,推陈出新,像“广西现象”;激进者打破传统,否定旧制,一味“创新”,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叶,风头盛极一时,其作品或如墨团墨块,或似抽象图形,或像山藤乱麻,或唱“主义”系列,乃至“文字复始”,搞出连“结绳记事”中的绳子疙瘩亦系于宣纸的“现代书法”样式。当然,还有少数一些顿悟者,他们深谙“百花齐放”及“推陈出新”的奥理,在具备较好功底的基础上,从传统入手发掘新的突破口,努力塑造自我,终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凭着自己的睿智和胆识蹚出一条新的路来。张平生就是这样一位顿悟者。

张平生的书法路子较宽,楷书、行书、隶书皆有涉猎。他的书法并不奇异,只是与我们“司空见惯”的书体风格拉开了一些距离而已。事实上,他一开始也走过和多数人一样践之古训、入手名家的习书之路,他对《龙门二十品》《张迁碑》等朝夕研习,对汉隶、魏晋碑刻下过一番苦功夫。如此这般努力,使他后来产生顿悟,一头扎入了书体风格流变过程中晋代《爨宝子碑》书法的追索之中,并努力“雕我之像”。《爨宝子碑》的结构元素中,包含了隶书结体之端庄,楷书结体之秀美,篆书体式之典雅,行草飘举之风神,集隶之方俊,草之洒脱于一身。张平生临习“爨体”,追溯魏人写经和碑版墓志的笔法真相,以楷书为结体,以隶书笔意为之,诫除险、怪、锋、楞,取其稚拙天真,其笔法起讫有方,映带成趣,较为生动地反映出笔墨的本色精神与固有风神。笔者以为,张平生的书法实践具有这样三个特点:一是追摹涵养古朴雄浑气象。大西北旷野朔风,蒙养了他笃诚刚毅的性格气质,故而,汉隶和魏晋碑刻那朴茂生拙、静穆高洁、古朴雄浑的风格,便成为他书海遨游的主攻目标。那凝重古朴、奇态横生的结体,参差豪纵、率意有趣的章法,外柔内刚的线条,劲健如铁的用笔,都与他的性格、气质和志趣相契合。如是,他以惊人的毅力和敏锐的感悟力,晨暮苦练,超越自我,从而形成了朴茂厚重、笔力遒劲的自家风貌。二是追求和塑造肃雅活泼之气。肃者,书体肃然;雅者,取法多维,用笔雅健,好似老手太极,一招一式,收放有度,不脱泥带水;活泼者,线条遒婉,洒脱利落,并将北碑刻石的方笔掺入,既增加了线条的力感,亦夯实了线条的厚度。历经多年的磨砺、融合、勾兑,张平生的笔下已然脱去了俗气、火气、浮气,而代之以肃雅之气、静穆之气、正大之气。三是偿试大胆创新的勇气。创新不仅需要勇气,更要有独到的眼光。创新就是努力掘开千百年来的深厚积淀和已然形成的固有范式。张平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他在广泛涉猎汉魏碑帖的基础上,将突破点放在了隶楷之变重要阶段的东晋名碑——“二爨”上。他在“二爨”楷书中加入了隶书的元素,而在隶书的创作中又注入了楷书的形体和篆书的元素,甚至在行草作品中,也能看出“二爨”的影子。尤其是在“爨体”的临习创作上,这种创新的劲头更足,胆子更大。他在保留和强化“爨体”固有元素特征的前提下,大胆打破传统楷书或隶书借助界格的体式,使用纵有列、横无行的行气方式,适度打破字法结构的均衡方式,并通过墨量的变化,制造字法和章法的矛盾冲突,并尝试打破字形的大小如一,赋予天然盈缩的理趣,将方整的字形搞成不规则形制,自觉追求对字法和章法意境的营造。笔者最欣赏的是,他像陇上大家魏振皆将魏碑行书化一样,把《爨宝子碑》楷隶形体行书化的一些作品。读其线条,有若青藤挂岭,虬枝盘错,伸展自如,生动活泼,大大活化并丰富了线条的内涵,往往给人一种思飞意驰的笔墨想象空间和惊鹅掠水般的艺术感染力。

书法作为一种纯粹化了的艺术形式,讲求的是线条质量和特色,而线条质量全赖用笔的精到和变化。我们平时临习书法,很多人不注意用笔和笔法,不在用笔上找出路,而总是在字的造型上玩弄花样,要么拉长,要么压扁,要么分家,要么拆移,其实是走了旁门左道。因为,书法艺术的本质内涵并不在此,古人所谓的“形”与“神”,形即形式、形态、形体及书法风格;神即神态、神采、意趣和审美境界。俗话说,真书家研究笔法,注入笔墨线条以神采和生命活力;写字者玩弄花哨,扭捏作态,用来唬人。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说:“概结字因时相传,而用笔千古不易。”此话不无道理。为什么历史上的大家各具特色?最根本的一点是在笔法的把握和风格的变化上。纵观历代传世名篇佳构,无不是点画精妙,线条灵动,笔墨传情,赋予笔墨线条以生命气象。

话分为二。冷静读察张平生的书法现状,也还存在一些缺憾和不足,比如有些作品在用笔上还不够自然,写法上难免有做作之嫌,尚未达到炉火纯青之境;再者,书法的厚度和内涵还不够丰赡,秀美略余,雄气有欠,难言出神入化;用笔上若能再自然一些,内涵更丰富一些,就会大不一样。好在他深悉书法三昧,已然向着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不断探索,疾步前行。笔者相信,他一定能很快地获得成功。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