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敦煌莫高窟:千年艺术的沧海桑田(2)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李依依 时间/2016-03-30 14:26:17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于我而言,敦煌,是个不需要理由来说服自己去的地方。好比梦想,就从来不需要理由。

精美的雕刻

敦煌的刻石文化历史悠久,成果辉煌。自乐尊和尚云游到敦煌,看到三危山金光万道,状若千佛,感悟到这里是佛光宝地,并于前秦建元二年在鸣沙山崖壁上开凿了第一个佛窟之后,敦煌的刻石文化从此绵延不绝、常盛不衰。大到莫高窟的开凿,小到每块石碑的雕琢,无不体现出敦煌刻石文化的灿烂辉煌和艺术魅力。

沙漠壮观的日落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这里全年日照充足、干燥少雨、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石窟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飞天塑像4000余身。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文/李颖,图/颉子漠)

莫高窟最初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元代(公元1368年)基本结束,其间经过连续近千年的不断开凿,使莫高窟成为集各时期建筑、石刻、壁画、彩塑艺术为一体的世界上规模最庞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艺术宝库。这些艺术珍品不仅反映了中国中古时期宗教和社会生活情况,同时也表现出历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非凡成就。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石刻、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是人类少有的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卧睡的大佛

1900年王道士在莫高窟偶然发现了藏经洞,洞里藏有从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的历代文物五、六万件,这是二十世纪初中国考古学上的一次重大发现,震惊了世界,此后又由此发展出著名的敦煌学,敦煌学经过近百年的研究,不仅在学术、艺术、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敦煌艺术之美,文化内蕴之丰富,以及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高大的佛

敦煌城内最引人注目的石雕当属位于市中心的反弹琵琶城标,这尊飞天雕塑,体态丰腴,琵琶置于背后,飘飘欲仙,每天迎来送往,见证着敦煌城的时代变迁。仰望飞天那优美的舞姿,你会为生活在飞天的故乡而欣慰自豪。

沙漠让人想亲近,却又有些害怕

当你漫步在笔直宽敞的敦月公路上,绵延不绝的鸣沙山近在眼前,为使这条景色优美的风景路更具敦煌文化气息,敦煌市园林局搜集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著名学者及书画名家在敦煌的题词44幅,雕刻在44块奇石上,并将这些奇石星罗棋布地安放在了敦月路上,使中外游客在这条路上领略敦煌美景的同时,还可以慢慢欣赏名家的诗词书法刻石艺术。

< 1 234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专栏作者

李依依认证

李依依

个人专栏
李依依的文化早餐!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