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酒泉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场所毡帐:穹庐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赵凌艺 时间/2016-05-20 10:39:33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酒泉魏晋墓室壁画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图像资料,如1993年发掘的酒泉市果园乡西沟村魏晋墓93JXM7前室南壁一块画像砖绘有两个穹庐,当中各置一鼎

穹庐为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汉书匈奴传下》曰:“匈奴父子同穹庐卧。”颜师古注:“穹庐,旃帐也。其形穹隆,故曰穹庐。”《周书异域传下吐谷浑》:“虽有城郭,而不居之,恒处穹庐,随水草畜牧。”

自河西走廊归汉以来,汉族已成为当地居民构成的主要成分,但是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得这里成为半农半牧的经济区域。汉唐之间,匈奴、羌、氐、鲜卑、突厥等游牧民族先后驻牧于此。他们逐水草迁徙,无城郭、耕田之业,以方便拆装运输的穹庐为居所。《盐铁论》卷38《备胡篇》云:“无坛宇之居,……以广野为闾里,以穹庐为家室。”《一切经音义》卷82载:“案穹庐戎蕃之人以毡为庐帐,其顶高圆,形如天,象穹窿高大,故号穹庐。王及首领所居之者可容百人,诸余庶品即全家共处一庐,行即马橐驮负去,毡帐也。”

酒泉魏晋墓室壁画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图像资料,如1993年发掘的酒泉市果园乡西沟村魏晋墓93JXM7前室南壁一块画像砖绘有两个穹庐,当中各置一鼎;“休憩彩绘砖画”则描绘了在葱茏的林中,一女坐于穹庐内休息的情景;“羌女归家图”中,一女子长发披肩,身着圆领浅地裘氅,缓缓向一顶穹庐走去。这几幅画面表现的穹庐形制一致,都是穹隆顶,正面开圆栱形门。因为是侧立面,所以还不能断定平面形状是方形还是圆形。

当然,这些图像绘制简略,只大体表现了穹庐的造型特征,并没有进一步刻画其结构及构造细部。文献中有不少关于穹庐构造的描写,《盐铁论》卷52《论功篇》载:“匈奴……织柳为室,旃席为盖”,西汉时期远嫁乌孙的细君公主作歌云:“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技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宵毡帐二十韵》中对于宵毡帐的形制和构造做了较为细致的描述。其诗始曰:“合聚千羊毳,施张百子夸,骨盘边柳健,色染塞蓝鲜”。又曰:“有顶中央耸,无隅四向圆”。敦煌莫高窟唐五代弥勒下生经变的嫁娶图中的穹庐形象,为我们提供了详细的图像资料。莫高窟盛唐第445、第148、晚唐第156等洞窟壁画所见穹庐,都是圆形平面,半球形顶,正面开一方门,通过门可以看到穹庐内部交叉的骨架。第156窟的穹庐顶上还画出圆形天窗,通过天窗也可看见内部骨架。编织穹庐壁用的材料应该有较好的弯曲性,酒泉生长的红柳,粗细均匀,也有一定的弯度,可以用来建造穹庐。《汉书匈奴传》载:“匈奴有斗(地)入汉地,直张掖郡,生奇材木,箭竿就羽……匈奴西边诸侯作穹庐及车,皆仰此山林木”。穹庐所覆毛毡则以牛、羊、骆驼、虎等动物的皮毛制成,具有良好的保暖与防水性能。正是由于取材方便,装卸运输快捷,穹庐不仅广泛运用于河西走廊各游牧民族,在某些场合还为汉族人民所借用,如前举敦煌壁画所见唐人举办婚礼时起穹庐于院中,以便款待亲朋;又如酒泉魏晋壁画墓所见汉族人在桑林中起穹庐,作为护桑育蚕的临时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唐时期河西走廊各民族在居俗上发生的交流与融合。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