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电影故事片《兰州1949》出品人丁如玮:纪录片的灵魂是细节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枯川 时间/2016-06-24 10:49:59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丁如玮,1962年5月出生。中国甘肃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兰州广播电视传播中心主任。“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获得者。

数字电影故事片《兰州1949》开机现场

《兰州1949》海报

《兰州空战》拍摄现场

电影选景

《兰州1949》剧照

拍摄现场

获得第十一届中国山花奖影像作品奖

参加“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兰州行)”活动

《兰州空战》海报

《上去高山望平川》海报

人物简介

1962年5月出生。中国甘肃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兰州广播电视传播中心主任。“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获得者。

主要电影、电视作品有:

编剧、出品电影《兰州1949》:央视电影频道2009年12月播出,获得第七届敦煌文艺奖(2013年5月)

编导、出品纪录片《黄河古镇——青城》:获得2012年“人文中国”全国优秀纪录片二等奖

编导、出品纪录片《家乡是一碗面》(央视版《兰州牛肉面》):获得第二届“人文中国”全国纪录片二等奖;第十二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入围奖;第三届甘肃省电视金鹰奖纪录片一等奖

主创(策划、编导),完成了纪录片《窑洞人家过大年》,获得第十一届中国山花奖影像作品奖。

主创(策划、撰稿、总导演、出品人),完成了纪录片《兰州空战》,取得国家广电总局重大理论文献影视片播映许可证,获得“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纪录主题活动长片三等奖(2015年),塞瓦斯托波尔第十二届国际影视节纪录片特别奖(2016年5月)。

“一部电影要想吸引人,只要编剧把情节设置的扣人心弦就可以。而纪录片是一切以纪实为主,不可以有任何虚构之处。因此,纪录片对细节的表现和要求就非常重要,细节可以说是纪录片的灵魂。此外,纪录片导演的工作素养及能力,对作品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真实记录的基础上,导演个人气质的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纪录片会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如在对拍摄内容的取舍、蒙太奇语言的运用以及美学风格的体现等多方面,都会由于导演的手法不同而表现出强烈的个人色彩,这正是纪录片的迷人之处。”丁如玮如是说。

认识丁如玮的人,都知道他有着阳光一般热情的个性,对于所从事的工作,他都充满了激情,也充满了挑战。谈起电影,丁如玮总是滔滔不绝,尤其是他最喜爱的纪录片。

“其实现在很多人都不明白纪录片和专题片到底有什么区别。不少人甚至认为两者只是叫法不同,而事实并不是这样。”丁如玮告诉记者,首先,专题片是运用现在时或过去时的纪实,对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予集中的、深入的报道,内容较为专一,形式多样,允许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社会生活,允许创作者直接阐明观点的纪实性电视节目,它是介乎新闻和电影艺术之间的一种电视文化形态,既要有新闻的真实性,又要具备艺术的审美性。而纪录片则运用现在进行时的新闻镜头,真实的记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形态和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摆拍的新闻性电视节目形态。

无论是专题片还是纪录片,都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作为自己的拍摄对象和表现内容。因此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时代感,是及时、迅速反应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二者都以真实性作为创作的生命,都强调反映生活的真实,排斥虚构和扮演。作为纪实性的作品,如果失去了真实性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二者都需要运用纪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者在提炼生活素材的过程中,需尽量保留其自然形态,不能做过多的变形处理。专题片与纪录片,都是遵循纪实性的创作原则进行创作的。

其次,两者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纪录片是社会生活客观的再现,主要是再现生活的具体情境,较多地采用长镜头或同期声展现生活的真实,不允许创作者主观意识的直接表露,主体意识要尽量隐蔽,让事实本身说话。所以纪录片是一种“以事信人”的电视节目形态。专题片反映社会生活的时候,具有较强主体意识的渗透,它直接表现创造者对生活的看法和主张,允许采用“表现”的手段,艺术地表现社会生活。故而,专题片多是一种“以情感人”或“以理服人”的节目形态。

再次,两者的结构形态也不同。纪录片的结构,一般是以时间变化为依据的纵向结构;专题片,一般是以空间变化为依据的横向结构。前者,要记录生活的流程,故而多以时间为序;后者,因为以思想阐释为主,故而是依据思想的需求而选材,材料与材料之间,都是断续的、不连贯的材料组合,故而采用的是以空间变化为依据的横向结构。

最后,两者思维方式不同。纪录片和专题片创作的以上不同点,集中体现在创作的思维不同,因为一切创作方式的变化,基础都在于不同的思维方式。简而言之,纪录片的基本思维方式是——展现生活。纪录片的思想是渗透在对生活的展现之中。专题片的基本思维方式是——揭示思想。专题片的生活是被思想统帅着。一切生活画面都是为说明某种思想服务的。

“电影界的人都知道,拍摄纪录片要比拍摄其他类型的影片难很多。那么到底难在哪里?我觉得是细节的刻画和挖掘。因为一部电影要想吸引人,只要编剧把情节设置的扣人心弦就可以。而纪录片是一切以纪实为主,不可以有任何虚构之处。因此,纪录片对细节的表现和要求就非常重要。”丁如玮说,在制作一部纪录片之前,整个制作团队必须要明确这部纪录片所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只要先确定了所要表达的中心,所有人才可以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要表现这个主题需要哪些内容,拍摄时要突出哪些重点,导演和摄影师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去发现细节,才能去“挑”真正需要的细节,才能更明确地去寻找和主题相关的材料。纪录片最重要的是细节,细节是纪录片的灵魂,一部纪录片给人最深印象的,往往就是那些细节,一个好的、生动的细节,效果远远超过一大堆平淡的镜头。

“那么我们如何去寻找细节呢,只有细心地去发现,我们才能把握住细节。细节的拍摄需要等,更需要发现,一个摄像师必须要有发现细节的能力。要发现细节,就要求摄像师要时刻观察,也要勤动脑筋,因为很多细节就在摄像师的身边。这些细节主要有两种,一种存在于拍摄对象的生活环境中,它往往是一个很细小的东西,但却能生动地表达主题,经过特写拍摄后,它往往会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另一种则存在于拍摄对象的日常生活中,它一般经常会出现,但如果你不留意就不会表现出来。”丁如玮告诉记者。

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之一田壮壮曾经说过“现在在国内影坛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纪录片基本没有市场,进了院线不会有人买票去看。”针对此种现象,丁如玮觉得,虽然中国电影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但是这种现象依然没有好转。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是要学习影视发达国家,纪录片走商业化道路。“其实这种方法在国际上早已形成气候。欧洲的一些商业电视台通常设有专门的纪录片频道,或者有专门的纪录片播出时间,而且大多是黄金时间段。纪录片不像新闻节目制作,纪录片收回成本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纪录片作为一种高品位的视听文化产品,在国际化的市场环境中将会蕴含着无限的商机。纪录片是非虚构的电视作品,是创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个体生命、真事、真景象、真氛围而创作,能表达作者潜在的主观思想的作品。纪录片是作者观察、思考、选择后的产品,有艺术感染力。而且在拍摄和布局安排上,各部分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使观众能够按一定的思路来思考、认识和想象。”他说,纪录片各种拍摄手法的运用最终应归结到一条美学规律上,那就是内容决定形式。只有导演对自己所要表现的题材有所理解、有所感悟,导演手法才会应运而生。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多姿多彩的生活向纪录片导演展示着无穷无尽的魅力,也为纪录片提供了无限的素材。编导们能否拍摄好纪录片,关键就看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文化的功底。在进行有创意的安排时,导演可以用动画来改变画面运动的速度,重构画面。运用特技甚至能对画面和镜头重新解构,以便表达作品主题。但所使用的素材必须是现实事件,而非虚构,一般也不容许搬演。纪录片导演的工作素养及能力,对作品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真实记录的基础上,导演个人气质的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纪录片会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如在对拍摄内容的取舍、蒙太奇语言的运用以及美学风格的体现等多方面,都会由于导演的手法不同而表现出强烈的个人色彩,这正是纪录片的迷人之处。

任何艺术形式都是通过不同的表达手段来向人类传递情感。音乐是通过一定组织方式的音在时间上流动来达到传达创作者或表演者情感的时间性艺术。而电影则是以一定故事为基础,以画面为基本单元,并加以声音等元素组合而成的集时间空间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从表现手段,时空特性,接收方式及艺术教育方面都存在着联系与区别。

在说完了纪录片之后。丁如玮又与记者谈起了电影中音乐的重要性。“我认为一部好的电影一定要做到视听如幻。”他说。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类别,音乐和电影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但是两者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通俗地讲,音乐艺术就是用有组织的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情达意的,而电影则是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将画面与音响相结合,在特定的时空中,通过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再现与反映生活的一门综合性艺术。把两种艺术门类的特性加以比较,发掘其中的联系与区别,可以更好的推动音乐艺术和电影艺术的发展。

电影是通过声音和画面两种形式的结合来表达情感的,所以观赏电影既需要视觉器官,也需要听觉器官。与其他艺术相比,电影的视觉性比其他可见艺术具有独特性,它更为直接、具体、可感,也最易为人们所接受,其艺术表现力是别的艺术所不能及的,它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电影带给欣赏者的是动态的视觉感受,这也是电影成为最大众化,受众群体最多的艺术形式的主要原因。电影视听艺术的主要表现就是画面与声音的结合。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