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凉州姑臧城 鸠摩罗什的传奇弘法生涯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李林山 时间/2016-07-12 09:08:05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鸠摩罗什,祖籍天竺,生于龟兹,圆寂长安,葬舌凉州。关于其生卒年代,目前记载有三种:据其弟子僧肇所著《鸠摩罗什法师诔(并序)》载:“癸丑之年,年七十,四月十三日

鸠摩罗什翻译的佛经(部分)

鸠摩罗什寺内的舌舍利塔

重修罗什寺碑记

十六国时期著名高僧、中国四大佛教翻译家之首的鸠摩罗什曾在凉州生活过16年。晋太元十年(385年),鸠摩罗什离开西域,随征伐龟兹国获胜东返的前秦国“都督西讨诸军事”吕光来到凉州姑臧城(今武威市凉州区),他在这里较为系统地学习汉语,悉心搜集各种梵本佛经,研读佛学经义。通过弘法活动,使佛法融入了当时的宫廷和民间的生活当中,为后来著名的“凉土译经”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也为他入秦后大规模从事佛经翻译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后秦弘始三年(401年),他离开凉州,前往长安,疑在弘始十五年(413年)去世,前后11年多时间,鸠摩罗什共译佛经35部、294卷。梁启超称赞他是“译界第一流宗匠”;著名学者陈寅恪推崇鸠摩罗什,认为他的译经艺术“实优于玄奘”,有三个特色:“一为删去原文繁重,二为不拘原文体制,三为变易原文”。他翻译的佛经,对中国佛教的宗教哲学和教义的形成有极大影响。后来中国佛教学派和宗派所依据的重要经典,基本上都是他在这一时期翻译成汉文的。

迎请高僧 前秦、后秦发起两次战争

鸠摩罗什,祖籍天竺,生于龟兹,圆寂长安,葬舌凉州。关于其生卒年代,目前记载有三种:据其弟子僧肇所著《鸠摩罗什法师诔(并序)》载:“癸丑之年,年七十,四月十三日,薨于大寺”,可断其生于东晋康帝建元元年(343年);又据梁慧皎《高僧传》卷2:“以伪秦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卒于长安。是岁,晋义熙五年也。”第三种是西藏藏文资料,认为其世寿不过50岁。

鸠摩罗什刻苦好学,青年时期就以大、小乘佛学及“五明”享誉西域,“西域诸国,咸伏什神俊。每年讲说,诸王皆长跪座侧,令什践而登焉,其见重如此。”“什既道流西域,名被东川。”释道安所作《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记载:“会建安十八年,正车师前部王名弥第来朝,其国师字鸠摩罗跋提献胡《大品》一部,四百二牒,言二十千首卢。首卢三十二字,胡人数经法也。即审数之,凡十七千二百六十首卢,残二十七字,都并五十五万二千四百七十五字。”这是鸠摩罗什为中原王朝所知名的最早记载。《晋书》载:前秦建元十三年(377年)正月,太史奏云:“有星见于外国分野,当有大德智人,入辅中国”,苻坚对群臣说:“朕闻西域有鸠摩罗什,襄阳有沙门释道安,将非此耶?”将此二人视为可“辅国”的“大德智人”,当即派出使臣前往西域致书迎请,但遭到龟兹国主的拒绝。建元十五年(379年),中土僧人悦纯、昙充等游学龟兹归来,向前秦主苻坚称述龟兹佛教兴盛,法师鸠摩罗什才智过人,精通大乘佛法,鸠摩罗什遂更为前秦朝野所崇敬。被苻坚称为“朕以十万之师取襄阳,唯得一人半”中的“一人”即高僧道安,对鸠摩罗什尤为推崇,他一心想与鸠摩罗什一起“共讲析微言”,多次“劝坚取之”,即不惜一切代价获取此人。苻坚为此谕示大臣说:“贤哲者,国之大宝。”“朕闻西国有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闲阴阳,为后学之宗。朕甚思之”。

龟兹国拒绝前秦迎请要求,是苻坚决定发兵征讨的原因之一。苻坚派氐人吕光任都督西讨诸军事,率兵七万西进,并任鄯善王休密驮为都督西域诸军事、宁西将军,车师前部王弥填为平西将军、西域都护,率其国兵为吕光向导。苻坚在吕光临行时对他说,“如果攻克了龟兹,立即快马把罗什大师送来”。前秦建元二十年(384年),吕光战败龟兹及诸国救兵,在龟兹城中寻访到了鸠摩罗什。但苻坚在不久的淝水之战中失败,不久被部属姚苌杀害,至死也未见上鸠摩罗什。前秦灭亡后,吕光兵停凉州,割据自保,建立了后凉国,鸠摩罗什也开始了寓居凉州弘法的传奇生涯。

姚秦取代苻秦以后,姚秦国主姚苌对寓居在凉州的鸠摩罗什的生活非常关心,曾向后凉致国书,邀请鸠摩罗什前往长安弘法,但后凉吕氏王室唯恐鸠摩罗什的入世智慧和军国计谋之术被敌国利用,限制鸠摩罗什东去的自由,在今武威市凉州区鸠摩罗什寺院的寺址处修建精舍供其居住,给以优厚的生活待遇,吕氏每遇自然异观和对外军事,便前往寻求解答。姚秦建初九年(394年),姚苌卒,其子姚兴即位,姚兴于当年即“复遣敦请”,再致国书给后凉,要求放行鸠摩罗什前来长安,但被后凉拒绝,姚兴遂萌发兵夺取之心。

后秦弘始三年(401年),姚兴趁后凉王室手足相残、国内大饥和疆土分裂之机,派陇西公姚硕德率大军西征后凉。夏季,姚秦军围攻姑臧。九月,后凉国主吕隆答应举国降秦,并保证鸠摩罗什的安全。初冬,姚硕德护送鸠摩罗什踏上东行路,于十二月二十日抵达长安。

揭穿旁门左道 廓清佛法东渐迷雾

历史上的佛法东渐之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东汉到西晋之间,佛教在河西走廊的据点仅有敦煌与姑臧两个相对能够集中弘法的道场。西晋的竺法护聚众翻译佛经,前凉国主张天锡则在中国历史上率先组织国家形式的译场,姑臧是都城,敦煌乃佐郡,凉土是中国佛教东渐第一站是毋庸置疑的。但就在佛教传播占优势的凉土,除儒教、道教外,还有各种来自西域的“左道”不断渗透民间,争取民间的信仰基础。前凉第二主张寔就因宠信天梯第五山“妖道”刘弘,导致被刘弘信徒谋刺身亡。后凉的占星术士郭黁与鸠摩罗什同为吕光的重要军事顾问,但郭黁妖言惑众,广有信徒,他利用天象变异现象聚众叛乱,吕光花费数年时间才肃清郭黁之乱。在天梯山,陕西儒生段业著述宣扬儒学;梁中庸等上层官僚则以经籍学术标榜一时。鸠摩罗什来到凉州之前,佛教的传播因前凉王国遭到前秦吞并出现式微局面。

佛教要在后凉立足并发展,必须借助佛教“五明”之学,去揭穿“左道”的幻术,抚慰因自然灾异、战乱带给民间的精神恐怖。鸠摩罗什精通大、小乘,还在佛典之外留心研读佛教以外诸书,他来到凉州时已经“阴阳星算,莫不毕尽,妙达吉凶,言若符契。”《后凉录》载,吕光的中书监张资,“文翰温雅”,吕光“甚器之”。张资患了重病,医士治疗不了,吕光向全国征召高人异士给张资治病。结果来了不少“左道”,其中“有外国道人罗叉”自称能治好张资的病,骗得吕光的巨额赏银。“罗叉”用五色绳作咒,焚烧后以水为药,称喝后即愈。鸠摩罗什非常生气,认为他是“诳诈”,属于低级的“咒术明”,当场进行揭穿。

后凉咸宁二年(401年),“龙出东厢井中,到殿前蟠卧,比旦失之。”又有“黑龙,升于当阳九宫门”,“左道”认为是吉瑞之兆,吕纂大喜,改大殿为“龙翔殿”,改九宫门为“龙兴门”。鸠摩罗什告诫吕纂实为“灾眚”,希望他“宜克棋修德,以答天戒”,不要为自然界的异常现象所迷惑,宜修身明德,敬畏民心。不久,吕纂被杀,“左道”哗众取宠的伎俩再次被事实无情地揭穿。正因为有鸠摩罗什在凉州的“五明”实践和“冥运虽隐,可以事试”的弘法主张,他离开凉州前,佛教已深入人心,信众上至沮渠、秃发王室,下至村坞,奠定了几年后北凉的大规模译经和向中原、江左输送佛教典籍的社会基础。

学习汉语,搜集梵经,为长安译经打下基础

鸠摩罗什离开龟兹去凉州时,携带了一批梵语佛经和佛教器物,最著名的要数举世闻名的旃檀瑞像。此像是中世纪最早进入中原的佛陀等身造像,元代名人程钜夫奉旨所作的《敕建旃檀瑞像殿记》中说:“旃檀瑞像者,佛之真像也。”是优阗王因思念释迦牟尼令巧匠用牛头旃檀木雕刻的,刻像时释迦牟尼还生活在世上传播佛教。他记载说:旃檀瑞像在“西土1285年,龟兹68年,凉州14年,长安17年,江南173年,淮南367年。”北宋太平兴国八年,日本著名高僧奝然到扬州时也反复考证说:“瑞像佛约在龟兹六十余年,在西凉吕光城十四年。”明万历丁酉秋八月鹫峰禅寺《旃檀瑞像来仪记》碑和康熙五年四月二十九日弘仁寺所立《旃檀佛西来历代传祀记》碑均有详细记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旃檀佛俱毁于兵火。同这无比宝贵的瑞像一起带到凉州的佛经,应当还有龟兹王新伽蓝常诵读的《放光般若经》,系于寺侧故宫中找到的宝贵佛经。

经考证,鸠摩罗什在凉州抄撰了《众家禅要》,后来译成《坐禅三昧经》3卷。此经在凉州流传多种抄本,鸠摩罗什悉心甄别,加以订正。他还在凉州搜集到《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异译本《放光般若经》《光赞般若经》,带到长安后重新进行翻译。

在凉州多方搜集到的还有《妙法莲华经》《弥勒成佛经》《富楼那问经》等。可以说,鸠摩罗什共译出的佛经35部、294卷参考本,大多数是在凉州搜集到的,有些是在凉州通过西域胡商邮驿而来。此外,《十住经》是先由佛陀耶舍带至凉州,后又传至长安才译出的。

鸠摩罗什在凉州经过十多年的生活不但精通了汉语语法,还对中原风俗都有深刻的了解。《僧佑录》载,鸠摩罗什在凉州生活多年后,已经“善方言”。吕光后期,鸠摩罗什对竺法护等人留存在凉州的译本从翻译学角度进行考辩,认为其“多有乖谬,不与胡本相应”、“多滞文格义”、“理滞于文”。他认为翻译佛经要“胡音失者,正之以天竺;秦名谬者,定之以字义;不可变者,即而书之”。他译经时注意文、质结合,所译佛经在内容的表达和词语的应用等方面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新水平。

由于他“善方言”,早在凉州时期就发现汉晋语体特色译出的一批佛经不合佛意,凉州所存《光赞般若经》译本,胡本只有序品、阿鞞跋致品、魔品有名目,其他仅标以“事数”,鸠摩罗什以为“名非佛制”。后来,他在翻译时,凡认为旧本中的“事数”不妥当者,皆加以改译。

他在凉州生活期间,还深受中国儒家学说的影响,对辞藻、韵律也有较好的见解。他向信众讲大乘佛教戒律,做五言诗:“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强调“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具有鲜明的中国化色彩。

他在凉州还像儒人那样授徒讲经。著名僧人僧肇闻听鸠摩罗什来到凉州后,立即从陕西徒步西行,拜鸠摩罗什为师学习佛法,是中原僧侣中最早接受鸠摩罗什“三论”经义者。僧肇所著《肇论》后来成为三论宗的重要典籍,将鸠摩罗什所传龙树学缘起性空的般若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

鸠摩罗什临死前曾发下誓言:如所翻译的佛经准确无误,死后焚身舌头不会焦烂。果然,僧众在火化他遗体时,舌头不毁。后秦弘始十五年(413年),从长安西返的高僧佛陀耶舍到达凉州,向北凉王室宣扬鸠摩罗什不烂舌的传奇,北凉向后秦致国书讨取未逞。永和元年(416年),后秦国内纷乱,译场星散,北凉王沮渠蒙逊再次致书讨要,后秦末主为防后背遭袭,答应不烂舌西迁凉州,凉秦和好。沮渠蒙逊从长安迎请到鸠摩罗什的不烂舌后,在鸠摩罗什精舍旧址上造宝塔供奉,同时修建鸠摩罗什寺。鸠摩罗什寺距今已有整整1600年,期间屡毁屡建。唐初,大将军敬德重修,留有碑记,上刻"罗什地基,四至临街,敬德记。"明朝永乐元年(1402年),鄱阳军夫石洪再次修建。至清朝嘉庆九年(1804年),又经过修建。此次修建的鸠摩罗什寺“前后三院,焕然一新”,锩刻的《重修罗什寺碑记》石碑现保存在武威文庙。1927年,鸠摩罗什寺毁于大地震,唯存塔半截。六年后,该塔得以补修完整。近年来,鸠摩罗什寺塔又做了新的修补,寺院建筑物不断增建,成为河西走廊中外佛教文化交流最重要的一个平台。

(本栏图片由刘忠提供)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