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第十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走进天下李氏发祥地甘肃陇西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枯川 时间/2016-07-21 09:45:59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境内有“陇西堂”、“李家龙宫”等多处李氏文化遗址遗迹。据统计,全县不可移动文物共189处。

20日,由甘肃省委网信办、西北师范大学指导,中国甘肃网、上海交通大学、《丝绸之路》杂志社、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甘肃分会承办,以“寻访华夏文明脉络助力敦煌文博盛会”为主题的第十次玉帛之路(渭河道)文化考察活动专家团一行,来到天下李氏的发祥地——陇西,寻访史前文明。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境内有“陇西堂”、“李家龙宫”等多处李氏文化遗址遗迹。据统计,全县不可移动文物共189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可移动文物收藏总量2709套,其中,陇西县博物馆藏品总量达1724套6297件,其中三级以上544套1004件,一般文物691套4358件。

梁家坪遗址周边绽放的向日葵

20日一早,考察团专家学者来到陇西县首阳镇的梁家坪遗址,这里地处一片田地之中,周边绽放的向日葵给这片遗存增添了几丝秀美,考察团成员踏入其中几步,就有了意外发现。

专家发现的陶片

专家们发现了泥质红陶片,有简单的纹饰,是典型的齐家文化遗址,距今大约四千多年,这让专家们很兴奋。随后,专家团又赶往陇西县巩昌镇的西河滩遗址,专家们发现了泥质灰陶罐的遗存,真可谓是惊喜连连。而最让专家们感到震惊的是在文峰镇的暖泉山遗址,专家发现多处遗存,这里汇聚了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据陇西县博物馆人员介绍,暖阳山遗址是陇西县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聚落遗址之一,发现于1985年,196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据专家现场考证,暖阳山遗址距今至少有6500年的历史,仅次于秦安县大地湾遗址,可以进一步深挖其文化价值。

暖泉山遗址合影留念

20日早上的三处考察点让专家们觉得收获满满,考察行程渐入佳境。中午稍事休息后,大家来到陇西博物馆,期待着在博物馆里找到那些保护相对完整的史前文物,来进一步考证。

陇西县文物分布图

新石器时代的陶瓶

陇西县博物馆馆藏的文物,时代上起原始社会,下迄明清,藏品类别包括古书画、石器、陶器、瓷器铜器、玉器等十几大类。时间跨度最长的是陶器,包涵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青铜时代寺洼文化、西周文化和铁器时代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典型器物。在这些文物之中,新石器时代马家窑类型的尖底彩陶瓶和双耳彩陶罐,尤为光彩夺目,造型独特优美;战国铜剑,至今双刃锋利,寒光逼人;汉代陶房制作细腻,门扉半掩,造型精巧。这些藏品中,大多数为出土文物,比较全面地展示和反映了陇西地区6000多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座谈会交流

在考察完陇西县博物馆后,专家学者们与陇西县文化系统工作人员进行座谈,积极交流,畅所欲言。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天恩说,陇西文物遗址丰富,文化脉络清晰,文博人员应当深入研究,细化文物报告,充分发挥博物馆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叶舒宪说,齐家文化在甘肃省还没有研究,只有少许文章,甘肃是齐家先民的后代,应该把这一空缺补上,陇西有这样丰富的齐家文化资源,应该不遗余力的投入其中。

陇西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社科联主席宋玉祥说,第十次玉帛之路(渭河道)文化考察活动,让他觉得受益匪浅,此次考察活动帮助当地梳理了陇西文化的脉络,作为本土人,对陇西的了解还不够,欢迎专家、学者常到陇西考察、调研、传经送宝,指点迷经,帮助陇西进一步保护好、挖掘好“玉帛之路”的深厚文化内涵。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