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山大力实施“旅游富县”战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着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积极开拓旅游市场,着力打造“祈福圣地·大福武山”品牌,形成了“红、黄、蓝、绿、墨”五彩四季游的旅游格局,旅游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已成为县上培育的支柱产业之一。
从基础建设做起
武山历史文化厚重,自然风光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有4A级景区水帘洞·拉梢寺,3A级景区木梯寺、卧牛山和武山蔬菜科技示范园。
炎炎夏日的周末,记者一行乘坐电瓶车前往水帘洞景区,外边骄阳似火,走进这里却凉爽宜人。感受最深的是这里的基础设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通往景区的土路已经被硬化,每个景点的台阶也铺上了大理石,简陋的旱厕也变成了星级卫生间。走在景区,给人感觉非常干净舒适。
近年来,武山县出台了《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先后投资5亿多元,对水帘洞、木梯寺、卧牛山、温泉等景区的道路、供水、通讯、游客接待中心等进行建设维护之外,还注重景区的绿化、美化、亮化和游客接待服务的培训,提升了景区档次和服务水平。交通便捷、功能齐全、服务完善,已成为游客对武山旅游的普遍评价。
同时,着力打造精品景区、开发精品旅游线路、研发精品旅游商品。目前,形成了以水帘洞、木梯寺、禅殿寺石窟为主的石窟文化游,以温泉度假村、大草原为主的度假养生游,以卧牛山、老君山、慈云寺景区为主的绿色生态游,以洛门蔬菜科技园、龙台冷水鱼养殖、咀头高山大樱桃基地为主的乡村农业观光游四条精品旅游线路业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祈福衷扇、鸳鸯玉饰品为代表的精品旅游商品,已成为游客在武山旅游购物的首选。
打响“祈福圣地”旅游品牌
日前,中国·武山水帘洞·拉梢寺世界第一摩崖大佛祈福文化旅游节开幕。当天,武山水帘洞景区广场上,宾客云集、人头攒动,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观赏了一场富有地域特色、原汁原味的民俗表演。在此次祈福文化旅游节举办期间,武山县举办了11项活动为节会增色添彩。分别为“记住乡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节目展演、祈福活动等。
漫步在武山水帘洞景区,一个个景点被装点得缤纷斑斓,一座座楼台亭廊被打扮得多姿多彩,吸引着游客纷纷拍照留念。水帘洞·拉梢寺千百年来以其浑然天成的自然风光、独具魅力的石窟艺术和聚祥纳瑞的摩崖大佛,承载着广大群众祈愿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的美好期盼。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约3.8万人进入景区祈福纳祥、观光旅游。
近年来,该县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以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全省旅游示范县为目标,按照“红、黄、蓝、绿、墨”多彩旅游发展思路,加快景区建设,推进融合发展,创新旅游业态,大力发展智慧旅游,着力打造“祈福圣地·大福武山”品牌,旅游产业实现了质量和效益双提升,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同时,武山县被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
武山县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积极落实全省旅游景区“235”发展战略要求,以打造省级旅游示范县和陇上最佳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着力培育旅游精品,连续举办祈福文化旅游节,不仅成功打响了“祈福圣地·大福武山”这一旅游品牌,也极大地提高了武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和带动了武山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2015年,全县接待游客13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32%。“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436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418万人次,国外游客1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3亿元,年均增幅分别为29.4%和31.2%。
全域旅游全面发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人新的生活方式,人们已不满足于单独的“景点游”,而发展全域旅游则是进一步提升旅游发展能力,满足人们旅游新需求,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新的目标。
今年年初,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武山县是天水市唯一入选的县区。未来五年,武山将全方位、高起点描绘独具特色的旅游新版图,拉开从“景点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的建设大幕。
未来几年,该县将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总体要求,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县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产业的主导产业、促使人民增收的富民产业和科学发展的优势产业。力争到2020年,年接待游客突破37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6亿元以上,旅游总收入占GDP 的10%,旅游从业人数突破15万人次,全县4A级景区达到3个、3A级景区达到5个,新建旅游购物中心5处以上,形成完善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服务体系,使旅游业成为武山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