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国的皇族出自党项羌拓跋部,其先祖原是唐、宋王朝的夏州节度使。从公元982年起,历经继迁,德明两代,党项贵州即为摆脱宋朝统治,建立独立王国而不懈努力。特别是1032年昊继位之后,更加快步伐,从各个方面进行改革,标新立异,以区别于宋朝的礼制,包括:把唐、宋所赐的李、赵之姓改为“嵬名”:下秃发令;别服式;改革礼乐制度改革官制、兵制和行政建置;创制自己的文字;改元称帝等,使西夏的各项典章制度即具特色,又具备帝制规模。
关于西夏文字的创制,史称;“元昊……始尝以已意造蕃书,令漠宁令野利仁荣演绎之成十二卷。字形方整,体类八分,而画颇重复,教国人用以纪事。”“元昊即制蕃书,遵为国字,凡国中艺文诰牒,尽易蕃书。于是设蕃字、汉字二院。汉习正、草;蕃兼篆、隶。其秩与唐、宋翰林等。汉字掌中国(指宋朝)往来表奏,中书汉字,旁以蕃书并列;蕃字掌西蕃、回鹘、张掖、交河一切文字,并用新制国字,仍以各国蕃字副之。以国字在诸字之右,故蕃字院特重。”据研究,西夏文字是依照汉字创制的,它也是方体字;也由点、横、竖、撇、捺、拐、提等基本笔画组成;也可归纳出一些部首偏旁;也有楷、行、草、篆等书体,篆书也有小篆和九叠篆两类;也是表意文字,以会意、形声构字法为主,汉字构成“六书法”的其他方法也多少有所运用;文字构成上也分单纯字与合体字两大类等等。当然,也有它本身的许多特点。西夏文字在西夏建国前夕创制成功之后,即大力推行。有一首西夏文颂诗这样描述:“招募弟子三千七,一一教诲成人粟。”然后把他们分配到西夏全境去实践应用,去进一步普及推诿。成效非常显着,现存发现的西夏的官私文书、佛经、史籍、法典、文艺作品、医药书藉、历日、占卜词等,多用西夏文书字。下面介绍几件在甘肃发现的,迄今在国内仍是独一无二的文书资料。
西夏文医方
1972年在武威县张义乡小西沟岘大山中发现一个西夏时期的佛教徒修行洞,出土一批西夏文物,其中就有西夏文医方。医方写在本地产的上等白麻纸上,因时间久远而略发黄。现存8行文字(头、尾残缺),经翻译知有三种医方。其一,治伤寒的汤药“厚罗辛麻汤”,即用厚朴、罗勒、细辛、麻黄等中草药加水煎汤服用。其二,治疗伤寒等多种病的丸药,它是用牛膝、莨菪子等中草药研成粉末,放入面糊中,制成豆烂摊子大小的丸药。其三,单味植物用药,即用花椒皮治疗寒气。
据史籍记载,西夏王国的主体民族党项羌人原来是无医药可言的,人有病,不用医药,而是请巫师送鬼;或把病人迁到另一个房子去,认为这样可以摆脱病魔,称为“闪病”后来通过与汉族长期交流、相处,汉族的医药知识传入西夏,有病求医的党项人日渐增多,武威出土的这件医方即是证据。因为它所用的三种医方都是中国传统的中草药,连煎制方法也完全相同。当然,从上述药方规定的服药时必须面向东方的情况看,西夏人还保存着较为原始的巫医色彩。总的说来,这件西夏文医方既是研究西夏医药学水平和我国各民族间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当时武威地区多发病、常见病的重要资料,是国家一级文物,现珍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20世纪初,俄国的柯兹洛夫探险队在原西夏黑水城遗址(一度属于甘肃省建制,今属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额浏纳旗)发现有《治疗恶疮要论》、《本草》、《千金方》以及治疗多种疾病的“紫菀丸”的配制方法和功效治疗马病等的医、药书。其他西夏文书籍中还有一些关于人体解剖、卫生保健、治疗疮癞病的医药知识,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些文献现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
三才杂字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有西夏时期雕版印刷的字书《三才杂字》的残页两张,也出土于武威张义小西沟岘的修行洞。该书的页面四边双栏,框高18.4厘米,每半页宽13.5厘米,行与行之间有界线。麻纸,色稍黄,楷书,文字工整秀丽。每行有12个字,每2字为一词组,每个词组之间有一定的空白间距,但两个词组连成一短句,格式比较特殊,所以又称为《四言杂字》。该书是通过一个富贵人家子弟从小到老的一生,用通俗易懂讲故事的方法来宣扬西夏社会的首先规范。这两页说的是:西夏人因出身游牧民族,从小“好胜刚勇”、“坐卧驰走”都表现出这个特性。但在汉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西夏晚期,不仅需要通用性,更要重视儒学,所以除了运用“父母智慧”外,还要“选择师傅”,聘请儒学老师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用儒家经典《孝经》《论语》、《孟子》等做教材。孩子一学“便通”,改变过去那种只是勇悍好胜的缺点,变成知书达礼的人。为此,父母“欢喜踊跃,夜夜设筵,朝朝祭神”,并请来“乐人”、“舞者”吹笛鸣彭,唱歌跳舞,热热闹闹庆贺了好几天,并吸引来很多看热闹、祝贺的人。“观者不绝”孩子也很有礼貌,不论来者是什么人,都“承迎奉送,敬礼鞠躬”孩子长大成人,娶妻结婚。媳妇怀孕,要穿宽松的衣服。婴儿出生后,要“沐浴洗涤”。
总的说来,这本书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而非生硬的说教),来宣扬儒家的学说、思想。西夏另一本字书《番汉合时掌中珠》说得更明确:“教则以仁利物,以救今时。”看来,到西夏晚期,各种社会矛盾相当尖锐,西夏统治者希望通过劝说大家学习儒学,按儒学要求去做,以便缓和矛盾,巩固统治。事实证明,这是做不到的,西夏王国很快就灭亡了。
这本书对研究党项人的婚姻变化也很有价值。原来,党项人的习俗是:凡育女稍长,靡有媒妁,暗有期会,家不之问。情之至者,必相挈奔逸于山岩掩之处,并首而卧,绅带置头,各悉力紧之,倏忽双毙。一族方率亲属寻焉,见不哭,谓男女之乐,何足悲悼。可见男女婚姻非常自由,应该说带有原始婚姻状态的残余。后来西夏王国进入封建社会,婚姻状态发生质的变化,男女婚姻不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