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张掖山丹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镇馆之宝:成山瓦当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白玉章 时间/2016-11-02 11:57:26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成山瓦当”由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路易·艾黎捐赠,珍藏于山丹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成山瓦当”为泥质灰陶,圆形,直径15.4厘米,当面纹饰模压而成。

原标题:镇馆之宝 成山瓦当

时代:汉代

地点:陕西眉县

珍藏单位:山丹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

“成山瓦当”由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路易·艾黎捐赠,珍藏于山丹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成山瓦当”为泥质灰陶,圆形,直径15.4厘米,当面纹饰模压而成。整个瓦当当面为单线弦纹组成圆圈,把瓦当分成内外圆两部分,外圆再用双线分成四个扇面形,扇面内以阳线绘成四个对称卷云纹,中心单线圆以阳文篆书绘写“成山”二字,“成”字约占空间的三分之二,“山”字约占三分之一,比例协调,疏密得当,构成一幅较典型的汉代瓦当。

“成山瓦当”原物在一木盒内,盒面正中开圆孔,露出当面,圆孔之外有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邵章鉴赏后的墨书行楷题记:“《史记·封禅书》秦始皇东游海上,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八神之七为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冣凥齐东北隅,以迎日出云。韦昭注:成山,在东莱不夜。不夜城古有日夜出,故名。是瓦出福山王氏,正直其域,且金石家悉未著录,殆可与羽阳、兰池同为秦瓦之炳煌者。丙寅冬日,古杭邵章伯褧记于六通馆南轩。”其末又有两方朱色二字印文,其一为白文“邵章”,其二为朱文“伯褧”。这段文字题记表明,该“成山瓦当”在路易·艾黎收藏之前,曾经是福山王氏收藏,后经邵章收藏。

邵章(1872-1953年),近现代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成山瓦当”盒面上的题记书法既古雅隽迈,又雄浑庄重,这自然增加了“成山瓦当”的艺术研究价值。邵章根据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记载及韦昭的注推断出“成山瓦当”是出土于成山(山东荣成县成山祠遗址)的秦代瓦当。但根据考古发掘和出土文物来看,“成山瓦当”并非出土于山东成山祠遗址的秦代瓦当,而是出土于陕西眉县成山宫遗址的汉代瓦当。路易·艾黎捐赠的“成山瓦当”与陕西眉县成山宫遗址出土的“成山瓦当”在大小、字体、形状、纹饰及质地上是完全相同的,表明它应该也是出自陕西眉县成山宫遗址,并非山东荣成成山祠遗址。

邵章先生题记里面提到“是瓦出福山王氏,正直其域,且金石家悉未著录”。说明该瓦当最早由福山(今山东烟台市福山区)的金石学家王氏收藏。陕西成山宫遗址于1981年才被发现,所以王氏收藏此瓦当时没有确切资料记载,正如邵章所言“且金石家悉未著录”。“成山瓦当”收集地与类似瓦当出土地均在陕西,由此也有力佐证了“成山瓦当”出土地应为陕西眉县成山宫遗址。另外从瓦的形制和瓦当文字的书体造法字体看应为汉代瓦当,“成山瓦当”上“成山”二字为篆书,但又略带隶书意味。汉初隶书通行,篆书却未殆亡,故这时的字体是篆与隶的杂糅,由于篆隶的相互融合,汉篆在线条上要比秦篆厚重一些,方折明显,字体扁平方正,转折处有方有圆,有些笔画甚至带有隶书笔画的波挑。“成山瓦当”文字字体用笔细瘦方硬,体格近方,结构方正规则,曲折明显,已经完全没有秦篆书体线条圆转缠绕的明显特点,其字体风格又略带隶书意味,符合汉代书体风格。秦代瓦当手工捏制而成,边轮狭窄,宽窄不均,边轮不规则,瓦当背面不够平整。汉代瓦当开始使用轮制,模压而成,边轮整齐,当面规整而匀称,纹饰较为规则。路易·艾黎捐赠的“成山瓦当”字体工整,纹饰均匀,线条规则,纹饰有模压痕迹,与汉代瓦当特征相符。

秦汉时期瓦当以其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图案纹饰之精美,时代特征之鲜明,文化内涵之丰富,把中国古代瓦当艺术推向了高峰。尤其是汉代文字瓦当的大量出现,不仅完善了瓦当艺术,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和研究范畴。因此,对秦汉文字瓦当的探析,将对了解秦汉建筑艺术成就,研究秦汉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图:山丹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白玉章)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