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兰州走陇南进四川的骡马古道:古幽深岘子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枯川 时间/2016-12-06 16:07:29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新营深岘(xian)子在上世纪是以“马场”而有名。这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兰州军区的军马场。深岘子马场的历史悠久,牧马历史要追溯到明初。

新营深岘(xian)子在上世纪是以“马场”而有名。这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兰州军区的军马场。深岘子马场的历史悠久,牧马历史要追溯到明初。有资料记载是明朝肃王移镇兰州后朝廷“钦赐马啣山为牧马草场”,而僻为马场,为朝廷牧养军马。

上世纪70年代马匹开始退出军队,深岘子军马场也就交到新营公社,一度成为新营公社的牧场,以饲养牦牛和羊为主。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农村体制的变化,牧场逐渐败落,以及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逐年对马啣山绿化面积的扩大,牧场面积越来越小。现在那山坡、草甸、松林中的羊只和为数不多的牦牛身影,以及北面灰色像刀削的岩石山峰下,那几排还有一二人背影晃动的牧圈宿舍就是曾经一度辉煌的牧场缩影。

深岘子山梁的西面大山形成很大的塘湾,就像张开怀抱的人。翻过山梁就看到一处废弃的砖墙小院,院里背东面西有一排白墙两檐水瓦房。房子很新式,门前有碗口粗的云杉树翠姗姗静立在阳光里,院里除牲畜蹄印再就是杂草,显得人迹罕至。有人说这是六七十年代军马场的厂部,也有说是上世纪马啣山的护林点。再下偏北处是一处石头垒起约二三亩场地就像古城堡的围墙,门向北坡而开,石头砌的门墩,层层堆砌的,下大上小,宛如古代的辕门一样,也像一处没有士兵的大墩堡。这是上世纪废弃的马场遗迹。

深岘子还有小石马,三瓶蜡,金鸡洞的传说。

在榆临两县民间流传着“石马吃四川把甘肃”的故事。据说就在这里的某个山峰上,有一座天然的石马矗立着,每到夜晚,附近三座山峰就熠熠发光,像三瓶蜡烛燃烧时,小石马就飞向四川去寻找食物,天快亮时,这里一条山谷中一个山洞里有一只金鸡就报晓,于是石马就飞回原地复位石型。伫立岘顶,四顾远处,山头座座,树木苍茫,既无道路,也不辨方向,无人指引,真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深岘子很早就是一条去南走北的骡马古道,这是兰州通往临洮走陇南进四川的要道,在文字记载是以军事为重。”《西夏书史事》记载,庆历三年西夏国赵元昊挥兵进入新营后,为了切断中原和西番诸羌的联络,修筑城池屯兵杨家营和新营,意在切断这条通道。神宗元丰四年北宋军队又从这条古道上走来,从西夏手中夺回兰州。“宋熙河路经制司李宪帅熙秦两州军,由熙州(临洮)翻越马啣山北进,占领西夏龛谷寨,攻占兰州。”后来,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吴三桂造反兰州沦陷,当时有名的“河西四将军”之一的王进宝就率领六百精兵收复临洮后,从这条古道翻越马啣山进入榆中,收复榆中,随平定兰州。到了明朝,这条路就成为南来北往的商道。于是兰州肃王派遣内官张养吾在这条古道边的黄上坪修筑城池。此后,南来北往的商队从临洮翻越马啣山从清水沟过了黄坪从杨家营而来,最后上阳屲山沿山梁下浪儿沟向小康营走去。如今古道已物是人非,荆棘丛生,黑刺成林,已不辨西东。

“驮着雕花家具从石马峰下就要走过,心里还想着家里尕妹孤零零的候着。尕妹啊你就把十八个宽心者放着,挡路的大哥熟着呢会把我放过!”

“尕妹是深岘子梁上的松树一棵,我就是阳屲坡的黑刺了。这一辈子把你娶不到我的被窝窝,我也要隔着沟天天者把你守着……”

这动人的“花儿”从松林上飘来,抑或是从黑刺林里传出,还是从哪一条牛踏羊跐的羊肠小道上唱起?不,是从山腰那朵云里飘来,是从历史时空的深处漾出。整整四五百年了,穿过片片树梢,震颤着茫茫的草尖,合着山风,还在萦荡,萦荡。叩响我的心扉,激起我心灵深处暖暖的水雾。

铎铃遥响,我仿佛看见一群群马队里身体结实的脚户……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