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记者从临夏东乡县召开的《定心图》抢救保护工作推进会上获悉,该县发现的马伏海手写《定心图》,被甘肃省民委列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古籍整理“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甘肃省民委、临夏州民委、东乡县民委组织少数民族古籍研究保护专家学者,对古字画进行解读翻译,并就进一步抢救保护工作征求意见和建议。
中国伊斯兰教苏菲主义虎非耶学派胡门创始人马伏海书写的《定心图》手迹,于2015年10月在东乡县高山乡岔巴村那奴山庄发现并展出。〈民族日报〉于2015年12月30日以《胡门拱北创始人马伏海字画发现记》进行了长篇报道,这一报道经新华网等诸多主流媒体转载,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后经省、州有关专家初步鉴定,该幅字画高155厘米、宽56厘米,由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等文字书写在宣纸上,其间绘有山川大地图案,根据手迹字画内容,被命名为《定心图》;约书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至嘉庆十七年(1812)之间,迄今约有260年历史。这幅古字画继东乡县千年手抄本《古兰经》之后的,又一重要民族文物。
在《定心图》抢救保护工作推进会上,甘肃省民委少语古籍处调研员、西北民族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兼职博士生导师、英国剑桥大学伊斯兰手抄本学会会员虎隆教授介绍了《定心图》的前期鉴定、抢救、保护工作工作进展情况。他说,对阿拉伯文、波斯文、“消经”文字书写的《定心图》的研究,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高度契合,该图体现了伊斯兰文化哲学思想,也是国家提倡的伊斯兰中国化的具体体现,是一个难得的考古发现。临夏州民委在少数民族古籍搜集整理及东乡语、保安语的普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研究民族历史、民族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加强少语古籍的保护,对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意义深远。
据悉,目前《定心图》已完成翻译工作,分别被甘肃省民委和临夏州民委确定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古籍整理出版“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修复保护工作已相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