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舞出莫高窟》在兰州音乐厅举行 尽现敦煌舞魅力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李超 时间/2017-01-22 12:06:47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18日记者获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敦煌舞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结项晚会《舞出莫高窟》近日在兰州音乐厅举行。

晚会演出精彩瞬间

18日记者获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敦煌舞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结项晚会《舞出莫高窟》近日在兰州音乐厅举行。这场尽显唯美敦煌艺术的绚丽晚会从舞韵、舞蹈、舞剧(选场)三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的汇报演出,不仅赢得了台下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更标志着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敦煌舞表演艺术人才培养”顺利结项。

“一代宗师”高金荣递交精彩答卷

“敦煌舞表演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去年10月24日在兰州文理学院启动,经遴选产生27名学员,进行了80天的集中培训,尤其对敦煌舞的手势、手位、单脚、腰、步法、飞天等主要动作姿态,进行了系统的训练,让学员掌握敦煌舞表演的独特风格。兰州文理学院驻校专家、敦煌舞专家高金荣科学的系统训练方法和培训活动丰富的文化体验,帮助学员在动作技巧的锤炼与心神气韵的感悟上,达到了高度统一。

作为敦煌舞教学流派创始人的高金荣,数十年来在波折起伏中淡泊名利、清正立身,从容淡定的始终坚守自己对敦煌艺术的追求。就连“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也曾毫不犹豫地为她所著的《敦煌舞蹈》、《敦煌舞教程》这两本书挥笔题下书名。而此之前,早在1983、1986年观看完高金荣编创的敦煌舞教学与剧目汇报后,季老就特意撰稿——《敦煌舞将走向世界》,并刊登在了1986年5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如今,这场精彩的晚会《舞出莫高窟》在已82岁高龄的高金荣老师精心编排下,以课堂训练、节目编创、舞剧《步步生莲》三部分,生动展示出了完整训练体系的轴线。特别是整体、训练、剧目的风格特征十分统一,以汉文化为基础,融入了西域特色;在动作和神韵上使用和吸收了中原和河西一带地区的舞蹈素材,结合西亚,东南亚舞蹈风格,罗马雕塑中的三道弯和多道弯的体态特征,形成了风格鲜明,具有西部特色的中国民族古典舞蹈。

“这种以中国民族传统舞蹈学为基石,同时又注入了外来文化特征,堪称东西文化融合的典范。”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孙汉民这样评价。

专家学者倾力加盟为项目推进保驾护航

记者了解到,此次“敦煌舞表演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特邀了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外国舞蹈研究室主任欧建平,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与民族舞蹈文化专业硕士生导师邓佑玲为指导专家,特邀国家一级编导、“敦煌舞教学流派”创建人高金荣为授课专家,特邀国家一级编导、舞蹈理论家王曼力,省歌舞剧院艺术总监、国家一级编导张稷等一批优秀的教师为项目艺术指导,共同组成了强大的师资队伍。

在培训期间,兰州文理学院还带领27名学员和相关老师赴敦煌采风。学员们都是第一次来到莫高窟,他们深深地被这神圣的艺术吸引,为之惊叹,不仅增添了他们学习敦煌舞的热情与浓厚兴趣,更将敦煌文化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了自己心间。

此外,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敦煌舞表演艺术人才培养”项目还在兰州文理学院召开了专题研讨会,来自两岸的30多位舞蹈专家和研究人员汇聚一堂,共同围绕“敦煌舞表演艺术人才培养”这一主题,从敦煌舞的研究、教学、创作、表演等方面踊跃发言,为如何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更好地完成敦煌舞的传承与发展工作献计献策、共叙佳话。

为敦煌舞的未来培养出一代优秀人才

据了解,《敦煌舞人才培养》项目是从全国9000多个申报项目中经初选、答辩、公示和最终审定后脱颖而出。兰州文理学院艺术中专部(原甘肃省艺校)在以高金荣为代表的老一辈舞蹈教育家的不懈努力下,从人才培养的角度,通过手势、手位、单脚、腰部、眼神、呼吸等基本动作训练以及飞天、武技等组合训练,将敦煌静态壁画元素赋予了灵性与活力,让优美的壁画舞姿走向了舞台,走向了观众,创立了中国古典舞一个新的派系——敦煌舞。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敦煌舞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教学体系并成为具有西部特色的中国古典舞新流派。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