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临洮廖化堡:一座古堡背后的蜀将之谜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枯川 时间/2017-02-14 12:12:40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出兰州,往东南而行,走百公里,便是临洮县城了。县城靠山面川而建,山是岳麓山,川为洮阳川。

洮水之滨,临洮西南,一座古堡,赫然挺立,它就是廖化堡。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座位于洮水之滨的古堡,为何会以廖化命名呢?

一座古堡,一位蜀将……千年后,它们将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秘密呢?

山边藏古堡

出兰州,往东南而行,走百公里,便是临洮县城了。县城靠山面川而建,山是岳麓山,川为洮阳川。

走进临洮,人们不由自主地想起王昌龄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或许,王昌龄到临洮时,心情不好,他的笔下,在展示苍凉的同时,也流露着一种萧索。看得出来诗人的心情有些灰暗,这首诗的意境也远远没有“前军夜战洮河北”那样开阔雄浑。不管怎样,这些诗句让人们记住了临洮,很多没有来过临洮的人,都因诗句而记住了它。

实际上,王昌龄笔下的临洮,并不是今天所说的临洮县。一些人往往混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曾写道,秦长城西起临洮。可见,临洮这个名称由来已久。但那时的临洮并不是指今天的临洮,而是指今天的岷县。今天的临洮,长期以来,都是以狄道的名字出现在历史中的,直到民国年间,才改狄道为临洮。

我们穿临洮县城而过,直奔县城南二十多里处的廖化堡。真正吸引我们来临洮的,并不是这座古堡,而是它的主人——廖化。一座洮水之滨的古城堡,为何会和三国时的蜀将拉上关系呢?

三国是英雄的舞台。在众多的三国英雄中,廖化并不耀眼。不论是蜀国的五虎上将,还是魏国的五子良将,抑或是吴国的甘宁、丁奉等人,他们的名头都比廖化大得多。可就是名声不彰的廖化,却传下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谚语,于是人们记住了谚语,也记住了廖化。

十公里的路程,片刻便到了。廖化堡距离公路不远,远远就看到残破不堪的城墙。走到近处才发现,城墙高大,马面突出,我们顺着城边小路才能爬到城墙顶上。上到墙顶,我们发现,城约为正方形,长不足40米,宽大约30米。历经千年风雨,城墙依旧很宽,最窄处也有1米。昔日的军营早已变成了农田,种田的农人们从城门洞出出进进,为这座山边荒城增添了几分生气。

临洮朋友王振华是临洮龙门镇人,他告诉我们说,古城附近曾出土了一些文物,其中一把大约1.5尺长的铁戟最为令人惊奇,此外还有些小石磨及五铢钱等等东西。那把铁戟似乎让人想起典韦来,也说明古堡是座军用性质的城堡。

蜀中有大将

廖化堡的位置正好在山与川的交界处,它的西、南、北三面都修建在悬崖上,只有一面靠山坡。我们站在城墙上,四处眺望,将山下的河谷一览无余。

在冷兵器时代,人们对地理的依赖程度远远要超过热兵器时代。从地理上看,一座好的城堡或者烽火台,其位置必定是一块地域内最好的地方,必须要有开阔的视野,充足的水源,易守难攻的地形……而这些条件廖化堡都具备了。

显然,选择廖化堡的人有与众不同的眼光。

“这里为何叫廖化堡呢?”我问一位放羊的乡亲。他说,民间传说,三国时期蜀国将军廖化曾率军修筑了此堡,并驻守此地,人们都称此地为廖化堡。“廖化真的来过这个地方吗?”我接着问,乡亲有些茫然了,他说道:“这我就不知道了!”无论廖化是否来过这里,一座古堡能和这位名人拉上关系,就给予了它无限的荣耀了。

“廖化其实是一位被误读了的人物。”王振华说。所谓的“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不过是不明真相人的误读而已,或是魏国人散播的谣言。翻开《三国》,廖化的确是位传奇人物,只不过他的传奇色彩被人们有意无意地掩盖了。

廖化本名淳,字元俭,襄阳中卢(今湖北襄樊)人。廖化向来以勇敢果断而著称。关羽兵败后,廖化归属东吴,结果他使了一计“诈死”,谁知他却“携持老母昼夜西行” 。可见,廖化的智谋勇气远超一般人,否则也不敢在敌占区千里潜行。所以,他在秭归遇到了东征的刘备,当即就被封为“宜都太守”,刘皇叔的眼力可不是一般的。

由此,廖化也屡获重任,先锋也是意料之中,敢于在敌占区千里独行的人不当先锋,谁当先锋?据人们推算,廖化至少活了90岁(在公元264年去世,也有人说是70多岁),廖化是为数不多经历了魏、蜀、吴的兴衰的人物。在征战不休的三国时代,人的生存仅仅靠运气是不行的。难怪,人们把廖化同黄忠、严颜并称为“蜀国三老将”。

一座古堡的故事

廖化真的到过临洮。王振华说,乡亲们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临洮县志》记载,廖化的确曾在临洮驻守过,他是跟随姜维北伐来临洮的。

“实际上,廖化并不驻守在廖化堡,而是驻守在距廖化堡十多里的侯和城(一说在岷县)。”王振华说。侯和城所处的位置在岚观坪上,这里是扼守洮岷方向的要隘。在古人眼中,岚观坪是一块伸向洮河岸边的长条状地形,占据此地可以控制进出洮岷的咽喉,而廖化堡只不过是侯和城的前哨而已。

廖化堡的修建和选址,完全体现了廖化的谋略。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关羽、张飞是刘备时代的英雄,廖化便是诸葛亮、姜维时代的人物。

其实,让廖化驻守这里的真正原因,并不是为了同魏军对抗,而是为了守住蜀军的后路。可见,他在姜维心中分量不是一般的重。王振华说:“岚观坪的南面,就是抹邦川,是通往四川的重要通道。”人们从抹邦川往前,就接上了景谷道。景谷道是甘肃古代入川的主要通道,大体从文县顺白龙江而下,或至四川青川东北的白水镇,或经广元至剑阁,或沿清川江而上至平武。

姜维九次北伐,七次出兵陇右。廖化作为蜀汉后期的老将,自然也是主力。或许,“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谚语就产生在此时。谁又能想到,这座古堡也成了姜维命运的转折之处?

姜维九伐中原,廖化上场的次数并不多。姜维第三次出兵陇右,率兵转战洮岷地区,为吸引邓艾的注意力,姜维派廖化隔白水河同邓艾对峙,姜维则率军暗中夺取洮城(今岷县)。结果,廖化在一个细节上发生失误,只是对峙,并没有组织将士架桥,结果姜维的诱敌之计被邓艾识破。邓艾连夜将军队调往洮城。由此,姜维出陇右攻西平的计划不得不放弃。

廖化堡的失守大约发生在魏景元三年(公元262年),这年十月,邓艾进攻洮阳(今临潭县),姜维在侯和城被邓艾击败,廖化堡也随之失守。姜维不得不率众退往沓中(今迭部县境内)屯田。这次失利,蜀汉朝廷更加不信任姜维。次年,姜维得知魏军大举攻蜀,奏请张翼、廖化驻守阳平关和阴平桥头。结果,被拒绝,直接导致了蜀国的灭亡。

一座古堡,一段往事,就这样留在了洮河岸边,也留在人们的心中。正如歌词所唱:“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