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兰州戏曲表演专业学生上大学免学费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枯川 时间/2017-02-17 09:41:20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加强地方戏曲保护与传承,努力振兴戏曲艺术。2017年底前,将符合条件的地方戏曲争取列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施抢救性记录和保存。

为进一步促进兰州市戏曲繁荣发展,兰州市政府办公厅于近日下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加快我市戏剧发展建设的实施方案》。依据《方案》,在2018年前,健全戏曲艺术保护传承工作体系、学校教育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传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戏剧创作、生产、推介、传播、演出体系。此外,鼓励兰州城市发展学院等院校开设戏曲专业,对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实行免学费。

加强地方戏曲保护与传承,努力振兴戏曲艺术。2017年底前,将符合条件的地方戏曲争取列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施抢救性记录和保存。对濒临消亡的剧种,积极开展音像录制工作,成立专门的音像制作工作室,对本市戏曲剧目录制保存,建立艺术档案。

传承保护秦腔、豫剧、西厢小调、下二调、花儿、兰州鼓子、曲子戏等剧种。加大投入,支持兰州地方戏曲剧种的保护与传承,实施优秀剧目音像集萃计划,实施各个剧种名家收徒传艺工程,收集整理出版各个戏曲剧种的图书。

开展戏曲展演展示活动。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各类戏曲剧目和获奖剧目在市内巡演,把新戏好戏演出纳入“乡村舞台”、“情系陇原”、“千台大戏送农村”等公益性演出,也可纳入送文化下乡项目,优秀剧目在一年一度的春节文化庙会、黄河风情文化周等大型文化活动中进行展演。加强与各地知名演出公司的深度合作,加入演出院线、联盟,建立健全电子票务营销网络,不断开拓演出市场。

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根据群众实际需求,将地方戏曲演出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组织地方戏曲艺术表演团体赴农村、社区、企业、军营、学校进行演出,把下基层演出场次作为戏曲艺术表演团体考核的指标内容。

改善戏曲创作生产场地条件。结合“乡村舞台”建设,把简易戏台纳入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范围。在城镇建设和旧城改造中,合理布局文化特别是戏曲演出空间,注重保护利用古戏台,鼓励有条件的历史建筑、工业遗址等在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相关保护法律规定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利用,使其成为特色鲜明的戏曲演出聚集区。县级以上(含县级)文化馆建设按照国家颁布的用地标准和建设标准,综合设置戏曲排练演出场所。鼓励文化馆(站)等,通过资源共享、项目合作等方式,为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免费或低价提供排练演出场所。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在兰州市建成市、县(区)、乡(镇)三级全覆盖的戏曲演出场地。

完善市、县文艺院团排练场所建设。将市直文艺院团演出场所建设纳入兰州市城市建设规划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对新建、重建、改扩建剧场的用地,规划和国土部门要优先考虑;发改部门对新建的剧场建设项目要优先安排立项;旅游部门要向上级部门积极争取有关资金。

加强院校戏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制定新形势下全市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鼓励兰州城市发展学院等院校开设戏曲专业,对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实行免学费。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戏曲兴趣班,鼓励和引导高校专业教师、艺术院团专家和社会艺术教育专业人士到学校担任兼职指导老师。

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到各级各类学校演出,鼓励大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走进剧场。严把到学校演出和向学生推荐戏曲剧目的内容质量关,结合文化“四进”(进社区、进军营、进校园、进企业)活动,增加戏曲类节目比重,力争每年让大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免费欣赏1场优秀的戏曲演出。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建立戏曲社团和兴趣小组,特聘校外戏曲专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鼓励中小学校及中等职业学校与本地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合作开展校园戏曲普及活动。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