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舟曲百年“转灯节”:百人“背灯踩字”祈福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崔琳 魏建军 时间/2017-02-17 15:55:48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14日夜间,地处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境内,二百余名男性身着蓝色盘口大褂,腰间缠或红、或绿、或黄的各色丝质腰带,将写有菩萨名字的旗号迎到灯会聚点。

14日夜间,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境内举行“东山转灯节”。 崔琳 摄

14日夜间,地处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境内,二百余名男性身着蓝色盘口大褂,腰间缠或红、或绿、或黄的各色丝质腰带,将写有菩萨名字的旗号迎到灯会聚点。随后,他们列队背起灯笼,手持火把响器,随锣鼓节奏一步一步左旋右拐行进,众人脚下的足迹犹如浑然天成的“神笔”。次日白天,在空地处显现“国泰民安”四个大字。

这便是素有“藏乡小江南”之称的舟曲县流传了百年的“东山乡转灯节”,其起于唐、盛于宋、昌于民国时期。是当地正月里“闹春”的高潮,又被称为东山乡村民的狂欢节,当地两百余名男子就是代代传承的转灯人。

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如今的“东山转灯节”吸收了宗教文艺精华,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表演形式上,均发生很大改变,它既包括传统的转灯踩道、迎灯送福,也包含保佑一方平安、盼来年福寿康宁、五谷丰登的新内容,今年该民俗活动更首次从东山乡来到了舟曲县城。

百名转灯人在空地上“踩字祈福”。 崔琳 摄

56岁的转灯人赵新良,今年第三十五次“转灯”。他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介绍,每年转灯节自腊月初就开始准备,需先后完成破竹扎灯,糊灯贴花,捆扎火把等工序,到正月十四完成全部工作,开始转灯,连续三日夜晚进行,每次约走20里路。

记者采访获悉,这些手工扎制彩灯样式非常多,有手提宫灯、八卦灯及象形的鸡、鸭、鱼灯,有栩栩如生的金鱼和蝴蝶,有鲜艳娇美的荷花和百合,有水灵甜蜜的鲜桃和石榴;还有身后的背灯,长约2尺,上端口略小,可插纸花,中间则是插有纯手工用蜂蜡加菜籽油灌制的蜡烛。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