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旅游局宣布,将联合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3个月的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春季行动,对云南丽江、西双版纳、江西婺源、湖南凤凰、陕西临潼、四川九寨—黄龙、重庆渝中等首批7个重点地区,进行重点督促检查,严厉打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查罚一批违法违规企业,同时开展公民文明旅游宣传。这次集中整治,是相关部门对旅客投诉旅游突出问题的一次积极回应。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满足吃穿住等基本生活之需后,更追求自由的行走和精神的享受。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走向自然,走出国门,在游览名胜古迹、感受异域风情中获得更多的心灵体验。据统计,去年我国旅游人次超过45亿,平均每人每年要出游3次。旅游,已成为现代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
但与旅游业蓬勃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旅游业管理的不规范和服务的严重滞后。许多人在旅行中感受到的不全是愉悦的体验,而是一种“不游后悔,游了更后悔”的无奈。且不说节假日旅途车轮滚滚、景区人山人海的拥堵早已让人游兴大减,而所遭遇到的“天价鱼”“天价虾”等欺诈行为更是让一些游客利益受损人格受辱。一些听起来优惠多多的“低价游”,其实更像是一场由旅行社、旅游店和导游精心设计的强制购物的“绑架”和“围猎”行为,让游客身陷被“宰割”和“勒索”甚至被“害命”的危险境况。
近日据媒体报道,云南省副省长陈舜今年春节前以普通游客参团旅游,在一家旅游购物商店就遭遇到了“一对一”“人盯人”的强制购物,游客购物达不到一定金额,休想走出店门。这一场景让这位微服暗访的副省长心里“很受刺激”。而连续3年旅游投诉居全国之首的云南,屡屡曝出的“强逼消费”“半路甩客”“打抢游客”等旅游乱象,也让全国游客“很受伤”。
旅游乱象屡禁屡现的背后,是旅游行业被扭曲的逐利心态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而相关法律不健全和监管惩处不力,更使地方保护下的灰色利益链暗度陈仓。游客花钱旅游,买的是对旅游地风情美景的良好体验和这一体验过程中的优质服务。而一些地方往往本末倒置,只看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效应,不在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上下功夫,而把景点作为“诱饵”和“道具”,一味在游客身上打主意。这无异于“杀鸡取卵”。虽然突击检查和集中整治行动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旅游乱象,但要从根本上禁止旅游行业的失序和不良行为,还必须完善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服务标准,建立健全旅游市场治理的长效机制。
自然景观和人文名胜古迹,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需要以文明的方式来守护,更需要人们以文明的方式来共享。旅游市场的乱象,本质上反映出社会的文明程度,反映出一个地方、一个行业的法治水准和治理能力。而每一次旅游,都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检视,也是对旅游地管理能力和执法水准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