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兆寿牛庆国
阎海军 西部商报记者张子艺供图
2月28日,第六届甘肃黄河文学奖揭晓,共有108部(篇)文学作品上榜。荣誉奖由《风中捡拾的草叶与月光》作者妥清德摘得,此前他曾凭借这部诗集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徐兆寿凭借《荒原问道》获得长篇小说一等奖;王晓燕的《河之殇》获得本届中短篇小说类一等奖;诗歌类一等奖由牛庆国描写母亲的诗集《我把你的名字写在诗里》夺得。另外,阎海军的《崖边报告:乡土中国的裂变记录》获得综合类一等奖。
西部商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在获奖的108部作品中,乡土文学的数量占比最重。长篇小说组金吉泰的《农耕图》、马自祥《阿娜的憨敦敦》、王维胜《花儿》、陈璞《关山明月》都是以乡土为主要叙事点。而诗歌类一等奖牛庆国的诗集《我把你的名字写在诗里》中,有一个潜在的对话对象,他栖居城市,仍然面向乡土,他热爱乡村,但并没有美化乡村、虚化乡村,相反,专注于乡村生活中苦难的一面、悲剧的一面。他把这种苦难和悲剧转化成了自己的精神资源,写出的不仅是乡土的贫瘠、亲情的失去、村庄的迷失,还有大地的创痛,字里行间隐忍的抒情里,闪耀着赤金般含蓄的光芒。此外,包文平的《雪落河西》、王卫东《梦回甘南》、闫小杰《守望炊烟》等也都以乡土文化为主要题材。
得综合类别一等奖的《崖边报告:乡土中国的裂变记录》也属于乡土文学。著名作家、评论家,《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作者梁鸿说,《崖边报告》不只让我们看到一个个感伤而又沉重的人物的命运,也勾画出这命运背后的总体逻辑和结构,有很强的“震惊”作用和启发性。
“甘肃黄河文学奖”是经省委宣传部批准,由省文联、省作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全省文学专业奖项。该奖项的设立已成为奖励新作、扶持新人,对甘肃文学推动促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获奖作品
《荒原问道》:寻找精神家园
《荒原问道》获本届黄河文学长篇小说一等奖。作者徐兆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荒原’在我小说中不仅仅是一个意象,更有其文化象征。在西部,荒原意味着与绿色不同的一种生态,它与大地、草原、海洋都是生态的一种。人类对荒原的治理与开发在过去是一种进步,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一日千里的今天,需要重新认识。在荒原上,承载着人类曾有的伟大梦想。这是一层意思,也是我小说描写的一个意象。但另一种荒原指的是文化和精神上的。艾略特在上个世纪发表的长诗《荒原》,就已经指出欧美西方文化处于一片荒原的景象,那么,被西方文化几乎完全覆盖的今天的中国,何尝又不是呢?但站在这片荒原上,我们如果就此止步,就毫无意义了,我书中的主人公就开始问道。道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体现,不仅仅是道家精神中的道,也是儒家知识分子所遵奉的道。用道这个指称只是回到中国文化的语境或视角上,并不简单指回到中国传统文化。所以,‘荒原’代表了西方,‘道’代表了东方。”
徐兆寿介绍,《荒原问道》中, “我”从一个顽童成长为年轻学者,夏木从一个年轻大学教师改名夏忠,娶妻生子苟安于农村,后又参加高考进入当初就职的大学,被学生冠以“好问先生”;“我”从西北到北京,夏木从北京到西北,在西远大学两人的命运产生了交集。
《我把你的名字写在诗里》:写给母亲的诗
牛庆国《我把你的名字写在诗里》一诗在网络上一经出现,几天内就突破十万人次的点击量,无数读者深情跟帖留言,有媒体记者说:“仿佛一夜间,大家都在含泪读这首写给母亲的诗。”“在所谓碎片化阅读的当下,牛庆国和他的诗,指引我们找回阅读的情怀。”
这部诗集依然延续了牛庆国质朴、内敛、沉郁的诗风,文辞不事雕琢,简约甚至简单,但都发自心底,感情真挚而克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牛庆国昨日接受西部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本书只是写给亲人们看的一本书。在这本书里,我写下时间和生命,写下感恩,写下疼痛,写下愧疚……这是迄今为止,我最真情的一部作品,把它献给我的父亲和母亲,以及故乡。”
“2015年4月25日,我完成了长诗《我把你的名字写在诗里》的写作,当我从电脑前抬起头来,面对窗外的万里碧空时,又一次热泪长流。这一天,我的母亲已去世一个多月了;按农历的日子算,再过一个月,就是我的父亲去世三周年的日子。这一天,我决定把这些年来写给父母的诗歌编印成一本诗集,分送给我的亲人们,我要把我的疼痛和愧疚告诉他们。我没有想到的是,书一出版即在读者中引起反响,尤其是长诗。在这本书感动了那么多人的同时,那么多人的感动也感动了我。感谢每一位读者!”
《崖边报告:乡土中国的裂变记录》:真实的生存体验
《崖边报告》关注的是乡土问题,作者用炙热的感情、温暖的笔调、赤子的情怀,书写自己的父老。
用阎海军自己的话说,他的乡愁不单是抒情,更不是悲鸣,而是真实的生存体验,更多的是对农村美好未来和幸福生活的期望与信心。“关于故乡,我觉得文艺的抒情不足以表达内心。我进城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也安逸。越是舒坦的日子,我越发难以忘怀父老乡亲与生存较劲的苦痛,越是不能摆脱故乡的残破对我内心的倾轧。是一种疼痛的感召促使我写故乡,写父老乡亲。我知道,有很多跟我一样来自农村,对农村生活感同身受的人还是对这种情愫有一种不约而同的认同。但是我要强调的是,乡愁不单是抒情,更不是悲鸣,而是真实的生存体验,更多的是对农村美好未来和幸福生活的期望与信心。守住乡土,留住乡愁,核心还是要依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