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铜城白银童年“老味道”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章先生 时间/2017-03-17 09:57:46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五颜六色的面人、雪白的棉花糖,在时光流转中,你还记得这些曾经散落在铜城街头巷尾的“老味道”吗?近日,记者在铜城街头偶遇到了2位手艺人,他们手下的手工艺术品和美食是否能唤醒你的儿时记忆?

五颜六色的面人、雪白的棉花糖,在时光流转中,你还记得这些曾经散落在铜城街头巷尾的“老味道”吗?近日,记者在铜城街头偶遇到了2位手艺人,他们手下的手工艺术品和美食是否能唤醒你的儿时记忆?

“没吃过棉花糖?你的童年不完美啊!”

记者路过金鱼公园东门时,看见一位中年男子正在制作棉花糖,摊位旁边有不少小孩和成年人。记者看到,摊主把一勺细细的砂糖倒进飞速旋转的棉花糖机的一个小口中,丝状的糖絮便如魔法般从小口周围冒出来。这时,摊主用根小棍子,在小口周围不停绕圈圈,同时带出来一串串如云雾般漂亮的“白丝带”,没几秒钟,雪白而蓬松的棉花糖便做好了。

采访中,摊主刘师傅告诉记者,做棉花糖不需要特别的手艺,只要有工具就能做出来。刘师傅说,他在街头卖棉花糖,除了贴补家用之外,用现在比较时髦的话说,还有“情怀”在里面。

“现在的孩子估计都没有见过这种方法做出来的棉花糖了,对于一些成年人也包括我,棉花糖是一种记忆。”刘师傅说。

记者看到,一个20多岁的姑娘和朋友一起,看到刘师傅正在制作棉花糖,或许是童年的记忆瞬间涌了出来,她赶紧掏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

“什么?别说你没吃过棉花糖啊,只能说你的童年不够完美啊!”这位姑娘一边和同伴打趣,一边告诉记者,小时候在金鱼公园游乐场门口有很多做糖画和棉花糖的摊位,自己最后一次吃棉花糖还是读小学的时候,没想到这么多年后,又在白银街头见到了。

“看到棉花糖,就想起了我爷爷,小时候他常骑着一辆自行车带着我,只要在街头遇到卖棉花糖的人就会按着自行车的铃声问我:‘你想不想吃棉花糖,爷爷给你买一个!’很多年过去了,买棉花糖给我的爷爷早已不在了,今天吃着棉花糖的时候,我真想他!”在刘师傅的摊位前,一位已为人父的男子告诉记者,看着刘师傅的棉花糖,他心中感慨万千,棉花糖承载了爷爷对他的爱。

她来自面人之乡——穆李村

在市区银光路市场,记者又看到一位中年女士在昏暗的市场口捏着面人。彩色面团在她手里上下转动着,灵巧的双手捏了几下,一只活灵活现的“小鹦鹉”就出现了,围观的小朋友眼睛都看直了。孩子爸爸30多岁,只见他比儿子还兴奋:“我们小时候经常看,现在孩子哪儿见过这个?这算是让他长了见识!”

捏面人的女士姓王,山东菏泽人,她告诉记者,自己捏面人的手艺是自小跟父亲学的。“女孩子小时候都喜欢做个手工,绣个花什么的,现在退休在家里没事干,想着这么多年的手艺不能就这样丢掉,你看,我捏得不错吧。”

王女士表示,“天下面塑出穆李”说的就是自己老家菏泽市牡丹区穆李村,村里的男女老少几乎都会捏面人。

“我刚来白银的时候发现白银街头也有捏面人的,不过说实话捏得很一般。”王女士说,捏面人不仅需要过硬的技艺来塑形,更需要丰富的经验来调配好材料。她用的面团是用一定比例的糯米和麦面掺水和匀煮熟,加了适量的蜂蜜、甘油,这样面团不容易腐烂、开裂,然后再经过揉匀、调色,制作面人的彩色面团就做好了。

“看到这么多人喜欢我捏的面人,我心里高兴!”王女士说。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