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端午前后,临洮辛店镇,往往成为一个焦点。这个洮河岸边的小镇,数百年来,流传着一个全国独一无二的民俗活动:“端午抬龙王过洮河”。
今年,临洮辛店文化广场的落成,“端午抬龙王过洮河”民俗的新出发地将正式启用。届时,这个活动将会比往年更加热闹,更有文化内涵。
为何说“端午抬龙王过洮河”是全国独一无二民俗活动呢?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一个什么样的神秘习俗呢?
洮河拐弯处,有座龙王庙
辛店是兰州和临洮之间的一个小镇。虽小,但分量却不轻。这些年,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曾经多次来到辛店。或为寻找,当年安特生发现并命名的辛店文化遗址;或为感受,这里流传了数百年之久的民俗活动——“端午抬龙王过洮河”民俗。
不过,今年的情况有些变化,离端午还有十几天,辛店的朋友就打电话,邀请我下去看看。好在五月份最后一周,就是端午小长假。对我而言,这一周基本上就算是放假了。5月23日,在朋友的带领下我再赴辛店。
辛店距离兰州不远,出兰州韩家河,沿高速向东南而行,一个小时就到临洮,而四十分钟就到了辛店镇。我们在三甲集路口下高速公路,往回走上不远,就到镇子边上了。
谁知,公路的左侧,一座金碧辉煌的寺庙,进入了我的视线。这座巍然矗立寺庙,供奉着何方神灵,竟如此与众不同。没等我多想,车就拐进了一个大院。我们找到了已经等候多时的辛店的朋友。
辛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地文化人很多,酷爱文化的不少。这位朋友是我们多年的老读者,也是神交已久的朋友了。这些年,我写过不少和临洮、辛店有关的稿件,经常交流探讨。
坐定,寒暄片刻,我们的话题就说到辛店端午节“抬龙王过洮河”活动。他说,今年的情况有些变化!我听着一惊,有啥变化?“今年,“端午抬龙王过洮河”习俗的出发地,将正式启动新址。”当地朋友透露,耗资六七百万,历时三四年时间,修建的辛店文化广场及龙王庙,将在端午前落成开光。从今年起,端午“抬龙王过洮河”的民俗活动,就要在新的龙王庙内正式举行了。
“莫不是我们公路边看到的那一组仿古建筑?”朋友点点头。“这好”我说。于是,我跟随他,漫步在镇内的马路上,功夫不大就来到辛店文化广场。
辛店文化广场,占地面积大约15亩,大体背山面河而建,滚滚而来的洮河,在这里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弯,然后缓缓流过。一条新民渠将广场分为高低两部分,高的部分就是辛店文化广场的主体建筑龙王庙,低的部分则是宽阔的文化活动广场和乡村大戏台。龙王庙和乡村大戏台,正好处在广场东西两头。
我们来到龙王庙,尚未进门,就看见大门上蓝底金字大匾,上书“龙王庙”三字,看落款是辛店人张作谋所书。张作谋在解放前曾长期任兰州一中校长,是我省著名的教育家。
龙王庙的大门构造似乎有些与众不同,人们在大门之上又加了一个向上伸出顶,从里面向上看,彩绘一新的顶,用各种传统纹饰和图案,构造出各不相同的效果。从外面看,大门更显得高大,加大了人和建筑的对比,敬畏之心悠然而生。
龙王是古代神话传说中和人们生活非常密切的神灵。唐玄宗时就以雨师的仪式祭祀龙王了。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也能遏制洪水,吹散冰雹。龙王和水的关系非常密切,为人们降雨,防洪。明初,朱元璋封神时,各个河流都有龙王。
进门,左手靠山一面,就是龙王庙的大殿,由于没有开光,暂时无法进入,只能在外面瞻仰。大殿雄踞高台之上,斗拱飞檐,金碧辉煌,左右两侧则是鼓楼和钟楼。
这座龙王庙虽然不大,却占据一个绝佳的地理。这里是洮河一个拐弯处,而龙王庙所处的位置,恰好就是洮河拐弯地方,此处河面宽阔,河水冲击相对较缓。再细细看这里的地势,龙王庙修建在高台之上,所在位置和辛店文化广场的位置高差有六七米,既能俯瞰四周,也能避免洪水冲击。大体上,龙王庙在洮河的河岸上,而文化广场则在洮河的河滩中。
可见,千年前人们选址修建龙王庙时,很是费了一番心血。
抬龙王过洮河,生生不息的传承
新龙王庙的位置,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辛店龙王庙的老位置。据当地朋友回忆,那时的龙王庙,不仅守护着这里一方民众,也使整个辛店地区,风调雨顺,地灵人杰、、客商云集、商铺林立、车水马龙、繁荣昌盛、热闹非凡。如今,修建起这座新龙王庙,人们希望龙王能护佑一方,让百姓安康,百业兴旺,给辛店带来更大发展机遇。所以,在原址上重新再建龙王庙,是当地老百姓期盼已久的千秋好事。
辛店龙王庙的历史由来已久。据说,宋代王韶收复河湟,在临洮一带设立熙州,大概在这个时候,人们就在辛店修建了龙王庙,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了。千百年来,无数人在这里守望一方文化。明初,大批江淮移民从江南迁移到这里,他们将江南的习俗带到了洮河岸边,逐渐形成“端午抬龙王过洮河”的独特习俗。
“端午抬龙王过洮河”的习俗,主要流行在辛店及其周边地区,和全国其他地区的端午民俗活动截然不同。端午,在所有人的眼中,应该是吃粽子、赛龙舟、插杨柳、洒雄黄酒,在全国唯独临洮辛店镇人的端午节却是“抬龙王过洮河”。
千百年来,留传在洮河两岸的端午“抬龙王过洮河”的民俗活动,已经形成一种独特的程式:人们先将龙王庙的金龙爷请出,在庙内由师公举行一系列的祭祀仪式后,民众们就抬着金龙爷上街,然后出镇子,过洮河。这一民俗,乡亲们称是给金龙爷洗澡。
据说,金龙爷名叫谢绪,南宋末年,他听闻宋室江山不保,便在苕溪投水自尽。元末,朱元璋同陈友谅大战,谢绪显灵,朱元璋才反败为胜。故而被封为神明隆庆间,追谢绪为“金龙四大王”。
东方的神灵,多是显示中真实存在的人物,所谓身前为人,死后为神。他们身前为民众干过众多好事,死后便成为神。而西方的神灵多是虚构的人物。两种不同的神灵体系,便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文化。
可以说,人们对神灵的崇拜,也是对祖先的崇拜。对此,甘肃民俗学泰斗柯杨先生,生前曾经在各种场合说:“民间的求神、拜佛、祭祖、算命、看风水等等活动,都属于民间信仰的范畴,应当叫“民间俗信”,而不应当叫做“封建迷信”。
其实,千百年来,传统文化就是各种民俗活动,潜移默化中延续传承。人们曾说,中国文化数千年一脉相承,绵绵不绝,除了地理上的因素外,还有就是有其独特的传承体系,那就是民间生生不息的祭拜传承。这也就是,许多寺庙,千百年来屡毁屡建的原因。因为守望乡土,传承文化的人绵绵不绝。
一个小镇,两个全国独一无二文化
我的朋友是无数文化传承人中一个。这座龙王庙究竟是如何修建起来的呢?
朋友说,这就要说到巍雅斯企业集团。这是一个临洮辛店土生土长的企业。巍雅斯,就是从临洮辛店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中脱颖出来的品牌。在四十多年时间里,她从临洮辛店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沟里走出来,走向兰州,走向西北,扬名国内外钟表眼镜界。她不仅建立了以兰州为中心,覆盖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内蒙、西藏等六省区80多家大、中型零售商场的销售网络,而且还走向了世界,成为260多家国内外名牌手表、眼镜在西北地区的特约销售和特约维修单位,现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独具特色的钟表、眼镜、金银珠宝经营公司之一。
据说,最初巍雅斯人创办这个企业的目的很单纯:为家乡的学校盖一幢教学楼,让老家的乡亲喝上自来水。如今,他们家乡的小学从上世纪80年代早已盖起来教学楼,学生们学习的环境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自来水也早已由国家投资如愿。如今他们又投资六七百万,历时三四年,新建了这座辛店文化广场。这都是源自于他们内心深处高尚无私的文化情节、家乡情结。
有了辛店文化广场,乡亲们就有活动场所。广场舞、秦腔、篮球、乒乓球、拔河等各种文艺演出和体育健身就可以红红火火、丰富多彩地举行了。龙王庙,乡亲们就有了潜移默化,感受传统文化的场所了。文化传承有的时候,就是这么简单。有了文化,百业自然会兴旺。
巍雅斯人不仅修建了这座广场,早从2001年开始,就主动承包辛店镇荒坡300多亩,建设生态环境,打造青山绿水。先后投资697万多元,造林绿化,植树二十多万株。为染绿陇原、造福子孙后代无私奉献……。难怪每次行走兰临高速远看,总是感觉辛店镇的山坡郁郁葱葱、与众不同。
相信,郁郁葱葱的绿色山坡和金碧辉煌的文化广场交相辉映,加之辛店文化遗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一定会使得辛店这个千年古镇焕发出无比耀眼的现代光芒。
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守望一方乡土,传承一方文化。
在辛店还有一个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化遗址,那就是辛店文化遗址。辛店文化,因最早在临洮辛店镇边普陀崖上被发现而得名,这是由生活在距今3400年前的先民们创造的文化类型。辛店文化类型散落在东起宝鸡,西至青海共和长达650公里范围内,大体沿在黄河上游及其支流的渭河、洮河、大夏河、湟水等等流域分布。辛店文化的下限距今2700年,因而辛店文化类型的遗址活跃在商代中期到西周晚期之间,这段时间内他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这是一个由远古羌人所遗留的文化。辛店文化的彩陶纹饰是类似于羊角的双钩羊角纹。有一件辛店双钩羊角山羊纹彩陶壶,图案是两个对称展开的羊角纹,羊角上方则是两个类似太阳的图案,人们称其为太阳纹。而在陶壶的腹部则画着山羊,图案大体呈现倾斜的反“S”,前腿提起,后退用力使劲,而羊嘴所对的位置正是两个羊角交叉处,是一幅类似两个弯曲树枝形成的交叉图案。有学者考证,《易经》中的三阳开泰,最早或许就是这里三羊开泰而来。
辛店文化遗址、端午抬龙王过洮河,一个是三千年前,这一方土地上,先民们创造的灿烂文化,一个是自古延续至今的,生生不息,有着强大文化传承的民俗活动。它们都是这个千年古镇的文化根脉。
文化,是区分一个地域,一个民众,一个民族,与其他地方、民众、民族最为重要的标志。也正是有了辛店文化遗址、端午抬龙王过洮河这样在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化,辛店,这个小镇才与全国其他小镇显得与众不同,也就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化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