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兰州端午传承文化让端午棕香情也浓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夕阳红 时间/2017-05-31 09:14:55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老兰州”讲述端午节:并不仅是“吃粽子”那么简单

街头香包俏。

市民驻足在摊位前挑选香包和五彩花绳。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小时候是听着这样的歌谣迎来端午节的。兰州市民李女士说,作为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得以保留,并成为法定节假日,是因为端午节连着中华民族的情结,是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午前夕,记者在兰州街头走访时市民纷纷表示,端午是承载着我们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是活的文化,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年过八旬的王奶奶向记者讲述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街头艾草飘香。

“老兰州”讲述端午节:并不仅是“吃粽子”那么简单

“对于现在的大多数人而言,端午节的种种传统习俗已经渐行渐远,这个节日仅仅只是吃粽子这样简单的意味了。”年过八旬的王奶奶告诉记者,端午节并不只意味吃粽子,还有赛龙舟、栓彩绳、挂香包,插艾草、插上杨柳枝条、喝雄黄酒的习俗,但这些好像已经渐渐被人淡忘了。

“我对端午的记忆,最深刻的是小时候端午前夕每天早晨四五点钟就有人推着车子,沿着大街小巷喊着‘艾呀……艾呀……’的叫卖声,插艾草一方面是有个牛鬼蛇神不进门的说法,另一方面艾草的香味也可以驱散蚊虫,然而现在,艾草却是各稀罕物了。”王奶奶回忆到。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王奶奶说,悬挂在门楣的艾叶,像一把把长剑,保佑人们祛病去邪,天天平安。

除了插艾草,许多“老兰州”人都会在农历五月初四傍晚将杨柳枝梢插在的大门和房檐上。插上了杨柳,孩子们开始穿新衣、戴荷包、拴五彩花花绳儿,准备过端午节。据了解,端午节在房檐上插上杨柳,是为了纪念大臣介子推,人们把这种插在房檐上的杨柳称为“招魂柳”。

“老兰州”人的端午食俗,和其他地方也有区别。因为兰州地处内陆,既不产糯米,又不产粽叶,所以兰州人的过端午的特色美食是甜醅子。过去,从端午节前三天开始,家庭主妇们就开始买甜酒米曲子,煮麦酿制甜醅子,准备在端午节这天食用。酿好的甜醅子,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之间还要互相赠送品尝。

兰州人端午节吃甜醅子的民俗,源于我国古代用米酒敬神、祭祖的旧俗。它是几千年遗留下来的端午节原汁原味的文化。

90后女孩讲述自己的端午情结。

大学生追忆儿时的“端午节”。

90后讲述自己的端午情结:是对自己童年的一种追忆

“小时候,五月初五端午节早晨一睁开眼睛,就能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手上、胳膊上、脚踝上都拴着五彩绳,脖子上挂着荷包,这些东西都是我在睡着的时候奶奶为我亲手做的,奶奶说,这个过程要在我睡醒之前完成,这样我这一年都可以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了。”90后女孩萌萌告诉记者,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都是自己特别期待的一个节日。

“我觉得和以前相比,那时的端午节我更快乐,现在除了全家人能坐在一起吃顿饭,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了,特怀念小的时候过节的那种氛围和感觉。”

谈起端午节,不禁勾起了兰州理工大学小赵的童年的回忆:记忆中的端午节和“六一”特别近,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都会做米糕,冰凉冰凉的,早上一睡醒就能吃到,特别好吃。

小赵说:“对于我们90后来说,我觉得一方面我们要把传统节日的习俗继续保留和传承下去,另一方面也要把对传统节日的感情和记忆留在心里。”

街头商贩讲述端午节:香包、粽子,传统习俗不能丢

刘大姐每年端午节前夕都要在街头摆摊卖香包和五彩绳,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和年近八旬的老母亲亲手做的。

“我母亲做这些东西做了几十年,我们家卖这些东西也将近10年了,香包、五彩绳,是母亲做了一辈子的事业,也是我们全家的一种情结,这种情结不仅仅是对端午节,还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不管怎么样,传统习俗不能丢。”刘大姐告诉记者,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日子过得拮据,买不起太好看的花线和材料,妈妈就用找来的几根花线撮在一起给我们姊妹们拴在手上,现在有条件做更多更好看的东西了,我们就一定要坚持做下去。

在张掖路菜市场卖粽子马大妈,已经在这里卖了20多年的粽子了,端午节时每天平均能卖到200多个,这些粽子都是自己亲手做的。

“粽子的制作过程其实也不难,把粽叶子煮上40分钟左右,再用凉水漂一遍,然后把纯糯米和红枣、豆沙等各种配料加进去,再用绳绑好,一个个摆在锅里,上面压上石头,蒸半个小时,最后用凉水一漂就可以了。”马大妈告诉记者。

近年来,在兰州街头,和刘大姐、马大妈一样经营传统文化的小摊小店屡见不鲜,尤其遇到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这些摊点的生意异常火爆,经常是供不应求。经营这样的“小买卖”非常辛苦,挣不了大钱。但正是传统文化的回归,增长了经营者的热情,也正是有了这些“小买卖”的存在,提醒市民,传统文化的存在。

从八旬老人到90后年轻人,从普通市民到街头小贩,每一个兰州市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端午文化,让古老的节日文化内涵融入现代生活,使老百姓能够真正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依然能够发扬光大。

市民在为小孩儿挑选生肖香包。

米糕。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