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本土原创话剧《金城印象》。
一碗牛肉面、一段难以释怀的乡情、一种文化的传承……经过近两个月的紧张排练,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大型舞台剧创作资助项目,甘肃省话剧院本土原创话剧《金城印象》在端午节前夕搬上了金城舞台,接受省城观众和专家的检阅,这也是兰州牛肉面这张“文化名片”首次以话剧形式和观众见面。在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中,不论从剧情到台词都格外“接地气”,不时引发现场观众的阵阵笑声和掌声,省内相关专家观看演出后也一致表示,该剧题材好、基础好,还有挖掘和提升的空间。
一碗牛肉面:展现兰州人精气神
话剧《金城印象》是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大型舞台剧创作资助项目,也是甘肃省委宣传部和甘肃省文化厅重点文艺创作项目。据记者了解,该剧也是甘肃省话剧院继《天下第一桥》获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之后,第二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作品资助。该剧自3月23日建组开排以来,经过两个月的紧张排练,于5月23日至26日在人民剧院成功首演。
牛肉面不仅是兰州百姓喜爱的大众面食,而且早已成为兰州的标志性符号。正如该剧编剧王小军所说,这碗面不再是一碗果腹的面食,而是一种代表当地特色的饮食文化,《金城印象》正是想表现这种西北兰州人的鲜明特色。
黄河铁桥、白塔山、五泉山……话剧《金城印象》大电影手法的开场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而后舞台上出现了兰州人日常吃牛肉面的熟悉画面,一场好戏就这样开演了!整台剧目以兰州百姓熟知的牛肉面为线索,通过一个从国外归来的老兰州人在金城吃牛肉面引发的感情风波和故事为线索,富有喜剧性地呈现了兰州人对牛肉面、故乡和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全剧立足于兰州本土,发扬兰州人系列地域和文化特色,透过一碗牛肉面展现了兰州人的精气神,深入开掘了兰州人包容、豁达的特征,并在喜剧性、时尚性上进行了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金城印象》主创阵容云集了省内外一流艺术家组成主创团队,由国家一级编剧、甘肃演艺集团总经理张明和国家一级编剧、甘肃省话剧院艺委会主任王小军联合编剧。该剧导演由二群为国家一级导演,曾荣获文化部“文华特别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大奖,先后与甘肃省话剧院合作导演话剧《艰难时事》、《马背菩提》、《兰州人家》等作品,此次再度牵手甘肃省话剧院为“一碗面”执导筒,由二群表示,“《金城印象》的灵魂是做面和吃面的人。虽然这部话剧是喜剧,但喜剧背后有人性深刻的东西,呈现的形态以情感为主,不过,用喜剧来表现就要有笑点,这次选用的都是新人,他们的表演很认真,我很认同。”
的确,此次《金城印象》演员阵容堪称“清新版”,男女主角分别由甘肃省话剧院国家二级演员王海峰、谢杨一伟领衔,优秀青年演员赵敏捷、康萍、张斌、张鑫、项佳、高寒、杨敏等均在剧中担任主要角色。
省城专家把脉:尚有提升空间
十年磨一戏,作为《金城印象》的出品人,数十年在话剧舞台耕耘的“二度梅”得主、甘肃省话剧院院长朱衡深知这个道理。5月27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专家研讨会在甘肃省话剧院举行,相关专家汇聚一堂,为这部话剧新作支招把脉。
“据我所知,在此之前还没有一部反映牛肉面主题的大型舞台作品。牛肉面是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应当将其呈现于舞台之上。”我省著名戏剧评论家王正强直言不讳地说,“《金城印象》的主题已不仅仅局限于表述兰州地方文化这么简单,而是彰显了甘肃文化被推到世界舞台前沿的重大变革,这也充分证明,越是有个性的东西,越能挖掘出它的文化价值。”
在国家一级编剧、甘肃省歌剧院副院长李天圣看来,兰州的景观名片是黄河,饮食名片就是兰州牛肉面,这张名片可以说是享誉全国。“这部作品以兰州牛肉面为选材,反映了兰州的本土文化,展现了今天兰州市井百姓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剧中虽然没有大悲大合的冲突,但同样能让人从中品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李天圣还中肯建议,传承几代的面馆应该有自己的特点,而不是一些简单的摆设。
兰州市儿童艺术团团长、国家二级演员杜林宏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透过一碗面,展现了当代兰州人的精气神,故事讲得很流畅、自然,不做作、不刻意,特别是剧中的人物生动形象,就像是身边熟悉的朋友,非常亲切。”杜林宏还提出,这部戏的基础非常好,很有潜力,但作为一部原创作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戏的整体节奏略显拖沓,音效、舞美也可以更加精致一些。
甘肃省著名戏剧评论家、国家一级编剧肖美鹿表示,《金城印象》地方特色鲜明,尤其是语言抓住了兰州方言的亮点,非常值得肯定。甘肃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一级研究员周琪则评价称,这部作品“讲中国故事,讲百姓故事,弘扬中华民族的真善美”。专家们在发言中还一致表示,这部作品整体不错,但对牛肉面文化的开掘不足,还具有很大的挖掘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