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歌舞剧《轩辕大帝》
近年来,清水县依托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开发潜力巨大的文化优势,抓住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温泉之乡、甘肃省轩辕文化之乡的重大机遇,围绕“弘扬先进文化,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深化体制改革,增强竞争能力,丰富精神世界,推动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特色文化大县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清水县轩辕大剧院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文艺精品创作不断
承创新区、天水市建设全球华人祭祖圣地的文化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清水县坚持把独具魅力的“轩辕黄帝故里·华夏文明之源”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工作,作为甘肃伏羲文化、中华炎黄文化和华夏文明之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快开发建设步伐。自2005年以来,先后成立了天水市轩辕文化研究会、甘肃省轩辕文化研究会,成功举办了八届轩辕文化学术年会和研讨会、六届轩辕文化旅游节。先后与陕西、湖南、河南等地的炎黄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开创了轩辕文化开发及产业建设新局面。编撰出版了轩辕故里——清水县历史文化研究丛书《华夏文明曙光》《秦亭与秦文化》《中华文明探源》等学术专著,极大地丰富和宣传了清水轩辕文化内涵。特别是先后创编了阵容庞大、气势恢宏的广场舞蹈《清水轩辕鼓舞》和大型西秦腔歌舞传奇剧《轩辕大帝》;邀请全国著名词作家车行、曲作家戚建波创作了《来日方长》和《我家清水门前流》两首县歌;邀请知名学者专家开办了《轩辕讲堂》;连续多年举办了轩辕故里民俗风情展等文化活动、轩辕故里民间祭祀活动。坚持走好市场化运作的路子,相继建成了轩辕广场、轩辕大道、轩辕桥、轩辕湖等轩辕文化建设工程;总投资12.4亿元、占地面积约8000亩的轩辕文化产业园已完成总体规划,轩辕窑遗址体验区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崖遗址保护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总投资6.1亿元、占地面积约6000亩,被誉为黄帝洗礼圣地、全国十三大名泉之一的清水温泉旅游景区开发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随着一项项轩辕文化开发建设工程的大力实施,清水的轩辕故里文化品牌,不仅已经成为清水特色文化大县建设的重要抓手,而且不断成为炎黄子孙心仪神往的寻根问祖圣地。与此同时,“非子封邑”、“赵充国家乡”、“魏晋古城”、“清水温泉”等其他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工作有力推进,与轩辕故里文化品牌建设形成了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良好发展态势。
清水县轩辕桥
改革创新为文化建设注入活力
近年来,清水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正确把握文化改革创新的基本途径,不断拓宽文化改革创新的领域和活力。积极出台了“十三五”和中长期文化事业改革发展《总体规划》、推动全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施意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126工程《实施方案》。围绕理顺体制,激活机制,培育新型文化市场主体,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围绕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政策机制,扶持乡土人才开展艺术创作,发展民营文化企业。顺利完成县广电网络公司和县秦剧团有限公司的改制工作,使之不仅成为文化企业市场主体,而且成为了全县文化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清水县宋(金)砖雕彩绘墓葬博物馆
投入与管理并重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以重点工程为核心,提高县级文化设施承载能力。先后实施了县级标准化博物馆、县文化馆、县图书馆改造等县级文化设施的建设改造,新建了4724平方米轩辕大剧院。先后筹资1.6亿元,建成了轩辕广场、充国广场、轩辕大剧院、轩辕湖公园、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场等一批标志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二是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文化阵地全覆盖。全县18个乡镇实现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在村一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三是注重鼓励引导,切实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坚持政府鼓励引导和群众自发参与相结合,建设一支来源于群众、贴近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的文化队伍。通过举办各种培训,提高了文艺骨干素质,举行秦腔大赛、才艺大赛等活动,发掘人才。四是结合本土特色,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2010年开始,在全省率先举办了电视秦腔票友大奖赛、厨艺大赛、摄影大赛、书画大赛、皮影戏展演赛等一系列电视文化活动;依托夏秋两季物交会和农村庙会,广泛开展“千台大戏送农村”、送电影和送书画下乡活动。县秦剧团有限公司年均演出秦腔戏300多场(次),县乡放映队每年免费放映电影3000多场(次);创作书画、剪纸、摄影、文艺作品8000多部,在地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各类作品400多篇,有40多部获奖。其中,眉户剧《公仆》被甘肃省委宣传部评为“优秀剧目”。
清水县秦剧团有限责任公司送戏下乡
深挖县域资源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丰硕
一是狠抓文物保护。切实把保护文物视为保护人类文化传承、培植社会文化根基、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保护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大使命,对县境内积淀丰厚的仰韶文化、先秦文化、汉唐文化、宋金文化等文化遗存进行积极挖掘保护。至目前,李崖遗址和鲁恭姬造像碑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永清堡遗址和赵充国陵园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上邽古城、李虎墓等4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严格保护。二是狠抓古籍保护。不断完善图书管理工作措施,1190多册珍贵古籍资料得到了很好的归类整理和技术保护。三是狠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立非遗保护机构,编制传承保护规划和非遗名录体系;公布各类代表性传承人38人;普查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线索460多条,申请并确定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6项。其中,道教音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清水剪纸被列入省级保护项目。一批极具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的古遗址和民俗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