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草莽英豪王得位末代鲁土司衙门参谋长的传奇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邓仲祥 时间/2017-07-04 10:10:01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王得位字正中,又一字正卿,平番金嘴小川乱草沟(今甘肃省永登县武胜驿镇兰草村)人,出生于1895年。一生历经光绪、宣统、民国、新中国四个不同的时代。

讲述人顾鸿亮甘肃作家协会会员,永登县政协文史办主任

王得位照片

当年催粮的文件

王得位的任命书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草莽出英豪。民间往往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豪杰,他们虽出身不高,但却以护卫邻里,守护一方土地而让后人所记住并传诵。

清末民国初年,永登有位草莽英豪。他从小拜名师习武,学成之后,却在去擂台比武的路上止步,弃武从文。读完书后,竟然又以武为生,成了一个镖师。最后,由镖师而到末代鲁土司的参谋长。解甲归田后,又兴办教育,守护一方。

这位草莽英豪,就是王得位。王得位字正中,又一字正卿,平番金嘴小川乱草沟(今永登县武胜驿镇兰草村)人,出生于1895年。一生历经光绪、宣统、民国、新中国四个不同的时代。时代潮起潮落,人生跌宕起伏,他一生勤勉上进,追求进步,务实工作,为地方上干了一些好事实事。

今天,就让我们聆听顾鸿亮讲述一位草莽英豪的故事。

习武有成,在擂台比武的路上,师傅竟然给他烧纸了

在我们永登县武胜驿有个兰草村,这名字不仅带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而且有一种出尘脱俗、与众不同之意。这个名字就是王得位改的。清朝末年,当时的永登称为平番。兰草村也不叫兰草村,而是叫做乱草沟,因为村子附近有个乱草沟,长着各种杂草。王得位就是乱草沟长大的人。

1925年,他觉得乱草沟这个名字不雅,于是就以“兰为王者之乡”的典故,改为“兰草村”,一直沿用至今。

武胜驿是丝绸之路上的古驿站,尤其是明清之际,这里是从兰州通往河西走廊及新疆的必经之路。就是在十几年前,武胜驿也是兰州到武威之间必须停留的一个站口。交通的便利,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开阔了乡亲们的视野。王得位后来的几次机缘,都与此有关。

我们继续讲王得位的故事。自古以来,丝绸之路沿线的居民,大部分都是忙时耕种,闲时习武,人们往往把习武放在读书之前。为啥,习武强身健体,有个好身体,干啥都能成。王得位虽然出身于耕读世家,但却是从小习武。在兄弟九人中,就数他聪慧好学上进。家里就把他送到平番红城野泉的武师巴占魁那里学武艺。据说,他是巴占魁的开门弟子。他聪明好学,巴占魁很赏识他的悟性以及吃苦精神,悉心教授他武艺。

数年后,王得位自觉学艺有成,就想赴凉州赶考。当时,永登归凉州府管辖。这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也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啥事情呢?

看到王得位打定主意要去武威参加擂台比武,巴师傅知道阻拦是无用的。可是,擂台比武往往十有八九惨死在比武场,那可不是好参加的。于是,他的师傅就想了一个办法。临出发的时候,师傅把他的马牵住,让他上了马。随即,师傅就蹲到路边,在他的马前面烧纸。这可把王得位吓了一跳,怎么回事,师傅你这是啥意思?

原来,师傅看着无法阻拦他,便想出了这个办法。师傅说,武试不同文试,比试者十有八九会惨死在比武台上。王得位一听顿时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赶紧跳下马来,打消了去武威赶考武举的念头,辞别师父,回乡弃武从文。

危难之际,当镖师,走了一回镖

王得位回到家里后,就到金嘴秀才李发成的私塾读书。后来,又到县立初等小学堂、县立高等小学堂读书。他们家族的家谱和保存下来的一些材料,见证了王得位当年在永登县城读书的情况。

他们家谱中说,光绪年间,王得位读书时,周旋进退,从容中礼,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在私塾中学了3年,收获非常大。此时,平番知县陈源滉将龙岗书院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堂,同时在县城及乡村还设立了3所初等小学堂。王得位就到县城去读书了。他毕业时,已经是民国年间了,然而时局动荡,民不聊生,只好回家耕读去了。

后来,他的启蒙老师李发成再次见到他,感叹说,得位俨然一农人也,学业荒落,深为惜之,可见山谷埋没英才不少。尽管如此,王得位还是尽力守护乡里。“地方岁歉,谅力恤之。历任宰邑,必借重之。甫近村庄,咸利赖之。”对李发成老师,他一如既往地谦逊恭敬,如同当年求学时一般。守护乡里,扶危济困,尊重师长,这是草莽英豪王得位的本性特点。

草莽出英豪,乱世是强者的舞台。不久,一个机遇就摆在了王得位的面前。此时,甘肃各地军阀混战,连城鲁土司虽然是个小势力,但也想在乱世中保住自己的地位。谁知,他们负责运送的粮草却多次遭人抢劫。这可怎么办?这时,有人给鲁土司说了,武胜驿有个王得位,武艺好,脑子好,人很仗义,可以请他出马保镖。于是,鲁土司衙门就派人去请王得位,几次三番,他推辞不得,只得前去。可是,凉州道尹并不领情,道尹原先称呼是道台,到民国时期,改为道尹。凉州道尹觉得,鲁土司家人强马壮,就这样,粮车都多次被劫。你有啥能耐?竟有如此大的胆子。无奈中,王得位便说,这次镖粮再无结果,我甘愿受罚!这样一来道尹就不好再说啥了。

于是,两人攀谈起来。道尹问,你是土司什么人,家在哪里?王得位一一回答。道尹听说王得位是武胜驿金嘴小川乱草沟人,有些高兴,就问他知道不知道一个叫王成虎的人。这下,可是对上了号,原来王成虎是王得位的祖父,他当年帮助过道尹的先辈。道尹先辈留下话,遇到王成虎的后人要报恩。于是,在道尹的大力支持下,王得位顺利完成了押运粮食的任务。道尹又极力向鲁土司衙门推荐王得位。他由此被鲁土司衙门聘请当差。

后来,国民政府对各地土司进行改土归流,王得位受鲁土司衙门指派,在省城奔走活动,试图保住鲁土司的特权和地位,可是最终无法阻挡历史潮流。不过,王得位在省城活动期间,也认识了不少人,鲁土司改土归流,被编为保安团,他担任了参谋长。这样,他就成了末代鲁土司的参谋长。

扯虎皮,做大旗,借来人马吓退恶势力

王得位的连城保安团参谋长没有当多久,鲁土司的连城保安团也被撤了。1934年,最后一代土司鲁承基强迫农民朱诚给他当兵,朱不肯,鲁便百般迫害,逼得朱诚走投无路,跳大通河而死。鲁承基还干了其他的坏事恶事,激起了极大民愤,当地百姓不断四处告状,再加之其他原因,当时的甘肃省政府撤销了鲁承基的连城保安团,免去鲁承基保安团司令职务。1935年,马步青派部队收缴了鲁承基的武器,鲁家军随即解散。

1936年初,王得位也结束了参谋长的生活,辞别鲁承基回到永登谋生。此时,社会依旧混乱不堪。永登县城一洪帮头目赵大爷,威逼王得位给他当参谋。王得位自然不愿意干,但也不能得罪这些人。咋办?他想了一个办法,先稳住洪帮头目,说是考虑几天。等洪帮头目走后,他立刻回到连城,找了一帮人,穿着军装,来到县城,转了几圈。这一下,洪帮赵大爷害怕了,再也不提给他当参谋的事情了。

1925年,王得位筹建了永登武胜驿金嘴兰草小学,聘永登民乐何罗家人罗钟秀为校长。谁知,学校的地后来却被一个地方豪强私造地契卖掉了。为此,王得位和土豪打了多年的官司,直到1946年才将土地从土豪手里夺了回来。有一次,王得位路过永登县通远牌楼小学,看到学校校舍破旧,学生就学艰难,就将自家木头全部捐出,支持修建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王得位为永登县支前委员,又任枝阳镇(今永登县城关镇)代表、乡政府委员数年,在土改划定成份后,回家务农。1974年六月初十,王得位在金嘴兰草家中去世。

草莽出英豪,王得位具备干大事的条件,可惜却没有遇上好的时机。后人评诸葛出山,得其人未得其时。王得位没有遇到有力支持他的人,最终以耕读为业,在乡亲们中间留下了一段段平凡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只能令人叹息!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