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剧《敦煌神女》剧照
京剧版《丝路花雨》剧照
12日,记者从甘肃省文化厅获悉,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申报评审工作于日前全部圆满完成,我省共有10个项目获得立项资助,总金额达到了800万元。截至目前,自国家艺术基金成立连续4年来,已先后对甘肃不间断资助3000多万元,共计扶持37个重点项目,在我省繁荣艺术创作、培养艺术人才、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以及推进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甘肃文化大省的建设步伐。
杂技剧《九色鹿》拔得300万元“头筹”
国家艺术基金于2013年12月30日正式成立,是中央财政拨款,同时依法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一项公益性基金。国家艺术基金重点围绕创作生产、宣传推广、征集收藏和人才培养四大方向进行资助,其中艺术创作是基金支持的重点。国家艺术基金在组织管理上设立了理事会、管理中心、专家委员会。与人文领域其他类型的基金相比,艺术基金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广泛性、复杂性的特点。
今年,我省共获得了10个重点项目共计800万元的资助。其中,在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大型剧和作品中,甘肃省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杂技剧《九色鹿》获得资助300万元,也是所有项目中获得资助金额最高的一项。在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中,甘肃省京剧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京剧《丝路花雨》巡演和甘肃省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杂技剧《敦煌神女》巡演两项活动分别获得了150万元资助。
在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中,敦煌市文化馆的敦煌曲子戏艺术人才培养和西北师范大学的西部地区青年书法创作人才培养分别获得90万元和50万元的资助;而在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中,河西学院的丁晓军、西北民族大学的巴特尔、兰州文理学院的朱珩、甘肃省泾川县教育局的刘小龙以及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孔凡博5人,也分别获得了10万元和20万元不等的资助。
“由此可见,和其他同类政府基金相比,国家艺术基金打破了体制、系统、行业和地域的局限,具有开放性和广泛性的特点,面向全社会,国有、民营、机构和个人都可以申报。”省文化厅副厅长杨建仁告诉记者:“显然,这就是想让我省各类有活力和创造力的艺术类型,都能有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生存发展之路。同时,也让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曲艺、雕塑、刺绣等大众熟悉的艺术门类,在未来的发展中也都能寻求到更多的可行方法。甚至,一些鲜为人知的冷门艺术也有了得到扶持的可能。”
基金扶持为我省主流文化发展注入活力
在申报项目中,专家委员会负责对申报项目可行性、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及经费预算等方面进行评审,提出是否立项及资助金额的建议。通过评审项目提交基金理事会审定后公示。公示期满,通知申报主体。获资助者需与基金管理中心签订项目资助协议书。
“国家艺术基金就像是一缕温暖的阳光,为我省主流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力量、注入活力,进而使充满正能量的艺术创作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杨建仁说:“当然,严格的申报评审是保证基金产出效益回报社会大众的根本,这不仅杜绝了一些粗制滥造、内容低俗、价值观缺失的作品分一杯羹的念头,更激发了我省地方院团打造精品团队赢得国家项目青睐的动力。”
他坦言,国家艺术基金的扶持为我省文艺发展更加强调了挑战性,来自全国各地的申报主体复杂多样,这使得基金申报资助项目的成果形态必将是丰富多彩、百家争鸣。当然,基金的扶持重点始终围绕着艺术的创作生产、宣传推广、征集收藏以及人才培养四大方向,尤其是艺术本体的创作生产更是重中之重。
“连续4年的扶持,对我省的艺术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甘肃省京剧团有限责任公司此次成功申报了京剧《丝路花雨》巡演项目的扶持,亲历了整个过程的团长马勇对基金的扶持意义体会颇深:“我能感觉到,国家艺术基金的运作方式不仅体现出国家文化部门转变职能、创新艺术创作生产的趋势,更有力地推进了地方艺术管理‘管’‘办’分离的模式发展,激发出了各省、市、地区以及各院团所蕴含的潜在文化创造力。其次,通过申报我们不仅从这种国家设立、政府主导、专家评审、面向社会的公益性基金模式中受益良多,更使得有能力的地方文艺院团也成功载入了我国艺术繁荣发展的里程碑中。”
多方努力造就基金申报良好局面
成绩背后,彰显出甘肃省委省政府对地方文艺发展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凝聚着甘肃省文化厅的辛勤付出。回顾我省4年来申报国家艺术基金之路,基本保持了一个十分稳定的发展态势。相比2014年第一年申报,今年我省申报国家艺术基金立项数量增长30%,无论是院团项目还是个人项目都有所突破。
“回想2014年的申报工作,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悉心指导下,我们竭尽全力的挖掘、整理着甘肃‘嗷嗷待哺’的文艺项目,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风中孕育出一个又一个的梦想。”杨建仁说:“最终,首次申报我们共向国家艺术基金提交申报项目114个,申报数量居全国第13位,在西部地区名列前茅。随后的4年里,我们还特邀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相关专家为甘肃的申报工作进行了多次辅导,这对于推广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深化艺术单位对基金的认识、吸引更多艺术单位和文艺工作者申报项目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最终,形成了省内各文艺单位和广大艺术工作者应知尽知、能报皆报的良好局面。”
据了解,为做好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申报工作,高度重视的省文化厅每年都抽调专人负责具体工作。期间,重点培训了在兰的各高校、各文艺演出单位和相关的文化科研单位,并以书面形式对各市、州文化行政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同时,还积极与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沟通,及时掌握申报动态,并根据申报的情况,及时跟进和动员相关单位追加申报项目。
申报项目“突围”最终还需“自身硬”
省杂技团是我省最早完成转企改制的省级文艺院团。早在2007年,发展遇到瓶颈的省杂技团看到敦煌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旅游城市所蕴含的巨大演出商机以及杂技艺术所具备的天然优势,毅然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贷款、融资2700万元将敦煌的电影院改建成敦煌大剧院,创排驻场演出大型杂技乐舞剧《敦煌神女》。
该剧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佛教故事为素材创排,分情缘、磨难、寻求、诀别4幕,通过“鹿女”舍身造福人类的感人故事,深情讴歌舍己为人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传递向善守正、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转企改制使得省杂技团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2016年他们创排了新的大型神话杂技乐舞剧《九色鹿》。这一次,更是凭借着该剧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和精湛的艺术潜力,一举拿下了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大型剧和作品门类的资助,也是甘肃10个重点项目中资助金额最高的项目。再加上杂技剧《敦煌神女》巡演项目的资助,甘肃省杂技团以两项共计450万元资助成为了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申报中毫无疑问的最大赢家。
“《敦煌神女》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演出9年3500余场,接待中外观众260余万人次以及养活了全团的经济收益,更在于开创了甘肃旅游城市大型驻场文艺演出之先河。”杨建仁告诉记者:“《敦煌神女》的成功为《九色鹿》的未来孕育出了美好的希望,也成为了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严格评审的一大助力,是专家组看好这一项目的重要信心来源之一。所以说,每一个申报项目除了我们的努力帮助外,最终要的还是‘打铁还需自身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