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地之上裂帛而出的天井峡
峡谷中叹为观止的“一线天”景象
高空俯瞰会仙桥
流水是塑造奇观的重要推手
绝壁高耸排闼而来
野芳发而幽香,秀木佳而繁阴
渭源天井峡在渭源的南部,这里有一条10公里长的史前峡谷,谷中石缝有一清泉喷涌而出,水质清凉沁骨,传说是王母娘娘的瑶池,所以人们称峡谷为天井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片奇山秀水。
奇山绝境
8月中旬,在渭源探访了双石门秘境后的第二天,我们一清早便直奔莲峰镇的天井峡。
清晨入山,享受到的是一天中最为清新的空气,远离喧嚣,感受到的是遁入山林的静谧。在渭源县的南部,秦岭山脉西延部分在这里形成的土石山地带,造就了天井峡存在的先决条件。
既名为天井峡,那么是否真如一口天井一样,盛产清冽甘甜的井水呢?在去往天井峡的路途中,当地同行祁小平介绍说,渭源县南部的这条天井峡,是一条长约10公里,东西走向的史前峡谷。峡谷石缝中有一清泉喷涌而出,传说是王母娘娘的瑶池,从而得名天井峡。
峡谷根据地势可以分为上峡与下峡,上峡不消说,自然是海拔地势较高,下峡地势较低,因而,整个峡谷呈东西倾斜走势。天井峡按照探寻的踪迹,还可分为前峡、后峡、上峡、下峡四大块,每一部分都各有不同的山形地貌。一座座陡峭的山崖相对挺立,中开一缝,就像大锯在山中解开的板缝,因此当地山民又叫它解板沟。在当地的方言中,解字音同“改”,有解开的意思,联系实际,可以看出大自然的神工鬼斧造就出这一片刀削斧劈似的奇山绝境,当真像是解开了群山中的一条地缝,所以解板沟的名字似乎更为形象和生动。
山开一缝为谷,谷中清泉流出,清凉沁骨,是为天井峡谷。天井峡年平均气温4.5℃,最热的月份也只有15℃。这一份清凉的得来,除了有峡谷葱郁的植被遮蔽阳光之外,更重要的是天井峡谷内的溪水带走了热量,它们终年不歇,终年不冻,始终带着深山的凉意在峡谷内穿流,最终从峡谷中流淌而出汇入了渭源的母亲河渭河。
采访车穿过村庄、农田,平坦的土地开始有了起伏,山脉也渐渐有了模样。这一次记者一行选择从天井峡的下峡出发,穿越整座峡谷至上峡。当绕过山崖,刷刷的水声传来,这是在进入天井峡下峡前的最后一道关口——石门水库。
峡谷在石门水库的后面,在本以为全是密林的群山之中,突然出现一片蔚蓝,甚是意外。有这样一片开阔的水域作为前提,那么亲临天井峡的山与水,自然就值得期待了。
十五里画廊
绕过石门水库,在公路的尽头就是天井峡下峡的入口。“十五里画廊”是天井峡的又一别称。祁小平说,这条史前峡谷全程10公里,其中人能够进入的只有7.5公里,每一米都美如画作。全程只能靠徒步完成。
在入口处,一架钢索牵引的吊桥就已经开始吸引着所有人的注意力。双向各七根钢索相对拉伸牵引,一座略带弧度的银灰色吊桥横跨在峡谷正上方,与周遭的满眼绿色形成了强烈而分明的颜色对比。这座桥有一个名字,叫会仙桥。相传是因为天井峡美丽的风景吸引着天上众多的神仙纷纷降临,这座桥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仙家们聚会和分别的场所,故取名会仙桥。
要想进入天井峡,必过会仙桥。登上会仙桥,向下俯视,桥底几十丈深的峡谷就在双脚之下,人站在桥面就像是悬在峡谷上面,若桥面是透明的,便可一览无余这天井峡下峡口的险峻。溪水冲刷着狭窄的峡谷,不用将视线放得很高就能感受到地缝的深邃与幽深,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威力。
过桥深入,顺着这条依峡谷而建的小路,时而视野开阔阳光倾泻而来,时而石山环绕望不见出路。
整座峡谷中,高大的树木少见,倒是各种草本灌木的植物群落不少,有五色纷呈的野花尽情绽放,其中婀娜多姿的野棉花尤为美丽。
行约三分之一的路程,小路出现了岔路。路的左边出现了一条更为狭窄幽深的峡谷,这便是一线天。一线天可以说是天井峡中最为狭窄的地方,在尽头最窄处,甚至连一人侧身都无法容纳,可以算是峡谷中的峡谷。转身进入,连片的白色花朵长满在一线天,踩着这冰凉清澈的溪水进入,抬头看到岩顶裂开一罅,就像是利斧劈开一样,漏进天光一线。
在一线天的尽头是水帘洞,完全垂直的石崖上,飞泻而下的水珠,像是一道水幕。水清而透明,从山涧渗出,不带有一丝杂质,尝试了抬头直接用嘴巴接了一口,凉丝丝的,甜丝丝的。水帘洞的水天旱不减,雨涝不增。人们常说山有多高水就有多远,这股晶莹透亮的泉水从一眼深不见底的石洞中喷涌而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在快要接近上峡的天井峰,是整座天井峡的最高点。在它左侧峭壁的石缝间,有一眼喷涌而出的清泉,传说是来自王母娘娘的瑶池,是为小女儿瑶姬引来的一眼天井神水。与传说相印证的是这里还有一座山,两峰并立,中间完全呈“U”字形,像是天井,又像是一把太师椅的一圈椅背。就在天井峰的不远处,在后峡中有一股喷涌而下的泉水流下来正好激溅在一块奇石上,积年累月,石上竟冲刻成一个融隶、篆、草为一体的天然“幽”字,这块巨石也就被称为“幽”字石,因此天井峡又被称为“天井幽谷”。
史前幽谷
从下峡徒步至上峡,7.5公里路程,在美景的陪伴下,用时一个多小时没觉得累便走完了,来去都是同一条路,转身回程,之前看过的景,换个方向再来看,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回去的路,似乎更加轻快。
回返的路上,我们热烈地探讨大自然怎样用它的鬼斧神工成就了天井峡的独特景观。
我们来看它的地质地貌。天井峡属于渭源县南部的土石山地区,地质以石山居多。也许在千万年甚至是亿万年以前,某一次地壳的轻微运动,将这里的石山轻轻地“解”开,没用太大的力气,就窄窄的一条,便形成了现如今的天井地缝。
而天井峡所在渭源地区为黄土高原边缘与秦岭西端两大地质构造的交汇带,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连接处。陇西台地黄土高原西部及西秦岭地槽西端交汇地带,属多回旋构造运动山地。以渭河为界,分为南北不同的两大地质构造类型。
渭河以南在构造上属西秦岭褶皱系,经过二叠纪末期的海西宁造山运动和泥盆纪末昆仑运动褶皱成山,后经喜马拉雅山多次造山轮回运动影响,褶皱多次断裂上升。第三纪以来南部山区不断隆起,上升,并经受切割侵蚀,形成高低悬殊、山峦起伏、山体陡峻、基岩裸露的地表状态。
天井峡就属于渭河以南的这一部分,山坡陡峻,沟谷狭窄,多呈“V”字形,切割深度达400米~600米,由于多次褶皱断裂上升和侵蚀切割,往往形成独立山峰。
说完了山,我们再来说水。渭源县境内分布着大小13条河流。以中部半阴坡、鸟鼠山脉为分水岭,由南向北将全县分为两半,岭东河流为渭河水系,流域面积10246平方公里;岭西河流为洮河水系。天井峡恰好就在分水岭以东。
我们推测峡谷内的径流自古以来水势没有大的增减,因为水势若是很大很急,它的侵蚀作用将形成较为开阔平坦的河滩或三角洲地区,但时至今日,这里远观依旧是细窄的一条地缝。
有山有水,就有了生命诞生的条件。山峦起伏,雨量充沛,气候阴湿寒冷;密林遍布,林草覆盖度90%以上。沟谷清溪常流,于是动植物在这里安了家。
十五里画廊,十五里美景。再加上神仙传说的加持,让这座藏于深闺的天井幽谷,散发着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