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自古以来便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古丝绸之路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化与精神之路”。从古代中国出发,南接印度次大陆,向西穿过中亚、西亚地区,直通遥远的罗马帝国。丝绸之路并不只是贸易之路,各国间除了商人和货物的来往流通外,丝绸之路更重要的贡献在于人才、思想、宗教和技术的交流。
包括与建筑、城市规划有关的交流,也随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这些交流元素至今仍以各种方式影响着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居民生活。沿丝绸之路甘肃段,我们随处可见这类历史与文化遗迹。莫高窟、嘉峪关段古长城、敦煌玉门关等历史文化遗迹以其对全人类无可比拟的文化价值而闻名世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国家级、省级的历史文化遗迹。在两千多年间,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文化进行对话、交流、融合的桥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这一交流、融合,如传统、信仰、民间习俗、饮食、宗教等。
历史上,甘肃是中国与中亚、欧洲国家联系的唯一陆上通道。这一有利的战略地位使甘肃拥有独特的优势:丰富多样并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甘肃的战略地理位置使其获得发展当地经济的独特机遇,被定义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甘肃的每一处历史、文化遗产都有其独特的自身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属于丝绸之路大网络的一部分,这为甘肃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如果经营管理不善,旅游业可能会对脆弱的环境和当地社区造成消极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对社会、环境、文化和经济产生的影响。甘肃资源的独特性要求我们用特别的方法,这样才能将它令人惊叹的历史、自然资源通过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式转化为实际收获。
一个遗产地的命名并不能代表该地旅游业发展已经成功,这只是成功的开始。成功在于长期的发展影响,而挑战在于如何在短期旅游增收和长期可持续包容发展之间找到平衡。
我们的任务就是为国内外市场唤醒丝路历史遗迹的旅游体验。这就需要由具有文化敏感性和历史责任感的个人和以丝路故事为基础的集体品牌,共同支持开发、打造甘肃独特、多样、具有吸引力的高质量旅游产品。
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帮助甘肃定义自己的独特性,并采取合适的方法,确定如何发展文化遗产,如何提升丝绸之路对当地社区的意义,如何在统一丝路故事的背景下,将甘肃省相关的文化、自然遗址地与世界遗址地联系起来。
通过这一框架,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使其不再是“被雪藏的博物馆藏品”,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能反映当地居民生活的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最佳做法证明,社区居民能力素质是遗址地本质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投资社区传承传统的能力素质建设,能有效促进文化旅游发展项目的成功。
我们不能忘记甘肃是丝绸之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鉴于甘肃的地理优势,通过与其他遗址地联盟,建立协同效应,搭建网络平台,并引领塑造丝路沿线对可持续旅游业的理解,甘肃具有成为丝绸之路中心的能力和机会。这种全局观通过整合文化路线和虚拟数字路线的发展,将为当地带来经济和社会乘数效应。
除保护和展示遗址地外,还应动员社区,并与各种遗产和文化表现形式形成协同效应。应推动文化遗产与非遗实践,提升当代创意表达,还应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和以遗产为基础的城市复兴和可持续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