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以藏学为龙头学科培养特色化双语人才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章先生 时间/2017-10-10 09:39:23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建校于1984年,200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是甘肃唯一一所省属民族高校。2013年5月,确定为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学校。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建校于1984年,200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是甘肃唯一一所省属民族高校。2013年5月,确定为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学校。于2006年、2009年、2015年三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012年被确定为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13年被确定为甘肃省第十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5年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形成了以藏学为龙头的学科特色

区域性办学特色逐步形成。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安多藏文化”“河洮岷历史文化”“民族教育研究”“高原生态经济和环境能源开发研究”四个具有地域特色的研究方向,建立了“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安多藏文化研究中心”和“河洮岷文化研究中心”等3个研究中心,“高寒生态系统研究所”等3个研究所、“民族工艺美术研究室”等6个研究室。学校做大做强藏学,先后设立藏学院、藏汉双语文科教学部、藏汉双语教育学院等机构,建有安多藏文化研究中心、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实验室等研究机构。中国藏学中心和省委宣传部分别在该校设立“《中华大典-藏文卷》编纂工作站”和“甘肃省藏文古籍文献编译中心”,“甘肃省藏汉双语师资培训中心”“甘肃省藏汉双语预科教育基地”“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汉双语人才培训基地”等机构先后落户学校,已成为汉藏双语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藏学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学校是国内较早开展藏汉双语师范教育的高校,在数学与应用数学等10个本科专业设藏汉双语方向,成为全国民族院校中开设藏汉双语类专业最多的高校之一。“安多藏文化研究中心”获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培育基地,“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研究实验室”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民族文化传承研发持续推进。学校积极开展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利用区域特点,着力于民族工艺、民族美术、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体育、民族文学等领域的研究。河洮岷文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甘南民族风情艺术采风基地成为集艺术采风、学术交流、非物质文化保护、对外宣传为一体的实践实训教学基地。

藏汉双语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学校积极开拓跨地区、跨行业的藏汉培训模式,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社区、农牧村的联系和合作,开展职业培训、技能培训和文化知识教育,进一步拓展了学校的服务功能。

  建立了特色化双语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确立以“以实践推动理论,明确民汉双语人才培养标准,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积极构建双语教育体系”双语人才培养思路和“汉藏兼通”的双语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以“七化”课程教学为主线,“分类施教”“双语并进”的汉藏双语教学模式,构建了“一主三辅”双语教学保障机制,强化了学校为甘肃及周边藏区培养“双语”人才的功能。

极推进“七化”民汉双语教学模式。在课程实施策略上,实施推进了课程“七化”建设。一是两语基础达标化、二是主干课程汉语化、三是藏语课程连续化、四是选修课程共享化、五是翻译课程针对化、六是讨论课程对接化、七是课程考核双语化。各双语类专业每学年至少确定两门课程为口试课程,其中一门为藏语,一门为汉语,笔试课程也应实现双语考核,要求命题、答题时使用汉藏双语。

分类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分类制定培养目标,以“民汉兼通”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藏为主”学生在继续提高藏语言文化能力的同时,加强汉语的教学,主要提高汉语知识及运用水平;“以汉为主”学生在继续提高汉语言文化水平的同时,主要加强藏语的教学,提高藏语知识及运用水平。制定了双语类专业分类人才培养方案。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从听、说、读和写四方面进行水平测试,通过国家级考试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

构建“一主三辅”双语教学保障机制。“一主”是指突出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实现语言学科有效教学。“三辅”是指注重三个辅助渠道和手段,创建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开展有效语言实践活动。

  着力打造合和大美的和谐校园

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学校注重中华民族传统一体多元化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12345”工程,即抓好“一条主渠道”(思政课)、“两校培训”(党校、团校)、“三类宣讲”(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学生骨干)、“四项教育”(党委中心组、职工理论学习、党团组织生活主题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和新进教师岗前教育)和“五讲五做”(讲“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捣乱是祸”“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观”;做一件好事、读一本好书、进行一次文艺汇演、进行一次社会实践、开展一次表彰活动。),打造以“民族团结·薪火相传”为主题的文艺品牌活动,传承民族文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月专题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打造以“民族团结 薪火相传”为主题的文艺品牌活动,旗帜鲜明的开展反分裂专项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教育,加强“两个共同”和“三个离不开”教育,推进“四个认同”。

着力打造融合式书院制管理模式。学校改革传统学生公寓管理办法,于2013年开始率先在甘肃高校中全面推广书院制,健全书院组织结构,成立了书院内部管理机构,实行书院院长负责制、导师制和导生制,实现“专业教育学院制,生活教育书院制”,营造不同专业、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同一个楼宇(社区)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活动的生活环境。书院以活动课程为平台,以书院文化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名师进书院的个性化人文讲座和辅导活动,弥补学科教育、专业教学、课堂教学的不足,以定期导读和举办读书沙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学习兴趣、思考能力和鉴赏能力,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推进素质拓展,提高各民族学生的现代文明素养。通过特有的育人环境条件、文化氛围和文化标识,鼓励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实现学生文理渗透、专业互补、个性拓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师德师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科学生活观培养、弘扬雷锋精神等的“五个融入”。根据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实际,广泛开展以“养成高雅的生活情趣、朴素的生活习惯、友爱的生活风尚、严明的生活纪律”为内容的科学生活观教育活动,从学生的日常管理、生活引导和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入手,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养成教育,促进学生成长。

构建校园安全稳定长效机制。学校着眼维护校园和本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建立了“防范有序、处置有力、标本兼治、重在教育”的维稳工作体系,制定了相关应急预案,实现常态化维稳贯穿于常年之中,敏感期维稳实行值班制度,落实校领导联系系、系领导联系班、班主任及教职工联系宿舍的维稳工作要求,确保每个班级、每个宿舍、每个学生都有人负责,有人教育、有人引导和关爱。

据悉,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以甘肃为主,面向青海、云南、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16个省区招生,现有各类普通在校学生近11000人,由汉族、藏族、回族、裕固族、保安族、东乡族、锡伯等25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占70%,其中藏族学生比例占40%左右,是内地藏族学生人数最多的高校之一。学校设有16个教学院系(部),49个本科专业及方向,涵盖教育学、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建有2个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建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2个省级重点研究培育基地。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