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销售额877万元,2015年3812万元,2016年4277万元,2017年他给自己定了“一个亿”的小目标……这是电商康维起的故事;
凭着刺绣手艺,带领留守妇女闯荡电商江湖,这是农村妇女王静的蜕变之路;
动动鼠标,村民想买的东西,找他准行,这是“村小二”梁家豪最开心的事……
在甘肃陇南,那些人、那些事儿,因为和电商的“相遇”,他们看到了别样的风景,走出了别样的道路。
一个苹果世家的转型:从卖苹果到农产品“卖客”
在甘肃礼县,九成以上的农民都种植苹果,而康家算是礼县知名的“苹果世家”。
从爷爷辈拉着架子车沿街叫卖苹果赚取生活费,父亲康永良做苹果销售商,到康维起这一辈通过电商出售苹果,康家三代人的三种方式,恰巧见证了礼县苹果出售格局和方式的巨变。
2012年从部队退伍后,看到家乡果农辛苦种出来的苹果却被外地客商无情压价后,康维起这个90后萌生了开网店的想法。
抱着“让孩子玩一玩”的心态,康永良借给他第一桶金。2013年,康维起参加了当地的电商培训后,开了淘宝店卖苹果,做起了电商。
2013年销售额不到40万元,2014年877万元,2015年3812万元,2016年4277万元,2017年康维起给自己定了“一个亿”的小目标……
随着销量扩大,他专门成立公司,在各类平台开设了7个店铺,解决了100多人的就业。
这些苹果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在网上卖苹果,康维起改变的不仅是父辈卖苹果的方式。
因为每年的3月到9月是苹果的生长期,而这大半年的时间对康维起来说就意味着无事可做,于是他盯上了外地的农产品。他联系到不同地区的果农,去考察、甄选出优质的农产品,将产品挂在自己网店上卖。顾客向他下单后,货品直接由原产地发出,解决了店铺的“空窗期”难题。如今在他的店铺中,除了苹果,还有广西百香果、四川丑橘、民勤蜜瓜等。
刚刚过去的“双11”,康维起公司旗下的两个天猫店、两个淘宝C店销售达6万余单,销售额231万元。截至目前,线上交易累计已超2000万元。
一个农村妇女的转型:带领绣娘闯荡电商江湖
王静和她的串珠作品。
“原来一个月赚1000多块钱,现在能赚2000多块钱。”王静咧着嘴笑着告诉前来采访她的媒体。
家在红川镇西柳村的王静从小就喜欢手工活,2009年,当地政府组织农村妇女前往天水参加培训。培训老师告诉王静,刺绣等手工品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回来后,王静重拾爱好,开始做小衣服、小鞋子、鞋垫、虎头枕……有人家生了小孩,就会来找她买虎头枕。
口口相传,王静的手工活越来越出名。她还找老师学习串珠、刺绣、丝带绣等。同村的留守妇女都加入她的姐妹绣坊,跟着她一起做串珠、刺绣、丝带绣等,她们的产品也越来越受欢迎。
“我从来没想过靠刺绣这门手艺还能发家致富。”在朋友的帮助下,她还开了网店,“原来一双鞋垫卖10块钱,现在通过网络卖到了很多地方,一双鞋垫卖40元,大家特别喜欢”,王静说,她原来做的丝带绣作品,原来四大美女图卖1000元,如今能卖4800元,大家评价还很高。曾有国外参观团来参观后,订购了32万元的刺绣作品。
如今的姐妹绣坊已有40多人。
“我们的产品现在放到网上卖,每人每年因这一项就能增收一到两万元。”王静说。
现在,王静受县妇联邀请成为陇原巧手手工培训指导老师,为全县各个乡镇爱好手工刺绣的妇女讲解十字绣、丝带绣的要领,让广大农村妇女加入到手工制作的队伍中,以此来脱贫致富。
一个有“村小二”的村庄:让网购成潮流
梁楼村
在成县陈院镇梁楼村,“村小二”梁家豪是村里人眼中的“能人”——通过他,村民能网购到各类东西。
2015年,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招募合伙人,梁家豪加入了“村小二”的队伍。“主要是帮村民买生活用品、服装、家电等”,梁家豪说,最初村民并不太了解,随着买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口口相传,来找他的人就多了。
他举例说,一款电视在实体店卖5999元,而在网上做活动时仅仅卖3999元,村民一下子觉得省了很多钱,特别开心。
他帮村民网购过大件家具、鸡笼、儿童车等,甚至还网购了一辆汽车。一年的网购金额达到100多万元。
如今在梁楼村,网购早已不是新鲜事儿。
坐他对面的武旭丹主要负责将梁楼村的农产品通过网络卖出去,他是梁楼村的电商服务点负责人、驻村干部。“最初主要是卖核桃,后来增加了土蜂蜜、金银花、油牡丹”,武旭丹说,原来土蜂蜜在线下只能卖40元到50元,网上能卖到80元,很受欢迎。如今,通过这个淘宝店铺,代销农产品金额21万元。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得金。”就这样,一个买进来,一个卖出去,他们用两台电脑,将梁楼村人和世界的距离变得近在咫尺,在电商“江湖”里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