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上旅游这碗饭,日子越过越红火。现在来贵清山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的农家乐住宿常常爆满!”漳县新寺镇青瓦寺村的妇女杨新巧高兴得合不拢嘴。
女主人炒菜、做饭,两个念书放假的姑娘和丈夫成了服务员,院里、餐厅里坐满了游客,一家人忙着给外地来的客人上农家饭。夜幕降临,院里的饭桌腾开,放上音乐,十几位客人唱歌、跳舞。第二天早晨吃完早点,接过游客递上的钞票,杨新巧满面笑容地点了起来,两天收入3400元。杨新巧高兴地说:“摘了穷帽子,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啦!”
过去的杨新巧,可没这么幸福。一家7口人住的是土坯房,3个孩子在读书,靠务几亩田过日子,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家穷日子没法过,她和丈夫丢下娃,跑新疆打工、拾棉花,在外8年,啥活都干过,吃尽了苦,一年到头,还是捉襟见肘。
近年来,漳县大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按照依托“六张名片”,发展“五大旅游”,建设“四个中心”,弘扬“三大文化”,形成“两条环线”,打造“旅游强县”的旅游业发展总体思路,着力在培育旅游新业态、发展全域旅游等方面下功夫。全县旅游的可进入性、可驻足性、可消费性和可回头性全面增强。今年截至目前接待游客93.27万人次,同比增长21.5%;综合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22.74%。
漳县立足农业生产特点、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等基础条件,结合“十三五”规划和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打造。同时指导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参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通过整合项目资金,优化资源配置,鼓励贵清植物园、盛世牡丹园等农业生态园区开发建设。并对新建农家乐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给予2万元的补助,鼓励、引导发展农家乐,带动农民发展农家乐的积极性。
漳县编制了《甘肃•漳县牡丹产业园休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打造、申报盛世牡丹园国家2A级旅游景区,并将盛世牡丹、贵清植物园融入县内旅游大环线(中共中央西北局盐井会议纪念馆—盐史馆—雷公峡—露骨山—遮阳山—北沟寺—大爷洞—贵清山—贵清植物园—盛世牡丹园—汪氏元墓群),带动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产业及农家乐餐饮服务业的发展。
以传承农耕文化、展示民俗风情、发展休闲农业、发展生态旅游为重点,漳县深入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创建。打造出新联村、青瓦寺村、香桥村、酒店村等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休闲乡村;培育出贵清植物园、盛世牡丹园、朱家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陈家磨商品渔业休闲基地等一批以果蔬、中药材、食用菌、林产品、花卉等农业产业为支撑,集休闲、养生、观光、采摘、垂钓、体验、娱乐、餐饮、科研、教育等功能于一体,融漳县农耕文化于一身的休闲农业园区。形成融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休闲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农业旅游线路。
同时,漳县还具有深厚文化历史底蕴。奇石文化、根雕文化、刺绣文化等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华夏千年井盐文化,富有传奇色彩的汪氏元墓群文化、浓郁的红色文化、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文化等六大文化产业前景广阔。
据了解,漳县把文化产业作为新的增长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文化品牌。该县将《盐川丧葬礼仪》《金钟巴当舞》《汪氏祭神鼓舞》等20多个项目列入初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手工井盐熬制技艺》《漳县熟皮技艺》列为省级非遗项目;积极推行“乡村记忆”博物馆历史再现工程。完成了漳县观赏盐川奇石根雕博物馆、漳县汪航盐画艺术馆、漳县一中校史馆、中共中央西北局盐井会议纪念馆6宗单位的“历史再现”工程的申报工作。总投资860万元的汪氏家族墓地保护项目,已上报国家文物局;加快建设漳县盛世牡丹旅游观光博览园建设项目、贵清山生态休闲养生基地项目、盐川古镇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优势,在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产业基地上有了新的突破。
漳县把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作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全县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夯实了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截至目前,全县136个村全部建成了“农家书层”、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舞台、文体广场等公共服务项目。县文化馆争取资金20万元,建成“百姓舞台”,开设秦腔、民间文艺、中老年合唱3个培训辅导活动场所。漳县共创建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1个、旅游专业村4个、全省金牌农家乐3家、紫斑牡丹全国示范基地1家、甘肃省休闲农业示范点1家。发展农家乐184户、畜牧休闲观光园11家、休闲渔业观光园6家、中蜂养殖协会1个、土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注册2个蜂蜜品牌。今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5万人次,带动农民就业1600余人。同时,该县先后建成了图书馆、体育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人民公园等一大批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的公共文化设施,满足了城乡居民的文化娱乐要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文化活动,提高了百姓的幸福指数。
漳县还不断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商品,提高沙棘系列、山野菜系列、中药材系列旅游商品的用材、做工和包装质量,突出旅游商品的精美性、纪念性、便携性、实用性,增加旅游购物在旅游消费中的比例。同时,研究开发出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酒、牡丹精油、牡丹日化品、食用菌等系列产品。今后还会继续开发牡丹香包、牡丹枕头、牡丹干花、牡丹盆栽、牡丹系列美食、牡丹主题服装饰品等特色产品,丰富漳县旅游商品,拉长旅游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