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省南木特:遇见一个民族的美好灵魂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宋芳科 时间/2017-12-21 09:02:52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在碌曲县双岔乡二地村,每年的“南木特”藏戏演出,已成为一种传统。每逢演出,周边牧村的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前来观看,祈愿新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

每年正月,这里是热闹喜庆的所在。

村子中央的戏台,里三层外三层被群众包围得水泄不通。台上,笛子和扬琴的伴奏响起,演员身着藏戏服饰,舞步沉稳,韵白清晰。随着剧目故事的起伏,唱腔时而高亢,时而低缓,细腻的表演中巧妙融入转、摆、闪、跳等舞姿——传统藏戏《诺桑王子》拉开了序幕,藏族古老的草原故事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碌曲县双岔乡二地村,每年的“南木特”藏戏演出,已成为一种传统。每逢演出,周边牧村的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前来观看,祈愿新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

藏族历史文化的回声

藏族拥有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独具特色、蕴藏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南木特”藏戏就是其中之一。

“南木特”藏戏,也称安多藏戏,是以历史人物传记,或者以民间故事中的传奇人物、民间英雄为素材,具有生动情节、完整结构的一种戏曲艺术表演形式。在艺术手法上,它综合传统寺院法舞和民间歌舞艺术,有唱有说、有歌有舞,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表演剧目往往通过宗教性的阐释,传播和繁荣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南木特”融入了甘、青、川的区域性文化特质,地方文化色彩鲜明,唱腔自由舒展,极富民歌风格,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可因地制宜设场演出,演出形式灵活多样。

从偏南一隅的碌曲草原向北,合作市佐盖多玛乡新寺村的藏戏表演已经开始。当天上演的剧目,是《松赞干布》。

藏王松赞干布年少英雄,13岁就显示出其雄才大略。他统一吐蕃,派遣吐弥?桑布扎去印度留学并创制藏文。成年后经丞相禄东赞辅佐,不但娶来尼泊尔的迟尊公主,又到唐朝首都长安通过一系列考试,娶来了文成公主。

和《松赞干布》一样,传统的八大藏戏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其内在精神昂扬向上,是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是藏民族历史文化的回声。

波澜壮阔的精神之旅

天刚蒙蒙亮,碌曲草原深处的双岔乡二地村已经热闹起来。村子中央的戏台上,藏戏演出前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着,演员们陆续来到现场,在后台忙着穿服装戴头饰。

传统藏戏,在表现形式上综合了传统寺院法舞和民间歌舞艺术,故事情节完整。也是重要的祈福行动,民众将每年祈祷亲友平安和畜牧业、农作物丰收的朴素心愿,附加于藏戏这一形式上。

戏台上,演员们扮相清俊;戏台下,乡亲们看得入神。正在上演的是最古老的藏戏:《诺桑王子》。

诺桑王子是一个积极追求爱情自由的人。他无视王位的尊崇,拒绝妖女的诱惑,抗拒父王的旨意,大胆地与仙女引超拉姆相恋。该剧通过赞美忠贞不渝的爱情,反映了劳动人民朴实的恋爱观和审美观。

有情人终成眷属,乡亲们掌声雷动。

回神之间,另一部藏戏又开始上演,名叫《智美更登》。

智美更登善良聪慧。他在逛花园时,目睹了老百姓艰难困苦的生活。他祈求父王开仓赈济,救助众生,使全国的穷人都从贫困中得到解脱。邻国国王香赤赞布是一个无恶不作的暴君,听到智美更登施舍财物的消息,便派一婆罗门徒化装成乞丐,从王子手中骗走了国宝。丢失了国宝的智美更登,受到流放十二年的处罚。在流放途中,智美更登将自己的一切都施舍与别人,他这种无私的举动感化了神和凡人,使国宝物归原主,父子团聚,最后回国继承了王位。

磨难终得结束,善心终得善报。

2015年10月22日晚,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内座无虚席、掌声雷动,这里正在上演藏戏《唐东杰布》。

该剧取材于藏族历史上有名的高僧唐东杰布募铁修桥、造福世人的真实故事。西藏帕竹王朝时期(约明朝中叶),噶举派高僧唐东杰布创制藏戏,并以演戏募集铁钱,同时学习汉地炼铁工艺,在西藏江河之上架设铁索桥,一生建成五十八座。

《唐东杰布》以鲜活真实的藏族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主线,生动展现了青藏高原人类文明进步的印记和艰难历程,再现了500多年前藏、汉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

可以说,藏戏是藏民族向往真善美的形象体现,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之旅。

漫漫的传承创新之路

“南木特”藏戏作为藏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扬光大,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藏戏在传承过程中,也出现过演出活动范围小、缺乏资金、演员匮乏等困难,但民间的演出从未间断过。

新中国成立后,藏区文化生活日趋活跃,藏戏剧目增加。至上世纪50年代末,甘南州内有藏戏演出团队36个,剧目9个。到了上世纪60年代,藏戏进入兴盛时期。上世纪70年代末,“南木特”藏戏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获得再生。1981年成立了甘南州藏剧团。1982年在合作举办了全州首届“南木特”藏戏调演,夏河、碌曲、合作等县藏戏队和甘南州藏剧团参加了历时7天的藏戏汇演。甘南各地都成立了以乡村为单位的藏戏队,走乡串户演出。

从1946年第一部“南木特”藏戏《松赞干布》的创演,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创作演出,无论在演技水平上,还是在剧目数量上,“南木特”藏戏都有了很大发展。

自2005年至今,我州下大力气开展“南木特”藏戏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已整理藏戏剧本13个,藏文版剧本已经出版;整理了完整的视频资料5部,申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各1人。2011年,又进一步完善了“南木特”藏戏资源数据库建设,重点进行抢救性资料搜集和整理。

2011年,“南木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扩展项目名录。

2012年,国家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木特”藏戏的保护与发展专门下拨资金162万元,用于濒危剧目的抢救性记录和演艺人才的培养等。

2013年2月,碌曲县二地村举行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木特’藏戏传承保护基地”命名仪式。

国家的支持和地方的重视,为“南木特”藏戏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大型“南木特”藏戏《唐东杰布》2014年完成剧本创作,2015年进行排练并赴北京、兰州演出。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下,2016年对剧目进行了精排提升,增强了艺术性、感染力和生命力。

《唐东杰布》是甘南州成立以来自主创作、自主创排、独立完成的藏戏剧目,开创了重点题材剧本创作与大型藏戏剧目创排本土化的先河,也是甘南州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木特”藏戏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上取得的实质性成绩。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增进血脉认同、缔结心灵纽带、厚植人文情怀、构建精神家园。随着国家对文化自信的重视与强调,藏民族的文化瑰宝“南木特”,必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照耀下,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