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互联网为甘肃教育开启智力扶贫之“窗”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刘玉桃 时间/2018-01-11 09:44:27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近年来,甘肃在政策以及资金方面支持教育现代化,运用信息化手段,补足落后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短板,为乡村学生打开了解外界的“窗户”,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宁远中心小学里,教室窗台边摆放着手工制作的树叶面具、花纸折叠的灯笼、泥土制作的玫瑰花等。“这些都是我们和网上老师学习制作的。”学生魏嘉雯说。

近年来,甘肃在政策以及资金方面支持教育现代化,运用信息化手段,补足落后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短板,为乡村学生打开了解外界的“窗户”,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图为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探索“网络课堂”教学模式。(资料图片) 中新社记者 刘玉桃 摄近年来,甘肃在政策以及资金方面支持教育现代化,运用信息化手段,补足落后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短板,为乡村学生打开了解外界的“窗户”,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图为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探索“网络课堂”教学模式。

冬日的乡村比城市更寒冷,老师们在教室生起火炉,孩子们围着火炉,跟着讲台上电子屏幕里的老师学习画画。“以前上美术课,都是照着课本画,单调乏味,自从有了网络课堂,我们可以听故事、做手工、学画画。”魏嘉雯说。

针对农村学校规模小,师资力量薄弱,安定区探索“网络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利用互联网平台,老师直播讲课,解决乡村学校美术、音乐等艺术类师资不足问题,同时,也打开乡村孩子和教师的视野,使闭塞的乡村学校与发达地区接轨。

“原来课堂沉闷,如今气氛活跃,面对全国各地的老师,孩子们一点也不胆怯,积极发言互动,性格也开朗了很多。”宁远中心小学教师宋亚娟说。

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给山区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呼吸到外面的“新鲜空气”,让乡村教育“活跃”起来。

甘肃乡村教师正在上美术课。(资料图片) 中新社记者 刘玉桃 摄甘肃乡村教师正在上美术课。

截至2016年底,甘肃在政策、资金方面支持教育现代化,在贫困地区中小学和教学点建设“班班通”教室8.4万个,3390个教学点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

甘肃地处中国西北,受历史发展、自然地理等因素影响,贫困程度深。截至2017年11月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6万。

近年来,甘肃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一方面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智力扶贫,推进脱贫攻坚。

在秦安县,就借力相关扶持项目,在偏远山区建成“陇城教育园区”,让贫困地区孩子就近入学,免除他们的奔波之苦。

经过不断探索,“陇城教育园区”逐步形成了统一食宿、统一接送、统一排课、统一调配、统一走教、统一研修的六个“统一”,打破校际界限,让师资流动起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甘肃乡村学生通过“网络课堂”学习画画。(资料图片) 中新社记者 刘玉桃 摄甘肃乡村学生通过“网络课堂”学习画画。

对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除了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倾斜支持,甘肃还开展大学生藏区顶岗支教。

2017年12月,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正忙碌于各场招聘会现场,而兰州城市学院的吴桐雨却选择到藏区支教。这所小学位于甘南郎木寺镇,当地海拔接近3500米。

“我刚到这里时,走两步就气喘吁吁,心跳加速”,吴桐雨说,“现在适应了,还能和孩子们奔跑做游戏。”

在甘肃,像吴桐雨这样的支教老师还有很多,他们缓解了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师资的结构性短缺。

据甘肃省教育厅消息,从2015年起,甘肃省每年从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7所院校选派400名学生到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支教,目前已完成1200名学生的顶岗支教任务。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