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家老宅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合院
村中神秘的石壕
廊柱上精美的砖雕
门楼边的石鼓
180多年的“山明水秀”匾额
尹家老宅位于徽县嘉陵镇稻坪村,静谧的山村中有着徽县最完整的一处清代古建筑群落,让这座古朴的村庄拥有别样的韵味。2017年稻坪村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1唯有建筑还在诉说……
徽县嘉陵镇竟然藏着一座古老的小山村,它自顾自地美丽着,直到2017年它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才因尹家老宅为代表的清代古建筑群落广为人知。
1月16日早晨,记者一行从县城出发,沿乡村公路去往东南方向的嘉陵镇,踏访稻坪村。40分钟的车程之后,稻坪村到了,村头一座新建的木制牌楼还没有上漆,还有点娇羞的意味,村道两边沿山坡分布的黑瓦泥墙、屋宇错落的老房子,已经铺排着岁月的沧桑,让人目不暇接了,从一些保存依然完好的门楼、围墙、青石街沿、院坝等规模来看,不排除某些院落在一两百年前,曾经也是书香门第高门大户。
稻坪村的党支部书记尹守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尹家老宅原有二十几个院落几百间房屋,而今保存相对完整的院落四处。为北方四合院建筑布局,均为马鞍架结构房屋。另有古建筑二十余处,保存也相对完整,但四合院这种院落形式已经看不到了。
当诗歌和音乐都沉默的时候,唯有建筑还在诉说……那么,尹家老宅会告诉我们哪些故事呢?
记者注意到路边的这些老房起的也是马鞍架,此前在天水采访古村落时曾见到过这种土木结构马鞍架房子,侧面梁枋使用了枝编材料,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立面,有透气通风之效,适宜林区居住。一般来说,都是以当地木材为主要建材,主要构件有檩、大梁、柱子及椽等,多用榫卯结构,主架结构完成后,立起架子筑土墙、挂椽、打竹笆、覆泥盖瓦、安装门窗、平整室内地面,马鞍架房建设即告完成。
同行的县讲师组组长骞飞龙,对徽县古民居群落分布的情况熟稔于心,他说这种马鞍架的民居在许多乡镇村社都有分布,其中嘉陵镇尹家坪、麻沿河镇党政村柴家齐社、大河店镇青泥村、江洛镇立斗村比较集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马鞍架建筑物便是嘉陵镇稻坪村的了,它的完整性和审美价值最高。
2我们先从村头保存最完好的一个四合院看起
这家老宅院青砖砌成的大门楼足有四五米高,门楼脊兽精雕细琢栩栩如生,门柱配以图案精美的砖雕,大门两侧两个石鼓被孩子们摸得油光锃亮,仿佛是一种包浆,那种富足的气息扑面而来。一踏入院落,整个四合院结构严谨,尺度不凡。我们先来看上厅房,房前的台阶由长五尺、宽二尺、厚三四寸的青埂石条砌就,地基比厢房高约三四十厘米,房屋为斗拱结构,门上有额:翁归旧家,这种夫子自道的口吻显然是旧时家长的风范,从中可以看出昔日的主人“衣锦还乡”的精神追求以及“落叶归根”的情感归属,他究竟是宦海沉浮后辞官归隐,抑或是经商多年回到故乡做了含饴弄孙的富足翁?
这样的门额在院落中还有几处,古大门上隐约可见的“敦仁厚礼”四个大字,昭示的是尹家坪人自古以来叙之不尽的仁慈与厚道。正对大门的是南厢房,透雕的四门八窗上,花鸟图文布局有致,那门上“善有余庆”的字样落落大方。而相对的下屋则是“三声永绪”,而在一座偏房门楣上方镶嵌“山明水秀”题字匾额里,左侧楷书竖刻“道光岁次乙未菊月上浣之辰”,右侧刻写“生员张次渠题书”字样,依此专家推断尹家至少在清朝道光十五年(1835年9月上旬)已是徽县名门望族,在稻坪村传承11辈人,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家史。
尹守明领我们参观了一处特殊的青石砌就的壕沟,他让记者猜猜用途。稻坪地处在温暖湿润的徽县嘉陵江流域,自然雨水丰沛,记者猜它一定是稻坪人用来排水的。尹守明笑了,这是其一,还有其二呢。尹守明看到记者一头雾水,揭晓了答案:防匪患。这条壕沟由后山阳坡直通沟下河坝,平素里作为排水沟渠使用,战乱时则是一条应急避险逃生的通道。
这其实在稻坪村的建筑布局中已经有所体现,这种四合院的形制空间相对封闭,既利于生活也有较强的防御功能,便于防匪防盗,户与户之间有小巷道相互连通,曲折迂回,更增强了整村的防御功能。
3惩奸商,拒土匪
绅为一邑之望,作为名门大族的尹家自然担负起了守卫乡土的重责。在村人的讲述和相关学者的研读中,尹家老爷——尹志的形象渐渐清晰鲜活起来。尹老爷幼年丧父,靠亲娘和二娘执掌家事扶持长大,尹老爷十几岁成了当家人。清末宣统年间,尹老爷担任了徽县南乡民团的头领,民团武装的存在让匪徒们再也不敢加害百姓。
这位尹老爷惩奸商拒土匪的事迹使其人其庄声名鹊起。《徽县志》“南乡农民打盐店”一节记载了他刚正不阿的抗暴事迹。明清以前徽县的食盐由商贩经营,集市售价每市斤三十至四十文铜钱不等。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徽县官商合伙成立“盐业专卖公司”,公司对“官盐”大肆加价,宣统三年徽县食盐市价涨至每市斤64文。不光盐价高,掺假还相当严重,每百斤食盐掺白砂二十至三十斤。当时徽县市面流通的铜钱大小质量不一,盐店只收大钱,不收小钱,盐商对人们买盐时通融钱色的要求置之不理,又对民众百般刁难。县盐业公司的股东席重珍(典史)处理纠纷时,往往偏袒盐商,民众对此不满至极,积怨最终导致了民国元年(1912年)尹老爷一家率领民众打盐店事件的爆发。宣统三年(1911)十二月,尹老爷尹志派人进城买盐,见买回的盐掺有大量砂子,愤而与其弟尹旭、尹昌等人商议发动民众惩戒盐店。他们采用鸡毛传帖通知南八铺的村正(即村长),召集青壮年农民两千余人,手持大刀、长矛、土枪、棍棒,于1912年1月13日结队向县城开进,直奔北街盐店,将大批掺假食盐抛撒街头。次日,徽县宽裕成酒坊、缙绅当铺、福盛义杂货三家经理出面调停,知县徐登第致信邀请尹志进城谈判协商,最后达成三条解决办法,使民众不再遭受盐商沉重的盘剥欺压。
喜欢打抱不平的尹志被土匪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四十岁那年,他被土匪围攻擒拿,最后惨遭杀害。
尹老爷的传奇故事在时光中已经成为云烟,现在只留下尹家老宅沉积下来厚重的文化气息和悠久平和的岁月感,仍然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