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南宋甘肃籍名将吴玠和吴璘:保境安民青史留名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陈自仁 时间/2018-02-02 09:11:27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甘肃徽县县城东北的吴山,是一处旅游胜地。这里古木参天,环境幽静。山顶,苍松翠柏的掩映下,一座古墓巍然屹立。每年来此祭祀者,络绎不绝。原来,这里安葬着南宋名将吴玠。

吴玠雕像

大散关吴玠、吴璘塑像

吴玠出征图

吴玠陵园

徽县吴玠墓

甘肃徽县县城东北的吴山,是一处旅游胜地。这里古木参天,环境幽静。山顶,苍松翠柏的掩映下,一座古墓巍然屹立。每年来此祭祀者,络绎不绝。原来,这里安葬着南宋名将吴玠。

特邀撰稿人 陈自仁

初露锋芒传美名

吴玠,字晋卿,生于公元1093年,卒于公元1139年。他有个弟弟,名吴璘,字唐卿,生于公元1100年,卒于公元1166年。两人与抗金英雄岳飞是同时代的人。吴玠与吴璘祖籍北宋德顺军陇干城(甘肃静宁县)。吴氏先世几代人,都是德顺军的军官。其父吴扆,在一次战斗中不幸中箭身亡。父亲死后,吴玠和吴璘随母亲从陇干城迁往水洛城(甘肃庄浪县)。

11世纪前后,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宋、辽、金、西夏、吐蕃等多个政权对峙的局面。其中金朝势力发展迅速,先灭辽朝,后向北宋开战,并于公元1127年灭了北宋。康王赵构带领北宋旧臣残兵,在临安(杭州)建立了南宋朝廷。从此,金朝与南宋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北宋末年,吴玠和吴璘兄弟以“良家子”身份先后入伍从军,隶属于泾原军(方镇名,位于甘肃泾川县)。

宋钦宗靖康初年(公元1126年),西夏军队南下进攻,在军队中崭露头角的吴玠率百余士卒反击,打退了敌人的一次进攻,并乘胜追击,斩获颇厚。吴玠的军事才能,得到上级的赏识,晋升为进义副尉,成为军中新秀。他的美名也由此传遍军中,成为受人瞩目的年轻将领。

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冬,金兵分三路南下。金兵统帅完颜娄室和完颜撒离喝率领西路军进攻西北,第二年攻下长安,占领陕州(河南陕县)、华州(陕西华县)、秦州(甘肃天水市),直逼泾原。吴玠和吴璘奉命率部迎战,击败来犯之敌,乘胜追击,攻占泾川县西南的青溪岭,接着奉命东进,一举收复金兵占领的华州。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一月,由于屡立战功,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接见了吴氏兄弟。张浚对吴氏兄弟十分赏识,遂任命吴玠为统制,吴璘为进武副尉“掌帐前亲兵”。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张浚发起著名的“富平之战”。张浚是文臣,忠君爱国,但不懂军事。文臣统军,是宋朝的一大弊端。未经充分的准备,也未与各路大军将帅商议,张浚就调集包括吴玠部在内的五路大军,号称40万人马,向地处关中平原的耀州(陕西耀县)富平地区集结,自己则坐镇邠州(陕西彬县)督战。他任命刘锡为统帅,与入陕金兵决战。

吴玠和刘锜(甘肃籍将领)都不同意在富平与金兵决战。他们认为,富平一带是平原,有利于骑兵,不利于步兵,而金兵多为骑兵,在此决战,利于敌而不利于我。张浚认为,眼前的形势是敌寡我众,我军前方又有芦苇沼泽阻挡,就是敌人骑兵来了,也难以施展。大军统帅刘锡见军中主将意见相左,对是否实施决战,开始犹豫起来。就在这时,大批金兵蜂拥而至。他们挑来大量柴草和黄土,很快填平了沼泽地,骑着战马掩杀过来。南宋军队分左右两翼迎战。左翼吴玠和刘锜指挥大军,与金兵统帅兀术(本名完颜宗弼)大军作战,由于吴玠和刘锜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杀退了金兵,可是右翼的赵哲部临阵溃逃,吴玠和刘锜的部队被金兵左右夹击,也败下阵来。

 鏖战沙场写春秋

富平之战以南宋军队的大败结束,南宋损失军队30万,丢失土地16州,同时丢失了大量的粮草辎重。张浚以败军之罪遭到朝廷贬逐。危难之际,吴玠受命陕西都统制,与弟弟吴璘带领残兵败将数千人,驻守大散关以东的和尚原(位于陕西宝鸡市西南)。

败军驻守和尚原,士气非常低落。军中甚至传言,部分士卒要劫持吴氏兄弟,交给金兵领赏。吴氏兄弟没有被传言吓倒,他们与士卒同甘共苦,处处为士卒着想,千方百计解决士卒的困难,又召集将士,歃血起誓,保家卫国,奋勇杀敌。吴氏兄弟的爱国之心和爱护士卒的行为,感动了大家,军营中士气开始上升,军队趋于团结。他们在组织军队屯田自救的同时,帮助驻地百姓,想方设法恢复生产。一年后,当地粮食大丰收,军心民心更加稳定。

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三月,金兵进军和尚原。看到金兵来势汹汹,有人劝吴玠避其锋芒,放弃和尚原,退入汉中。吴玠认为,保住和尚原,就保住了入川的大门。和尚原地势险要,四面山势陡峭,原上平整宽广,进可攻,退可守,是歼灭敌人的好战场。

五月,金兵分两路扑向和尚原。吴玠指挥将士,利用有利地形作掩护,用强弓硬弩射杀金兵。金兵多为骑兵,擅长平原作战,进入山区,行动艰难,遇上伏击,大部队相互挤压践踏,难以施展。吴玠率领的将士,个个是山地战、游击战的好手,他们充分利用山坡沟壑,伏击金兵马队。金兵几次进攻,均被宋军打败。宋军连战连捷,士气大振。正面进攻的金兵频频失利,只好退回凤州。侧面进攻的金兵,也被吴玠的部队击退。在金兵退却时,吴玠又派部队抄小路迂回金兵后方,发动奇袭。一路上,金兵不断受袭,丢盔卸甲,大败而归。

金兵统帅兀术得知在和尚原大败,异常震怒,发誓要复仇。是年秋,金兀术亲率10万大军,开进宝鸡。他针对吴氏兄弟的惯用战术,从宝鸡到渭水,步步为营,处处设防,扎下所谓的“连珠营”。吴玠识破了兀术的战术,决定诱他进军和尚原,在运动战中打击金兵。他装出害怕的样子,故意放弃神岔关,向后撤退。兀术见宋军仓皇后撤,以为吴玠胆怯,为自己的高明战术而暗暗高兴。到了十月中旬,他认为一切准备就绪,于是下令进军和尚原,向宋军发起猛攻。

针对金兵人强马壮、密集进攻的特点,吴玠和吴璘采用了“驻队矢”的战术。这是吴氏兄弟发明的一种战术,对此后中国军队的阵地战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把弓箭手分为三排,密集列队,放在阵地前沿,每一排士卒手持弓箭,当敌人冲来时,第一排弓箭手瞄准放箭,然后迅速蹲下,准备第二次射击;第二排弓箭手立即放箭,然后迅速蹲下,准备第二次射击;第三排弓箭手接着瞄准放箭。第三排射手利箭出手,第一排弓箭手已经做好了射击准备,立即放箭,如此循环往复,箭如骤雨,密如飞蝗。弓箭手组成的编队,几乎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间隔,万箭齐发,经久不衰。几乎是一眨眼的时间,金兵马队倒下一片。后面的骑兵,收刹不住,冲上前来,又纷纷中箭,倒下一片。第三拨骑兵,撞上前面的人马尸体,连人带马,栽倒在地,还没有爬起来,身上已经插满了利箭,人和马犹如一只只刺猬。很快,宋军阵地前方,金兵尸体由远及近,层层叠叠,垒成长堤,尸体之下,鲜血汇成小溪,蜿蜒数十里。

一天之内,金兵发起两次密集进攻,两次溃败下来,阵地前方,金兵尸体堆积如山,血流平地,经马践踏,变成暗红色的污泥沼泽。兀术见进攻失利,只好下令撤退。吴玠和吴璘趁金兵慌忙撤退之机,派兵绕到敌后,又是一阵冲杀。金兵大败而回。

夜晚,金兵在营地生火做饭取暖,吴玠和吴璘又命神射手,持强弓偷射火旁金兵,吓得金兵东躲西藏,不敢点火做饭,只好啃着生肉,打着哆嗦,坐等天亮。二更时分,突然金鼓齐鸣,杀声震天,营外箭如飞蝗。原来是吴玠和吴璘组织宋军,对兀术大营发起袭击。金兵人困马乏,饥肠辘辘,顿时被宋军杀得鬼哭狼嚎,弃营奔逃。

四更时分,劫营成功的宋军凯旋。吴玠和吴璘见士气异常高昂,又组织宋军,向大散关前方的金兵营地发动进攻。金兵没有想到,刚打完仗的宋军,还有能力发动新的进攻,因此没有思想准备,结果,又让宋军杀得四散逃窜。

兀术连夜收拢兵马,于次日凌晨开始撤退。金兵后撤,早在吴玠和吴璘的预料之中。他们下令全军由防御转入进攻,全线反击,同时派出兵马拦截金兵辎重粮草。

金兵丢了辎重粮草,心中恐慌,乱了建制,一窝蜂地逃跑。吴玠和吴璘早在金兵逃跑路上埋下伏兵。看到金兵溃败下来,伏兵四起,从和尚原追杀到神岔关,沿途金兵人马尸体,铺满山路,填满沟壑。这次战斗,金兵损失惨重,仅被杀和被俘的甲士就达万人。兀术也身中两箭,丢盔卸甲,好不容易拣了一条性命。传说兀术逃跑时,割掉胡须,换上士卒军衣,这才摆脱追杀,捡了一条性命。

和尚原大战,是兀术进攻中原以来最大的败仗。

和尚原大捷的消息传到南宋朝廷,朝野一片欢腾。自靖康之变以来,这是宋军取得的最大胜利。宋高宗激动不已,派遣特使来到前线,拜吴玠为镇西军节度使,拜吴璘为康州团练使、泾源路马步军副总管。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吴玠和吴璘受命屯兵河池(甘肃徽县)。次年初,金兵10万人马,绕过和尚原,企图夺取防守较为薄弱的饶凤关。很快,金兵占了金州(陕西安康市),准备夺取饶凤关。吴玠得到情报,火速增援饶凤关。

饶凤关位于陕西安康市石泉县西北,是陕西连接四川、湖北的重要通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果金兵占领了饶凤关,就可以长驱入川。吴玠率领2000名轻骑兵,疾驰300里,在金兵到来之前赶到了饶凤关。

吴玠进入饶凤关,一方面构筑工事,一方面派人给金兵主帅完颜撒离喝送去一颗柑橙,并附言:“大军远来,聊逢止渴。今日决战,各忠所事。”准备进攻饶凤关的完颜撒离喝,一见吴玠附言,大惊失色。他知道吴玠智慧过人,带兵有方,英勇善战。但吴阶怎么会突然出现在饶凤关?完颜撒离喝百思不得其解,迟迟不敢进攻,吴玠乘机从各处抽调人马,增援饶凤关。二月初五,完颜撒离喝下定决心,进攻饶凤关,此时,宋军已经做好防御准备。

完颜撒离喝针对吴玠善用强弓硬弩的特点,一改大军掩杀、密集猛攻的战术,挑选出一批精兵,身披厚铠重甲,作为攻关先锋。吴玠很快识破了完颜撒离喝的计策,一改强弓硬弩射敌之术,在山上滚落巨石,碾压金兵先锋。这场战斗,空前惨烈。金兵上来一个,被巨石砸死一个,砸死一个,又上来一个,宁死不退。宋军在吴玠的指挥下沉着应战,吴璘更是身先士卒,战斗在最前沿。吴玠所部及前来增援的各地宋军,总计达到三万余人。大家凭借险要地势,以巨石和强弓硬弩轮番抗击金兵,顽强坚守六昼夜,金兵伤亡惨重,攻关不下,只好屯兵关下。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二月,养好伤的金兵统帅兀术,重整旗鼓,亲率精兵10万,分三路杀来。这一次,他不仅粮草非常充足,而且制定了新战术,图谋一举击败吴氏兄弟,攻入四川,图谋江南。他们先攻破和尚原,很快直逼此时吴玠驻守的仙人关(甘肃徽县东南)。吴璘得到情报,率部驰援仙人关,一路上受到金兵重重阻拦,苦战七天,才进入仙人关。

金兵人多势众,来势凶猛,每天轮番攻关,都被宋军击退。经过几个昼夜的激战,宋军中出现了怯战心理,溃败的势头一触即发。在这紧急关头,吴玠手握长刀,站立城头,大喊:“我等将士,死要死在城上!后退者,立斩!”军士们看到主帅镇定自若,终于稳定下来,义无反顾,坚守城头。

仙人关久攻不下,兀术改变战术,兵分两路,左右夹击。宋军两面应战,左右驰援,难以坚持,只好收缩防线。兀术看出了宋军的问题,展开了更加激烈的进攻。金兵选拔精兵,组成敢死队,身披双重铠甲,手持弯刀,拼死冲杀。宋军用强弓硬弩射击,用乱石猛砸。金兵敢死队死战不退,前面的人死了,后面的人爬上来,踩着同伴的尸体猛冲。双方多次肉搏,开始喊杀阵阵,后来无人喊杀,只是一味拼杀,阵地上尸体成山,血流成河,双方死战不退,都伤亡惨重。

生死关头,吴玠派出一支奇兵,由部将杨政率领,持长刀、大斧,从左右两翼突然杀入金兵大营。他们进入金兵大营,横冲直撞,猛杀猛砍。金兵不摸宋军底细,突然遭遇劫营,慌了手脚,顷刻间一片混乱。与此同时,吴玠派出士卒,在四面山上放火、擂鼓呐喊。一时间,金兵大营四周火光冲天,战鼓雷鸣,杀声震天。

久战不决的金兵,已是惊弓之鸟,没有坚持多久,就溃不成军,全线败退。宋军乘胜追击,金兵统帅兀术慌忙逃走。

仙人关大捷是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先后被写入多本教科书。

 代兄为帅建殊功

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正月,吴玠升任开府仪同三司,官居一品,后又任四川宣抚使,成为封疆大吏。

这年六月,吴玠积劳成疾,病逝于仙人关,年仅47岁。吴玠此前原想死后安葬于故乡水洛城(甘肃庄浪县),但因战事频繁,交通不便,被安葬在了徽县县城东北的吴山。

吴玠去世后,吴璘继承兄长遗志,代为统帅,接过了抗金守土的大旗,朝廷加授他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绍兴九年秋,在秦桧的操纵下,宋金议和初步成功,南宋答应向金朝称臣纳贡,年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金则把黄河以南及陕西地区归还南宋。根据议和协议,南宋朝廷下诏吴璘等将领,要他们向北转移,驻守陕西。吴璘不同意向北转移。他认为金朝奴隶主贵族言而无信,反复难测,不可不防。如移师陕北,入川关口空虚,金兵南下,可以轻易进入四川。朝廷采纳了吴璘的建议,让他继续驻守陕川交界处,守住入川关口,只派一部分兵力入陕,屯兵延安一带。

此后,金朝奴隶主贵族内部发生派系争斗,无力南下。南宋朝廷以为议和成功,斗志松懈,秦桧等人,更是沾沾自喜,弹冠相庆。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金朝奴隶主统治集团争斗结束,金兵统帅兀术执掌了朝政。正如吴璘所料,金朝立即撕毁议和协议,在兀术的指挥下,集中全部兵力,分四路南侵。

金兵大举南下,宋军内部一片慌乱,一些将领主张后撤逃跑,吴璘主张抵抗。金兵西路军由完颜撒离喝统帅,迅速占领长安,直趋凤翔。在四川宣抚副使胡世将的支持下,吴璘率部迎敌,几场激战,大挫金兵锐气。

为了彻底击败金兵,吴璘制定了一套绝妙的作战计划。他先下战书,约完颜撒离喝会战。会战开始,他以弱军坚守阵地,抵御金兵冲击。完颜撒离喝见宋军阵地上都是老弱病残,以为宋军不堪一击,没想到宋军阵地易守难攻。久攻宋军阵地不下,金兵战力不断下降。就在这时,吴璘派出强悍的骑兵反击。金兵突然遇到宋军骑兵冲击,很快溃不成军,败走扶风。完颜撒离喝不甘失败,亲率主力,列阵20里,与宋军决战。吴璘督促全军猛扑,又一次击溃金兵。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八月,金兵统帅呼珊、迪布禄领兵5万,驻扎陇州(陕西陇县)刘家圈一带,宋军则驻守仙人关一带。吴璘率领精兵3万,取道秦州,与金兵决战。金兵统帅呼珊、迪布禄自恃兵力雄厚,不把宋军放在眼里,营地没有严密设防。吴璘窥透金兵心理,命令将士占据有利地形,借着浓雾掩护,摸到金兵营前,突然发起火攻。金兵大营,外是木头栅栏,内是皮毛帐篷,全是易燃物,遇到火攻,很快燃成一片。呼珊和迪布禄没想到兵力远不如己的宋军会发起突袭,只好仓促应战。吴璘亲临阵前,带头冲杀,众将士跟着他,一起杀进敌营。金兵大乱,开始败退。这一仗,宋军杀死金兵数千人,俘虏金兵上万人,给金朝奴隶主贵族势力以沉重打击。

吴璘在同金兵交战中,创立了“叠阵法”。所谓叠阵法,就是布阵时,将士卒分为三排,第一排士卒手持长枪,坐于地上;第二排士卒手持强弓,跪于其后;第三排士卒全是神箭手,站立于弓弩手身后。他先派出小股部队,诱敌来攻。等敌人距离阵前百步时,神箭手先射,专射敌军领头的将领和冲在前面的士卒;等敌人距离阵前70步左右时,强弓手齐射,射杀冲在前面的敌人。如果敌人骑兵冲到阵前,坐在地上的长枪手,一起伸出长枪,刺杀敌人的战马和骑手。布阵时,吴璘把骑兵列于阵前,用铁钩相连,以遮挡对面敌人的视线。敌人骑兵冲来,经过神箭手、强弓手和长枪手三层劫杀,要么所剩无几,要么元气大伤,这时,隐藏于后面的骑兵冲出,很快把剩余的敌人歼于阵前。吴璘创立的叠阵法,屡战屡胜。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朝皇帝完颜亮疯狂征兵,纠集人马60万,再次南下,妄图一举灭宋。金兵南下,很快打到长江北岸,南宋朝野一片震惊,慌忙调兵遣将,防御金兵。62岁高龄的吴璘,被朝廷任命为四川宣抚使兼陕西、河南招讨使,指挥西线宋军。这时的吴璘,身患疾病,行动困难,但仍然坚守在抗金第一线。他让士卒抬上前线,指挥各路人马,抗击金兵。吴璘在西北、西南威望极高,被金兵占领区百姓看作大救星。听说是吴璘将军指挥抗金,各地百姓纷纷起义响应,配合吴璘指挥的宋军,四处劫杀金兵。西线的形势对宋军非常有利。吴璘指挥西线各路兵马,接连收复秦州、陇州、洮州、兰州等十多个州,取得了南宋抗金以来的重大胜利。

就在吴璘指挥西线大军收复失地、节节胜利的时候,南宋朝廷的投降派又兴风作浪,祭起了议和大旗。朝廷下令宋军南撤,把收复的失地交还金兵。几个月来浴血奋战取得的胜利果实,又一次葬送在投降派手中。在宋军各路人马后退的过程中,金兵疯狂追杀,宋军损失惨重。吴璘出征时的3万人马,退回原地时,仅剩七千多人,吴璘看着九死一生的将士,忍不住老泪横流。吴璘收复的失地,又被金朝奴隶主贵族掠去,再也没有回到南宋手中。失地人民在金朝奴隶主贵族的残暴统治下苦苦挣扎,直到1234年金朝被元朝灭亡。

宋孝宗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吴璘奉诏回京。南宋皇帝封他为太傅和新安郡王,仍任四川宣抚使,不久,驻守兴元府(陕西汉中)。在陕西汉中,他率领当地百姓兴修水利,浇灌良田数千顷,受到当地百姓的高度赞扬。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五月,吴璘病逝于任上,享年66岁。又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离开人世,南宋皇帝非常悲痛,追赠吴璘为太师,追封为信王,谥武顺。吴璘之子吴挺,也是抗金名将,官至太尉、少师等要职。吴璘著有兵法两篇,可惜失传。

吴玠、吴璘兄弟作为陇原名将,倾注毕生心血,为反抗金朝奴隶主贵族的侵略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们保境安民的伟大功绩,永远铭刻在人民心间。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