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第一所西医医院的百年往事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王文元 时间/2018-04-16 11:48:15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4月11日,一个难得的晴天,风和日丽,黄河北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一座青砖小洋楼,门口上方,红色横幅“纪念博德恩医院100周年”将它装点出浓浓的喜气

讲述人:寇建国甘肃省基督教协会副会长

博德恩医院老照片

博德恩

金品三

4月11日,一个难得的晴天,风和日丽,黄河北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一座青砖小洋楼,门口上方,红色横幅“纪念博德恩医院100周年”将它装点出浓浓的喜气。这座小洋楼如今是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办公场所,百年前这里是刚刚诞生的甘肃第一所西医医院。它的诞生也意味着,甘肃从此有了一所正式的西医诊疗机构。

那么,这座医院是如何建立的?当年,曾发生了哪些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聆听寇建国讲述的故事。

一个美国人的心愿

说起兰州乃至甘肃历史最悠久的医院,应该是兰州市北滨河路毗邻白塔山公园的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今天,我们走在这座医院内,依旧能感受出它的厚重,它经历过风雨后的沧桑。医院仍然完好保存着一部分百年前博德恩医院的旧址,这是甘肃第一所西医医院。

这所西医医院的建立,要从一个美国人说起。这个美国人就是博德恩。他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这个故事还有一个主角金品三,他们是两个素不相识的外国人,但却因为在中国,在甘肃兰州的一所西医医院而关联在了一起。

博德恩是一名美国人,全名是威廉·博德恩(Mr.William Borden),1887年11月1日生于美国芝加哥库克县。他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是波顿食品乳业的继承人。在1904年时,便已成为百万富翁。17岁那年,得到了一份高中毕业礼物——环游世界。在一位雇员的陪同下,他游历了日本、中国、印度、埃及、叙利亚、土耳其、瑞士、法国及英国。

1909年,耶鲁大学毕业后的博德恩加入教会组织“内地会”。他有了前往中国甘肃宣教的想法。1912年,他开始前往中国甘肃。这是一个环绕大半个地球的行程。他从美国东海岸出发,一路经欧洲、地中海,抵达埃及。在埃及,他准备先学习一段时间,以便更好地服务。谁知,一个意外让他惊喜,有一天,在开罗的爱资哈尔大学,他见到了一位来自中国甘肃的留学生。这似乎是冥冥中注定和甘肃有缘。

可是,天不遂人愿。博德恩在埃及感染了脑膜炎病逝,年仅26岁,此时,他仅仅在埃及学习了几个月。博德恩去世后,其父母遵从他的遗愿,将他遗留下的奉献款25万美元捐资给“内地会”,计划在甘肃兰州建立“博德恩医院”,用来纪念博德恩。

这就是博德恩医院的由来。不过,在偏远的西北,要修建一所医院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谁来承担这个重任呢?

金品三肩负的重任

后来,修建医院的重任落到了金品三先生的身上。

金品三是英国人,其父金辅仁是“内地会”最早期的宣教士之一,于1875年7月14日抵达中国,先后在甘肃、陕西和湖北等地工作。金品三于1887年11月20日出生于中国陕西汉水一只行船上。

金品三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他父亲把他送到英国读完小学,又到中国山东读完了中学。后又返回英国,就读于爱丁堡大学,获得全科医士学位。1911年1月,金品三再次到中国,先后在安徽安庆、河南开封、山西临汾等地学习工作。

1914年,金品三前往甘肃兰州负责兴建一所新医院——博德恩医院。无疑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当时,正是民国初期,交通不便,治安状况也不好,要跋涉数千里前来新建一所医院的难度可想而知。还有一点,西北的西医人才匮乏,医院好建,医生护士难找。

尽管困难如此之大,金品三还是毫不犹豫接了这个重任。他1914年2月到达兰州,同年底,在黄河北岸买下一大片背山面河的台地作为院址,1915年初开始动工兴建医院。1918年4月,博德恩医院建成完工。医院正门上方挂上了一面很大的“博德恩医院”金字牌匾,正式揭幕。

金品三一面主持院务,一面培训中国医生。当时西北地区十分落后,所以博德恩医院不仅是甘肃第一家西式医院,而且是全省唯一一所综合性医院。

这所医院设备相当完善,设有门诊室、手术室、化验室、药房,另设有男病人床位80张、女病人床位40张,此外还设有特殊病房专供特殊病人使用,医院为工作人员建有两处医生住宅和一处护士住宅,博德恩医院热情服务各族人民群众,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5年后他们开始收治麻风病人,到1926年又增设了一所麻风病院。

金品三从山西来甘肃时,只带着一位医学生刘萃赉(Liu Shui-lai)做他的助手。1915年12月,金品三的挚友高金城医生也从河南来到博德恩医院,帮助他料理整个医院的工作,成为他不可多得的帮手。来自英国伦敦的25岁的巴乐德医生也加入了他们的团队。高金城曾受党组织委托,在河西走廊营救西路军流散及被俘红军时,被军阀杀害。

救死扶伤,传播大爱

作为甘肃第一所正式的西医医院,他们给甘肃带来的贡献有两点,一是救死扶伤,二是开办培训班培养医疗人才。

博德恩医院的医生们参加了甘肃许多疫情防控工作,参加了海原大地震的救死扶伤。1916年10月,巴乐德医生在洮州遏止肺病的扩散。在行医过程中,金品三还曾负伤。事情是这样的,金品三和天水医学生吴宝瑛前往天水一带巡诊,救治了600位病人、做了40台手术。返回途中,他们在通渭马营救治了500位病人。谁知,在他们住宿的客栈,金品三被小偷刺伤腹部。小偷被扭送官府时,金品三宽恕了他。

金品三他们离开通渭马营时,当地的两百多人自发将他们护送出马营。由此可见金品三先生的医者心肠和仁义胸怀。他们开办的医护人员培养与训练班,首期招收了12名医学生,天水吴宝瑛是第一届学员。第二届有14人毕业。

1920年11月22日,海原遭遇八级地震,巴乐德医生接到静宁县县长的亲笔函,请他前去救治伤员。当时,县里有几百人死伤,大量房屋倒塌。巴乐德医生立刻前往抢救,跋涉6天才赶到灾区。临时医院是一个大帐篷,县长叫人到各处敲锣通知伤者前来就医。另一位传教士金乐婷在文章《大西北的呼唤》中详细记述了他们救灾的经过。后来,他们还在兰州市中心、在河州建立了诊所医院。

1927年时局变动。5月,金品三率领全省宣教士及其眷属,乘坐羊皮筏子,离开兰州前往包头,准备经北京转道沿海。6月5日,在河套段张家坳,筏子全部搁浅,金品三下水抢救,因体力不支,被卷入漩涡中不幸遇难。

博德恩医院1951年由兰州市人民政府接管,命名为“兰州市人民医院”,1970年命名为“兰州市传染病医院”,1978年更名为“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如今,我们走在这座青砖水泥的西洋式建筑内,能感受出一种静谧,一种无言的大爱,当年医院的两块匾及大量的资料,在向我们展示曾经的往事。楼的东侧,立着“博德恩医院院长金品三先生纪念碑”字样的石碑,残破中透出一种坚韧。石碑下列着医院学生的名字,许多熟悉的名字让人肃然起敬,他们是甘肃西医界早期的开路者和实践者。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