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香包等15个非遗项目入选国家首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章先生 时间/2018-06-01 09:30:06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全国共计383个传统工艺项目入选。甘肃省庆阳香包绣制技艺、天水丝毯织造技艺、蒙古族服饰制作技艺等15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入选。

庆阳香包

天水丝毯

30日记者获悉,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全国共计383个传统工艺项目入选,涉及纺染织绣等14个门类。其中,甘肃省庆阳香包绣制技艺、天水丝毯织造技艺、蒙古族服饰制作技艺等15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入选。

14个门类383个传统工艺项目上榜

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涉及纺染织绣、服饰制作、编织扎制、雕刻塑造、家具建筑、金属加工、剪纸刻绘、陶瓷烧造、文房制作、漆器髹饰、印刷装裱、食品制作、中药炮制、器具制作等14个门类383个传统工艺项目。此次公布的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基础,重点考虑了面广量大,传承人群较多,有助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国家或地方品牌的传统工艺项目。

据了解,建立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是《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旨在选取并重点支持一批具备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有发展前景、有助于带动就业的传统工艺项目,推动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案例,带动全国范围内传统工艺的发展和振兴。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基础,重点考虑了面广量大,传承人群较多,有助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国家或地方品牌的传统工艺项目,同时适当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的项目倾斜。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于2017年3月正式发布,意味着振兴传统工艺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振兴成果初步显现。2015年以来,文化部、教育部以传统工艺为重点,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80余所高校先后参与,迄今已培训非遗传承人群1.8万人次,加上各地延伸培训,全国覆盖5.6万人次。通过在高校学习专业知识,开展技艺研习和跨界交流,非遗传承人群开拓了眼界,更好地认识到当地文化之美,了解到社会需求变化,增强了文化自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引入专业力量打造特色品牌

记者了解到,此次我省入选的15个项目有庆阳香包绣制技艺、天水丝毯织造技艺、蒙古族服饰制作技艺、裕固族服饰制作技艺、临夏砖雕、夜光杯雕、古建筑修复技艺、会宁剪纸技艺、庆阳剪纸技艺、定西剪纸技艺、甘南藏族唐卡绘制技艺、洮砚制作技艺、雕漆技艺、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等。近年来,我省为传统工艺量身定做的专题展会和网络销售平台日渐增多,传承人的收入增加,传承热情高涨,传承队伍逐步扩大。

截至目前,已有一批具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和行业组织在甘肃各个传统工艺集中地区设立了传统工艺工作室、传习所,旨在通过引入设计、研究等专业力量,帮助当地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和制作水平,培养人才队伍,进而推动形成富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产品和品牌。在多项并举的带动下,我省绝大部分地方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显著提高,产品门类品种和功能用途更加贴近当代审美和生活需求,越来越广泛地进入大众消费市场。

据悉,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以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为抓手,加大对列入项目,尤其是贫困地区项目的扶持力度;同时,督促各地对列入项目着手制定振兴方案,落实振兴措施,以列入项目为重点,推动形成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模式。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