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千年敦煌“数字供养人”项目与时间赛跑留住满壁风华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章先生 时间/2018-06-14 11:51:28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近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敦煌石窟研究保护基金会、敦煌研究院、腾讯及新华公益共同发起的“数字供养人”项目于近日正式上线,所有互联网用户均可通过点击链接轻松参与到敦煌壁画的数字化保护中来。

莫高窟第55窟

智慧锦囊之莫高窟第172库壁画新解“稳”

“数字供养人”参与入口界面

近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敦煌石窟研究保护基金会、敦煌研究院、腾讯及新华公益共同发起的“数字供养人”项目于近日正式上线,所有互联网用户均可通过点击链接轻松参与到敦煌壁画的数字化保护中来。此次公益项目所筹善款,将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接收,并首先用于敦煌莫高窟第55窟的数字化保护中。

历代“供养人”造就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经过了一千多年岁月的洗礼,受到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莫高窟石窟本体的劣化态势日趋严重,对敦煌壁画的保护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实施数字化保护是将敦煌石窟文物信息永久保存的最有效措施。真实、完整地将敦煌壁画以数字形式永久保存下来,将敦煌文化传递到世界各地。

“数字供养人”的概念源自敦煌石窟中的“供养人”历史。1650多年前,一颗明珠出现在丝绸之路,人们远道来此,出资开凿洞窟供养诸佛,以求智慧指引。这些出资开窟者,也被称之为敦煌莫高窟的“供养人”。正是历代“供养人”的虔诚在经年累月后造就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敦煌莫高窟。历经光阴与风沙侵蚀,洞窟里的绚烂已日渐暗淡。今天,通过多方进行策划,千年敦煌开始寻找“数字供养人”,只为一起与时间赛跑,留住满壁风华。

所有用户均可通过点击互动观看“数字供养人”的创意视频,了解敦煌的“供养人”文化,并随机获得“智慧锦囊”参与善举。此次公益项目所筹善款,将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接收,并首先用于敦煌莫高窟第55窟的数字化保护中。第55窟是莫高窟大型洞窟之一,面积达585.6平方米,建于宋建隆三年(962)年前后。由当时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出资修建。

打开“智慧锦囊”遇见敦煌之美

“数字供养人”互联网公益活动的参与入口设计的十分巧妙、精致。通过二维码打开页面后,是一幅被黄沙完全覆盖的壁画,彰显出十分厚重、沧桑的感觉,但却根本无法看清画中的内容,只能隐约看出色彩的交替。指纹样式的按钮给人一种十分鲜活的归属感,手指轻点的瞬间,能清晰的感觉到彷佛是打开了一扇独属于自己的世界。

随后,伴随着古乐与风声黄沙慢慢褪去,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壁画,画面跟着旁白讲述交替变更,用十分舒缓的节奏将“供养人”的历史娓娓道来。期间,不仅有相关洞窟的动画展示,更有模仿壁画风化做出的动画展示,令人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保护敦煌莫高窟迫在眉睫。

当创意视频完成后,一座太阳照耀下的九间楼出现在屏幕的正上方,四周都是漫无边际的黄沙,层层迭起中将其环绕其中,庄严、肃穆且古朴、沧桑。这一刻,屏幕下方缓缓出现了一个红布金边的锦囊,开口处还闪闪透出跳跃不停的光芒。锦囊之上,一行小字映入眼中,上写着:打开智慧锦囊,遇见与你有缘的敦煌之美。

动手指献爱心成为“数字供养人”

这段为参与入口设计的创意视频精美细致、厚重大方、构思巧妙,画面的交替与庄重的旁白交相辉映,在不知不觉中引领用户的思绪跨越了时空,进入到了历经千年岁月的敦煌莫高窟。这时,将会从诸多洞窟壁画中随机选择一副出现,壁画出自的窟号被标注在右上角,且每一幅除了壁画内容的原解之外,均有以稳、空、释、定等不同主题定义的新注解。

如“稳:姿态可以飘,心态必须稳。”“空:网速慢的时候,不妨抬头看看云。”“定:通往梦想的路上没有导航,还请小心驾驶。”等,这些语言通俗易懂且充满时代气息,还巧妙的表达出了对壁画内容的全新解读,相映成趣间蕴含了十分幽默的构思,令人思之回味无穷、乐在其中。

整幅壁画之下有一个十分贴心的保存按钮,可以让参与用户轻松的将属于自己的这幅壁画保存在手机或电脑上。右下角,还有一个大红色的图标,上面写着“0.9元守护敦煌”,点击后便可进入支付界面,任何人均可通过这里表达自己的公益爱心。

据悉,12月7日前,用户还可以前往腾讯公益平台进行捐款,成为敦煌“数字供养人”,参与到敦煌壁画的数字化保护中来。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