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至18日,第三届甘肃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举行。图为火把星星点点从山顶奔腾而下,顺着蜿蜒山路呈现“S”形。
每每夜幕降临,甘肃陇南市文县境内的铁楼藏族乡白马人,就会身着民族服饰集结到村广场,手牵手围着篝火一边高歌一边跳舞,场面十分热闹,当地称之为“跳火圈舞”。
6月14日至18日,第三届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举行。节会期间,有“迎火把”“火圈舞”“池哥昼”等一系列民俗文化体验活动。
图为持火把人从山上走向广场,准备点起篝火。 杨艳敏 摄
晚饭后,铁楼藏族乡草河坝村广场聚集迎候“火把”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不多时,只见星星点点的火把从山顶奔腾而下,顺着蜿蜒山路呈现“S”形。随着手持火把村民的临近,广场上沸腾起来,持火把人来到广场上,将手中未燃尽的火把汇聚到一起点起了篝火。
此时,在广场等候多时的白马人已将手里竹扎投向火堆,广场瞬间成为火的“海洋”,他们手牵手用本民族的语言亮嗓高歌,围着篝火翩翩起舞。
今年48岁的铁楼藏族乡李子坝村村民张代琴几乎每晚都来这里跳火圈舞。她说,跳火圈舞就是白马人每天的必修课,晚饭后只要不下雨周边的白马人都会精心打扮,穿戴民族服饰相约来到村广场,“每天就像在过节。”
图为白马人穿戴民族服饰相约来到村广场准备将手中未燃尽的火把聚集起来点起篝火。
记者在现场看到,白马人男女老少头上戴着插有白鸡翎的白色毡帽,男子着长衫,色彩简洁朴素,女子服装丰富多样,色彩艳丽,以百褶裙和传统短衫居多,而且服饰图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白马民俗文化研究和传习中心负责人班保林说,白马藏族是以农耕为主,兼营牧猎的民族,时令节气对农业生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中,女子服装具有“数字”意义。他举例,女子百褶裙后面24折褶纹代表24个节气,传统短衫肩部左右各6条彩色条纹装饰代表12个月,服饰图案中的三角形4个为一组代表四季等,这些数字恰好都体现了白马藏族对农耕崇拜的意识。
已经跳了30年火圈舞的村民班文琴说,民间有“白马人会走路就会跳舞”的说法,火圈舞属于徒步舞,不同的唱词有固定搭配的舞步,如白马语中“搓贴拍贴”的音调就是指火圈舞“左踢右踢”的舞步动作。“似乎白马人一生下来就能跳舞,尤其小孩子耳濡目染就会跳。”
图为白马人手牵手围着篝火一边高歌一边跳舞。
班文琴说,火圈舞是白马人辛勤耕作一天之后的娱乐解压方式,全村男女老少都可参与一起跳,中途不休息“一口气”跳到结束,差不多一二个小时,跳得满头汗水也不觉得累。
文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位于甘、川、陕三省交界处,地处秦巴山地,这里山大沟深,层峦叠嶂,有一族白马人世代生活在这,人们习惯上称之为白马藏族。直到现在,白马人在生产和生活中仍旧保留着较多的传统游猎习俗。
深夜到来时,广场上的篝火即将熄灭,白马人三五成群说笑着散去,离开之时还在不停回味刚刚结束的火圈舞,似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