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兰州民俗文化活体展览馆之野谷艺韵艺术馆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华静 时间/2018-07-12 10:48:27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记者来到了野谷艺韵艺术馆,坐落在白塔山下的她和白塔和铁桥相印成趣,正如她的名字一样,野谷艺韵仿佛尘世中宁静的山谷。

罐罐茶

野谷艺韵艺术馆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记者来到了野谷艺韵艺术馆,坐落在白塔山下的她和白塔和铁桥相印成趣,正如她的名字一样,野谷艺韵仿佛尘世中宁静的山谷。

野谷艺韵简介

说起野谷艺韵的缘起,馆长徐海峰感慨的说:”其实开这个民俗艺术馆之前并没有明确的思路,起初我只是痴迷于养鸟和养传统金鱼及收老物件,每天一早就和老头们去各处遛鸟,中午给鸟洗澡喂鱼,下午转鸟市,晚上要不是做鸟食就是盘玩鸟笼,定期去外地进货再顺便逛逛当地花鸟市场,生活的很随性自在。后来我和几个朋友觉得在这里(还没装修前的野谷艺韵)很适合养鸟,就阴差阳错的租下了这栋楼,现在想想确实是缘分。”他接着说:“结果没想到从开始设计和施工就一发不可收拾,我把这些年一直收藏的老家具、石雕和各种民俗老物件也趁此机会’摆上了台面’,来参观的客人可以在品茶之余欣赏老家具、牌匾、文玩等……后来思路成熟后,很快就定下了以多年收藏的老物件组合作为野谷艺韵的“骨骼”,用喜爱和发扬传统文化为“心脏”,用展现民俗文化为“大脑”,用不同的文化种类做公益活动为连接五脏的各“脉络”,最后组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野谷艺韵的样子。

浓缩的历史文化见证——匾额

整个艺术馆分为三层,看上去虽然不大,但是里面别有洞天,每一样珍藏都看得出其主人的心思别具。刚进门的一层是各式的古色古香的古董家具。还有古典的鱼缸作为点缀。在清透的橱窗内,放了很多披着历史尘埃的匾额,这些匾额仿佛隔着玻璃窗在呢喃地诉说着自己的来历。馆长徐海峰告诉记者:“我们这里有从清朝到民国的牌匾30余块。之所以收藏牌匾,是因为它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商业语言、文化符号。是融汉语言、汉字书法、中国传统建筑、雕刻于一体,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身的综合艺术作品。牌匾不仅是指示标志,甚至是文化身份的标志。它也广泛应用于宫殿、牌坊、寺庙、商号、民宅等建筑的显赫位置,向人们传达权威、人物、信仰、商业等信息。牌匾可以说是一座浓缩的建筑,甚至是一座城市的点睛之笔。牌匾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自秦汉以来延绵二千多年。它是讲究选材、刀法、笔法、设色以及装潢等艺术修养,由雕刻师精雕细琢进行艺术再创作而完成的综合性、立体式书法艺术牌匾。”

值得一提的是,野谷艺韵一楼多功能展厅内悬挂的数块老匾,不仅记录了金城的一段历史,又是这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匾额文辞雅典、优美、言简意赅、用典绝妙、寓意深刻,各种老匾上呈现的书体包括楷、行、隶、篆等,书法飘逸、潇洒、雄健、俊美。徐海峰说:“牌匾文化中每一块古匾往往都反映了一个地方的历史人物或一个家族的故事,每块牌匾所承载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往往超出材质的价值。读匾如读史,匾额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展示了当时的历史文风、时政、地理、以及书法艺术的变迁等。以匾研史,可以佐证;以匾研诗,可得诗眼;以匾学书,可得笔髓”。

徐海峰回忆说:“你看这枚’英才匡时’匾额就来之不易,记得是好多年前我和几个朋友在一户农家看到了一个老柜子,本身这个柜子品相很普通,但对方要价却偏高,我们在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个柜子的底板是用一张清代的进士匾做的,而且保存相对完整,很明显是其主人为了保全它,巧妙的藏在柜子的底部,我们收回来后,就把这块匾取出来作为我们的展品之一了。那时候我们还没车,主要就靠骑着三轮摩托车。有一次我记得骑行了几百公里就为了收一个小炕桌骑回兰州,炕桌都颠散架了,路上丢失了一条桌腿,我们又原路返回寻找桌腿,虽然很辛苦但充满着收获的愉悦。”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