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正在创业阶段,很需要钱,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大力支持他们。”今年49岁的草峰镇杨庄村村民李作林去年元月份出嫁了女儿,7万6千元的彩礼返还3.6万元给孩子们创业,还陪嫁了3万多元,不仅在孩子们心中树立了榜样,也成为群众口中夸赞的典范。
近年来,崆峒区把整治“天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不断发展新乡村文化,凝聚农村群众精气神,该区农村群众的文化涵养、科学素养、道德水准正在一步步的不断提高。
同样在草峰镇,陈洼村的村支书陈杰今年正月出嫁了女儿。“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我要为群众树立榜样,不能为他们增加负担,小两口过得幸福比什么都要好。”陈杰女儿的彩礼是9万8千元,他返还了3万元给新人。
发展是为了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群众的获得感是从自身参与而来,平凉市崆峒区婚嫁行业协会便应运而生,建立起乡级婚介所17个,村级2个,252个行政村均成立了由老党员、村社干部、老教师等为成员的红白理事会,参与群众婚丧嫁娶事务监督、调解、服务80余起,由放任自流到管理得当,村民各类民俗民事活动逐步趋于规范。
“这是个好事情,高价彩礼确实该管管了,要好好引导大家,我特别支持。”索罗乡汝林村村民王有林说道。
扶持文化企业,壮大人才队伍。每年预算专项资金10万元用于文艺作品奖励扶持,《平凉市崆峒区泾河文艺奖评选奖励办法(暂行)》的出台,滋润了每一位文艺工作者,文艺事业蒸蒸日上,群众的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以“乡村舞台”为主的自办文化社团累计演出培训200期3000多人次、排演节目120场(次),举办音乐、书法、美术、体育等基层文化培训班156期1.5万人(次),一支业务强、素质精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为乡村文化开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作为宣传政策、传播文明、树立新风的重要手段,积极发展文化演艺、民俗展示、创意设计等文化产业。四年间,建成乡镇综合文站16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41个,配备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262个,文化大院25个,配套农民健身工程240个、健身器材218套3570件。
西阳乡罗沟村党支部书记杨志龙对此是欣喜不已。“以前想搞个活动,苦于没有场地,现在看这设施,一应俱全,我们可以多搞些活动,丰富哈群众生活。”
不断提升精神文化的软实力,让农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去年以来,该区民间体育、民俗、戏曲、舞蹈、武术、非遗等266个群众自办文化社团累计开展文化活动150多场(次),参与观看群众人数达到20万人(次)。举办全区性的歌咏比赛、健身操、广场舞、篮球赛、运动会等各类文体活动300多次。同时,扶持培养手工文化产品、民间工艺品、地方特色文化旅游纪念品等生产销售骨干企业9个、战略性企业4个、文化单位机构248个,从业人数达5558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04%。